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16  2019-06-0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6]
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泸州市高2016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领域愈加繁荣,一批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回应新时代的挑战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何文化题材纪录片收获点赞无数,被寄予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除了内容精良、画面优美等因素外,把传统素材引入生活场景,把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同样是重要原因。要看到,文化从来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文化题材纪录片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就是是否解决好如何创造性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美学价值、人生价值和历史资源的问题。
例如,系列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采取了全新视角,从冰冷的文物中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营造出了“纪录片创作——博物馆推广——观众游客参与”的文化领域深入融合的态势。而《我在故宫修文物》,则关注传承传统技艺的故宫文物修复工匠,通过贴近生活式的拍摄手法,成功地呈现出他们身上蕴含的工匠精神和生活态度可以说,纪录片是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所借用的主要媒介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制作机构都加大了对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投入,持续推出大量优秀纪录片作品。但也要看到,仍然有相当部分作品观念陈旧、形态落后,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还处于“开中药铺”的简单罗列阶段,有些甚至为了获得项目资助和轰动效应,不惜编造和篡改,带来了传统文化的失真与失质等问题。
对此,进一步提高纪录片的创作质量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在更好研究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内容、形式、表现等问题。传统文化于我们并不遥远,但似乎又缺乏确切感。只有呼应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任务,采用融合创新的方式去挖掘和转化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增进传统文化的时代感、生活感、意义感,打造不负新时代的文艺精品。
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方式。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我们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具有跨文化潜质的元素,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创新转化、有效传播,增进全球观众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在一班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借文化题材纪录片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带领观众领略更多传统文化之美,一定能更好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
(节选自武楠《在纪录片中遇见传统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收获点赞无数、被寄予弘扬传统文化重任的文化题材纪录片内窖、画面皆不错。
B. 近年虽然优秀的文化题材纪录片作品不少,但存在各种质量问题的作品也不少。
C. 只要呼应新时代任务,采用融合创新的方式,就能打造不负新时代的文艺精品。
D. 用文化题材纪录片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对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具有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A. 文章第一段针对文化题材纪录片获得较多好评的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
B. 文章第二段运用例证法,是为了论证文化题材纪录片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C. 文章针对近年文化题材纪录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D. 文章论证层次清晰,重点论述了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价值、构成要素和创新之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能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则想要建立文化自信就十分困难。
B. 纪录片《本草中国》能够成功,必然较好地解决了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C. 中医、茶文化等内容能够广受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应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
D. 纪录片除了能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外,还可以向世界传播、展示中华文明。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只要呼应新时代任务,采用融合创新的方式,就能打造不负新时代的文艺精品”错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第三段说的是“只有呼应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任务,采用融合创新的方式去挖掘和转化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增进传统文化的时代感、生活感、意义感,打造不负新时代的文艺精品”,文中是“只有……才能”,这是必备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的那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有了所说的条件,也不一定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还要看是否具备其他的条件;而选项变成“只要……就”,这是足够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改变了文本的意思,说得过于绝对。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重点论述了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价值、构成要素和创新之处”错误,选项中“构成要素”的说法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文章先论述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价值,然后论述其创新之处,并没用涉及“构成要素”。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中医、茶文化等内容能够广受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应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错误,选项乱加因果,从文中来看,第四段是说“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由此可知,中医、茶文化等文化本是世界瞩目,是纪录片所借助的内容。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月12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瘟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江苏省泗阳县一公司下辖的两个养殖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截至目前,上述两场合计存栏生猪68969头、发病2452头、死亡1369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赶赴当地。当地己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的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上述措施均已落实。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材料二
