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开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 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鹿山人的曾祖父是武汉最有名的戏子。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迷上他了,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之后才知道她竟是一个王爷的爱妾,只好带着她一路逃奔,最终在鹿山隐姓埋名, 安定下来。鹿山人没去过大地方,来到蛋镇也不愿意过多抛头露面,低调而谦卑,办完事就离开,好像跟他的祖宗一样,还坚持隐姓埋名、 地生活。蛋镇人把鹿山人当成了楷模,不少平时经常争吵的夫妇自从见识鹿山人之后 变得相敬如宾。蛋镇人更关心鹿山人的妻子。电影还没有开始,她就坐在电影院墙角下等待。他们围着她嘘寒问暖。还有人给她塞人参、鱼肝油,被她惋拒了。有一次,鹿山人上船离开了,走了好长一段水路,又听返回来。因为妻子才发现有人在她的布袋里塞了名贵的山东阿胶,她坚决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逃奔(bēn) 低调(diào) 隐姓埋名(mái) B. 谦卑(bēi) 墙角(jiǎo) 抛头露面(lòu) C. 惋拒(wǎn) 楷模(mó) 相敬如宾(bīn) D. 阿胶(ē) 折返(zhé) 嘘寒问暖(xū)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谨慎小心 竟然 物归原主 B. 谨小慎微 竟然 完璧归赵 C. 谨慎小心 居然 完璧归赵 D. 谨小慎微 居然 物归原主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辨别读音。A.“逃奔”的“奔”读bèn;B.“墙角”应为“墙脚”,“抛头露面”的“露”读lù;C.“惋拒”应为“婉拒”。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一组:谨慎小心:指非常小心地进行,谨言慎行。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语境中有非常小心的意思,没有“缩手缩脚”的意思。因此应选“谨慎小心”。据此分析可排除BD。第二组:“居然”和“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通常可换用,只是“居然”的语气略重于“竟然”。语境中说,蛋镇平时经常争吵的夫妻见了鹿山人后变得相敬如宾,应选“竟然”。可排除C。第三组:物归原主: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完璧归赵”突出是的所还原物的完整性,书面语较强,“物归原主”没有强调此点,口语性强。引处应选用“物归原主”。故选A。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 一句是() A. 果壳网拥有“谣言粉碎机”等15个主题站,通过粉碎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大众需求产生联系,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超过375万。 B. 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这些搏击风云的新闻名家的人生历程,使那些一生为他人作传的明星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浏览完整试题C. 新时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时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 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没有语病;B.主语残缺,“读后深受启迪”句前的主语已经不再是前面的主语“他们”了,应是“读者”;C.语序不当,“自从”应放在句首的“新时代”前面;D.宾语残缺,“承担”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验证”后加上“的任务”。故选A。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小说 巴尔扎克 密考伯 主义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B 《雷雨》 话剧 曹禺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C 《包身工》 短篇小说 夏衍 芦柴棒 饲养小姑娘营利 D 《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 汉族最长的叙事诗 《玉台新咏》 刘兰芝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A.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C. 《包身工》是报告文学;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出自诗经《氓》。故选B。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数据杀熟”这件事,基本还是各说各的理:消费者言之凿凿“这个可以有”,在线服务摊手表示“这个真没有”。回头看,2008年以来,爆料或控诉在线旅游、酒店、机票等电商平台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不胜枚举;乃至十年之后的2018年,“大数据杀熟”被评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消协甚至还将其列为2019年新春重点关注对象。但诡异的是,迄今没有认定出一个板上钉钉的杀熟案例。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最终解释权手里。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依据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粘性强的用户,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动声色加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消费行为往往就是这样,用惯了、用多了,价格反而不敏感了。因此,新客50块钱就能买到的服务,老客户可能还是停留在100块钱的档位上。电商平台的这种策略偏好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面前,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是不可能受道德诚信制约的。有人说愿打愿挨,谁让消费者不去货比三家呢?这话经不起基本逻辑的考量:首先,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果真合法吗?且不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施不久的《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亦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利用消费偏好选择性推送本就是一个过于精明的商业选择,更别说少数电商平台扭曲价格信息等主观恶意行为了。再说,市场进化得再高级,终究是“人”的市场。如果技术只是为卖方提供了耍心眼儿的机会,市场信用岂非要随着技术迭代而灰飞烟灭?很多时候,个性化服务与“大数据杀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的,消费者即便是熟谙“货比三家”的道理,恐怕终究逃不开数据的惦记。就比如这些所谓的“系统Bug”,谁来为之验明正身呢?有人说,拿过的折扣、用过的满减红包,最后总得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吐出来。这话或有偏颇,却说破了一个道理:在宰客这件事上,线上线下是没什么差别的;监管若不到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们异口同声说是假的,那么,就真的只是消费者的群体癔症吗?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 5. 下列关于“大数据杀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宰客”现象,是电商平台违背道德诚信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做法。 B. “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消费者和在线服务大体上还是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C. “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各媒体乃至中国消费者协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D. 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杀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 B. 作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大数据杀熟”的责任在消费者自身的说法。 C. 文章从“大数据杀熟”现象谈起,以呼吁职能部门监管到位结束全文,指出了解决“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 D. 