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23  2019-06-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3]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一模)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语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攻讦(jié) 蹿红(cuān) 应用题(yìng) 质疑问难(nàn)
B. 凯觎(jì) 治裁(zhì) 节骨眼(jié) 泥古不化(nì)
C. 斐然(fěi) 侪辈(chái) 文绉绉(zhōu) 教学相长(jiāo)
D. 症候(zhèng) 秸秆(jié) 身份证(fèn) 攻城掠地(1uè)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题中B项,凯觎——觊觎,治裁——制裁,节骨眼(jiē);C项, 教学相长(jiào);秸D项,秆(jiē),攻城掠地——攻城略地。故选A。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津五大道集中成片的西式建筑见证了百年沧桑,________的名人旧居诉说着风云过往。以外墙凹凸参差而闻名、具有________意大利风味的“疙瘩楼”,砖墙红瓦、________多种建筑风格的先农大院,英式建筑的代表、中国最早的现代综合体育场民园广场……姿态万千的近现代建筑,现存之多,保存之好,在全国各城市各街区中________。
A. 比肩接踵 浓烈 展现 无独有偶
B. 触目皆是 浓厚 会聚 凤毛麟角
C. 鳞次栉比 浓郁 融合 绝无仅有
D. 星罗棋布 浓重 集中 独一无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比肩接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星罗棋布”,像天空中的星星似的罗列着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第一处说的是“名人旧居”,应使用“鳞次栉比”。“浓郁”,是指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烈”(气味等)浓厚强烈,(感情、情绪等)强烈、热烈;“浓厚”,(烟雾、云层等)很浓,(色彩、意识、气氛等)重,(兴趣)大;“浓重”,气味色彩等浓而重。第二处说的是“意大利风味”,应使用“浓郁”。“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展现”,明显地表现出来;“会聚”,成群地聚集;“集中”,把分散人、物或事集合在一起集中精力。第三处,此处是说多种建筑风格合成一体,应使用“融合”。“绝无仅有”,形容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有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第四处是说天津“现存之多,保存之好”的近现代建筑非常少有,应使用“绝无仅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浏览完整试题B. 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C. 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 广告中吹嘘:这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三至六个疗程,就能彻底根治糖尿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项“慷慨的歌词”与“唱响着”搭配不当;分句间关系不当。B项句式杂糅,删掉“为名”,或将“借口”改为“以”;D项“彻底”与“根治”重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4.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
A. 图穷匕见——荆轲 投笔从戎——班固
B. 韦编三绝——庄子 负荆请罪——廉颇
C. 焚书坑儒——秦始皇 羽扇纶巾——诸葛亮
D. 高山流水——俞伯牙 莼鲈之思——张翰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A项,投笔从戎——班超;B项,韦编三绝——孔子;C项,羽扇纶巾——周瑜。故选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校园后,公众大多从媒介渠道继续获取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量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来说,这些渠道是无所不在的,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呈指数式增加。越是这样,越需要科学家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这些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科学定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同媒体进行交流,他们或接受采访,或撰写文章,并且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
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出了自己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机制、成果传播渠道和平台、同公众进行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也被称为科学传播的铁三角,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我们常说: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因为科学家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与媒体交流的频率却不是很高,更不要说他们会主动联系媒体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了。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考察。
和其他所有的新闻内容一样,科学新闻在本质上倾向于片段性叙述。记者们更愿意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写一些短文,而不是长篇累牍的主题式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当前媒体内容生产实时更新的情况下,新闻生产周期无法等待长达数月之久的科学过程的完成。而且科学记者也不可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首先是因为没多少普通读者关注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其次还要考虑传播分层的问题,记者在写文章时已经在心里描摹了一个读者群,所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此外,记者们往往只针对科研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片段撰写稿件,并且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勾勒出全景,并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这样就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也会导致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进而让科学家对记者产生误解。比如我们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科学家认为媒体报道往往夸大其辞或者断章取义,许多复杂的科学研究结果被记者过度简化,使科学家不敢再发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主义缺失。