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论证方法,既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又论述了电商平台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 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B. 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 C. 利用对数据的精准分析,电商经营者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选择性推送。 D. “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 【答案】5. D 6. C 7. C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D.“……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法的”理解错误,文中提到的“大数据杀熟”是电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加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其中可能存在违法现象。但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并没有违法。故选D。
展开余下试题【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指出了解决‘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分析错误,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大方向,谈不上具体。故选C。 【7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推理错误,“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不能推论出职能部门不到位。另文章没有明确说明是由于“中消协”来“认定”案例的。B.“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说法过于绝对,前后之间也没有必然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C.说法正确。D.“真相”应该是“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故选C。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画记 [唐]韩愈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戴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戴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且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靮立者二人,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斧钺植者七人,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寢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挹且注者四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载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戏者九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龁者、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而相戏者、怒而蹄啮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头。橐驼三头,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隼一,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旃车三两。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楣、弓服、矢房、甲胄之属,瓶、盂、簦、笠、筐、釜、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 贞元甲戌年,余在京师,甚无事,同居有独孤声申叔者,始得此画,而与余弹棋,余幸胜而获焉。意甚惜之,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集众工人之所长耳,虽百金不愿易也。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座有赵侍御者,君子人也,见之戚然,若有感然。少而进曰:“噫!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摹得之,鐽闽中而丧焉。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以其始为之劳而夙之笃也。今虽遇之,力不能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余既甚爱之,又感赵君之事,因以赠之,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而时观之,以自释焉。 【评论】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韩文论述》)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骑而被甲戴兵立者十人被:同“披”,穿着 B. 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臂:在手臂上 C. 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 具:准备 D. 以其始为之劳而夙好之笃也夙:平素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莫有同者焉 古之圣人者,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B. 壶矢博弈之具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D. 以其始为之劳 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 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釜:是古代炊具,类似锅,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就是此意;“釜”还是古代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 B. 贞元甲戌:贞元是皇帝年号,甲戌是以干支纪年。 C. 独孤生申叔:复姓独孤,名申叔,字子重,生是对未仕青年男子的尊称。古人名与字互有关联,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有协同关系。 D. 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文中的赵侍御就是个有道德的人。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B.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C.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D.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首段以“……而……者几人”句式为主,对男女老少各色人物连同其活动动作以及具体人数细加描写,画面感十足。 B. 第二、三段描绘马匹及剩余的其他事物。以马的活动动作为叙述重点,动感十足;其他事物诸如牛驼驴隼、犬羊狐兔麋鹿,旃车兵器、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等等一应俱全。 C. 前三段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由人及物再及物品,其行文错落有致,层次感分明,从简到繁,由粗到细,动而至静。 D. 第四段叙事抒情,简述画作的由来,既有对画的珍视,又有对画的不舍,寄寓了事业上的失落感,又有失去至亲的失落感。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 (2)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3)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 【答案】8. B 9. D 10. C 11. A 12. C 13. (1)穿戴盔甲的拿着旗帜站立的十人,背负的七人,仰卧休息的二人。(2)牵牛的二人,赶驴的四人,一人执杖背负东西,妇女和小孩子乘车可以见到的有六人。(3)这是我亲手临摹的画,丢失将近二十年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B. 臂,架着。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焉:①句末语助;②代词;B.之:①指示代词;②结构助词;C.因:①于是,连词;②趁,介词;D.以:①②因为,连词。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