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流量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党”成为了获取公众关注的敲门砖,而且“标题党”这个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似乎不“标题党”无“爆款”俨然成为了准规则。那个有关“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即便当事人对这种做法也是哭笑不得,还有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转眼就变成了《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场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说这种做法无意或有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有不好的经历,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长此以往,科学或者说科普会被“玩坏了”,甚至是“搞丢魂了”,最终让公众越来越不理解科学,这无疑脱离了科普的本质和精神。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科学家其实不太了解媒体的工作机制,这可能也是造成科学家误解媒体的一个原因,毕竟科学新闻的生产有系统性的流程,从选题、采编、成文、编舞,到最终出现在读者面前,会有很多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了解。与此同时,科学记者的角色从宣传者转向批评和评论者,在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科研结果方面,科学家和记者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因而有必要理顺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打通科学传播的链条。
(搞自《知识分子》2018-3-31,有删节)
5. 下面对“科学家与媒体”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多科学家十分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
B.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媒体平台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形成了铁三角关系,使得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


展开余下试题C. 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科学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
D. 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
6. 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由于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记者不能做到全景式报道,他们更愿意让科学家们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而写一些短文。
B. 记者们撰写稿件往往要考虑自己心里描摹的读者群是否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
C. “标题党”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获取公众关注,追求“爆款”效应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D. 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
7.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媒体自有其工作机制和系统性流程,科学新闻从选题到出版的一系列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都了解。
B. 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可见科学传播的链条早已打通,科学家和媒体的关系也一直是非常密切的。
C. 要想获得科学家的信任,媒体记者应该不断提高科学素养,遵循专业报道规范,做好前期功课,做出高质量的科学新闻报道来。
D. 科学家应该通过媒体发声,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与媒体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改善科学传播的质量和品味。
【答案】5. C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考核概念的题目命题点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主要错误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一般为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与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大多科学家十分愿意接受媒体采访”范围不当,原文说“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B项,因果不当,且“形成了铁三角关系”的说法不符合文意,原文“科学家、记者和公众也被称为科学传播的铁三角”;D项,“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更需要他们……破解谣言”,原文不是科学家认为“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破解谣言”,由第一段可知,这是作者的观点。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记者不能做到全景式报道”错误,原文“科学记者也不可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故选A。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B项,“早己打通”错误,原文是“有必要……打通”,“一直是非常密切”推断错误,原文有“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的相关论述。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初,逐女孤无父母,状甚丑,三逐于乡,五逐于里,过时无所容。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而见调者曰:“妻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摈弃于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左右复于王,王辍食吐哺而起。左右曰:“三逐于乡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礼也。不忠少礼之人,王何为遽?”王曰:“子不识也。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遂见与之语三日。
始一日,曰:“大王知国之柱乎?”王曰:“不知也。”逐女曰:“柱,相国是也。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①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国相不可不审也。”王曰:“诺。”
其二日,王曰:“吾国相奚若?”对曰:“王之国相,比目之鱼②也,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王曰:“何谓也?”逐女对曰:“明其左右,贤其妻子,是外比内比也。”
其三日,王曰:“吾相其可易乎?”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今则末有。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王曰:“吾用之奈何?”逐女对曰;“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③,而有道之士归之。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物之所征,固不须顷。”王曰:“善。”遂尊相,激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此之谓也。
须曰:齐逐孤女,造襄王门,女虽五逐,王犹见焉,谈国之政,亦甚有文,与语三日,遂配相君。
(《列女传•齐孤逐女》刘向)
注释:①榱橑: 房椽。②比目之鱼:相待比目鱼往往养肩而行,可次用来确指贤臣对明君的忠心③九九之人:精通算学的人。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女造襄王之门 造:到
B. 左右复于王 复:回禀
C. 王辍食吐哺而起 哺:口中含的食物
D. 而国相不可不审也 审:审判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三逐于乡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 如有过之者 则或咎其欲出者
C. 不忠少礼之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王犹见焉 蛟龙生焉
10.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孤逐女论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
②失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
③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
④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⑤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
⑥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遂见与之语三日。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展开余下试题B.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C.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D.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孤逐女高屋建瓴,滔滔不绝,纵论国家大政,阐述了国家、君王、国相、黎民各自的作用和关系,使齐襄王大为惊叹。
B. 第一天,孤逐女与齐襄王谈论了国相该怎么做及身为国相之入应具备的德才;第二天,讲述了相职的重要性,并提议更换国相;第三天,孤逐女建议襄王要尊重人才。
C. 孤逐女相貌丑陋,从小无依无靠,被驱赶出乡里。襄王礼贤下士,认为她异于常人,急忙召见她。
D. 孤逐女在论政时旁征博引,运用了喻证法来劝谏齐襄王,她劝谏齐襄王要明白国相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要重视人才,不拘一格,广泛地收揽人才。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摈弃于野,无所容止。
(2)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
(3)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
【答案】8. D 9. B 10. C 11. A 12. B
13. (1)被抛弃在荒野,没有收留我的地方。(2)牛叫马不会响应,不是马没有听到牛的叫声,是它们不属于同类的缘故。(3)于是大王更加敬重国相,恭敬地对待他,把孤逐女嫁给了他。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根据前文“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审”,应该是要考察国相的能力,翻译为“审判”不合语境,应译为“考察”。故选D。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A项,前者“被”,后者介词“在”;B项,两者都为“的人”;C项,前者助词,“的”,后者动词,“到”;D项,前者代词,“她”;后者兼词,“于此”;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题中①孤逐女请求谒见襄王;④引用了《诗经》中的话,说的是君臣和悦相处;⑥齐襄王只是认为弧逐女与别人不一样,并未体现她的论政才能。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夫”发语词,不要和后面的内容断开;“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结构一致,标点要相同;“则榱橑堕”“则屋几覆”并列结构,中间断开;“也”后断开。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B项,“第一天,孤逐女与齐襄王谈论了国相该怎么做及身为国相之入应具备的德才;第二天,讲述了相职的重要性,并提议更换国相”错误,由原文“大王知国之柱乎?”“吾国相奚若?”及文段内容可知第一天讲述了相职的重要性,第二天谈论了国相该怎么做及担任国相之人应具备的德才。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摈弃:被抛弃;容止:收留;被动句。第(2)句,异类:不属于同类;故:缘故;判断句。第(3)句,遂:于是;事:对待;妻:动词,嫁给;以:介词,把。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孤逐女是齐国即墨这个地方的一个女子,齐国国相的妻子。最初,孤逐女的父母将她遗弃,使她成为了一名孤儿,她外貌非常丑陋,三次被驱离乡里,五次被驱逐出里弄,过了出嫁的年龄却没有人娶她。齐国国相的妻子去世了,孤逐女就前往襄王的宫门外,对接待宾客的人说:“我三次被驱离乡里,五次被驱逐出里弄,孤独无依,没有父母,被抛弃在荒野,没有收留我的地方,我希望当着大王的面,把我想说的话全说出来。”官员们立即禀报襄王,襄王(听说此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饭食,站起身来准备召见她。左右近臣说:“三次被驱离乡里,这是说明她不忠诚;五次被驱逐出里弄,这是说明她缺少礼义。不忠诚、不懂礼的人,大王为什么这么急着就召见她?”襄王解释说:“你们是不了解啊,牛叫马不会响应,不是马没有听到牛的叫声,是它们不属于同类的缘故。这个人一定有与常人迥异之处。”于是召见了她,与她交谈了三天。
第一天,孤逐女问襄王说:“大王知道国家的柱石吗?”大王回答:“不知道。”逐女说:“国家的柱石就是国相呀。柱石不端正,那么栋梁就不安稳,栋梁不安稳,那么房椽就容易掉落,房屋就几乎要倾覆了。现在大王就是那栋梁,百姓就是房椽,国家就是房屋。房屋坚固与否,关键在于柱石本身。国家安定与否,关键在于国相。如今大王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了解,那么对国相这一职位就该好好考察评定一下。”襄王说:“好!”
第二天,襄王问道:“我的国相像什么呢?”孤逐女回答道:“您的国相,就应像那比目鱼。住外边并行、在里面并行。这样之后,才能成就大事,创造勋业。”大王间:“你说的什么意思?”孤逐女回答:“和下属、同事成为朋友,这就是在外边并行;与妻子儿女关系融洽,互相学习,这就是在里面并行。”
第三天,襄王问:“我的国相难道需要更换吗?”逐女回答:“现在的国相是个中等的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已经实属难得。如果有超过他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换一下呢?但是如今还没有这样的人。我听说圣明的君主选用人才,先重用一个贤人,然后再推及、重用一批贤人。所以楚庄王先重用虞邱子,而后得到了孙叔敖;燕玉先重用郭隗,而后得到了乐毅。大王如果真的能够激励他,那么他也是可以重用的。”大王问:“我该怎么重用他呢?”逐女回答:“过去,齐桓公尊重一个精通算学的人,结果天下贤士纷纷投奔他。越王敬佩螳螂用胳膊阻挡车辆的胆量,结果勇士们纷纷前来为他效死力。叶公喜欢龙,结果龙为他突然降临。万物的应验,本来就用不了一会儿。”大王回答:“好。”于是大王更加敬重国相,恭敬地对待他,把孤逐女嫁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新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