1921年东非国豪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辽宁。
非洲猪瘟病毒存活环境及时间
所在
环境 -20℃ 4℃ 25-37℃ 60℃ 病猪
粪便中 未经熟制的带骨肉、
香肠、烟熏肉制品中 冷冻肉中 餐厨垃圾中
存活
时间 数年 150天
以上 可存活
数周 20分钟 数周 3-6个月 数年 长时间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血液等感染猪只,具体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删改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非洲猪瘟防控20问》)
材料三:
农业农村部12月17日接到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报告,经评估验收合格,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2起非洲猪瘟疫情的疫区解除封锁。太原市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当地采取了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置措施。疫区内应扑杀生猪扑杀完成后,经6周连续监测排查,两起疫情的疫区内未发现新的病例和监测阳性。12月14日至16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两起疫情的疫区进行现场评估验收,验收结果符合关于疫区解除封锁的有关规定,上述非洲猪瘟疫情已被扑灭。当地政府于12月17日10时正式对症区解除封锁。农业农村部和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继续加强疫情监测排查,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疫情再次发生。


展开余下试题(黄河新闻网讯)
材料四:
在国人餐桌占有重要地位、在CPI占有高权重的“二师兄”,因为这场猪瘟症情正经历看前所未有的“变数”。而吃不吃猪肉,也成为很多人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有人选择不再吃猪肉,但有人依然照吃不误。
非洲猪瘟只感染猪和野猪,对人类没有致病性,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不影响食品安全,而且非洲猪瘟病毒在高温下无法存活。
日常家庭的烹饪加工,只要是合理烹调,完全加热,对于身体是不会存在危害因素的。
由于多地猪肉消费低迷,猪肉价格总体下跌。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最近5周,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环比降幅在0.8%至1.3%之间。最新一周数据显示,11月23日-11月29日,猪肉价格为每公斤19.03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28元大幅下降6.1%。
目前,已有7个省的24个疫区按规定解除封锁,其中,河南和江苏省的疫区全部解除封锁。但中国有2600万小散养殖户,养殖方式落后,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低,非洲猪瘟症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农业农村部也给人们打了“预防针”:短期内彻底灭除非洲猪瘟难度极大,必须在继续打好攻坚战的同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谢艺观 李金磊《民生调查局:非洲猪瘟下,吃猪肉的人少了吗?》)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洲猪瘟病毒怕热不怕冷,温度越高存活的时间越短,在60℃高温条件下就会被杀灭。
B. 非洲猪瘟病毒在冷冻肉中存活时间最长,其次是在未经熟制的带骨肉、烟熏肉制品中。
C.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猪只直接接触、物品间接接触和媒介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D. 只要做好生猪调运、调运车辆及人员的消毒,杜绝餐厨垃圾喂猪,就能完全控制非洲猪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洲猪瘟于2018年8月传入我国,几个月以来,蔓延到全国部分省市,影响的范围比较广。
B. 非洲猪瘟只感染猪和野猪,对人类没有致病性,人们知晓后对吃不吃猪肉都不再心存疑虑。
C.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疫情控制后还要连续监控一段时间。
D. 非洲猪瘟疫情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消极影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6.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概括作答。
【答案】4. C 5. B
6. (1)养殖户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并及时隔离病猪甚至隔离病猪所在养殖场内的生猪。(2)养殖户不能用餐厨垃圾、被污染的饲料等喂猪。(3)政府及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方案,采取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4)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公布信息,普及相关科普知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在60℃高温条件下就会被杀灭”错误,从材料二图一的表格来看,应该是在60℃高温条件下20分钟才能被杀灭,选项忽略“20分钟”这一条件。B项,“冷冻肉中存活时间最长,其次是在未经熟制的带骨肉、烟熏肉制品中”错误,从材料二图一表格来看,应该是“在餐厨垃圾中存活时间最长,其次是冷冻肉中”。D项,“只要……就能完全控制非洲猪瘟”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从材料二的图表来看,非洲猪瘟的传播有多种,做好“生猪调运、调运车辆及人员的消毒,杜绝餐厨垃圾喂猪”并非一定就能控制非洲猪瘟。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因此人们对吃不吃猪肉都不再心存疑虑”错误,从材料四中公布的数据来看,“由于多地猪肉消费低迷,猪肉价格总体下跌……最近5周,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环比降幅在0.8%至1.3%之间。最新一周数据显示,11月23日-11月29日,猪肉价格为每公斤19.03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28元大幅下降6.1%”,人们仍然是心存疑虑的。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概括作答”,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生猪患病的原因以及传染的途径,由此概括出应对的措施;还可以圈出一些地区获得成效的做法以及在非洲猪瘟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发生猪瘟后,“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赶赴当地。当地己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的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这说明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材料二猪瘟存活的环境时间以及传播途径来看,一旦发生猪瘟,养殖户要及时报告疫情,隔离患病的猪,同时不能用被污染的饲料来喂猪;从材料四人们对猪瘟的反应来看,虽然“非洲猪瘟只感染猪和野猪,对人类没有致病性,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不影响食品安全,而且非洲猪瘟病毒在高温下无法存活”“日常家庭的烹饪加工,只要是合理烹调,完全加热,对于身体是不会存在危害因素的”,但是“有人选择不再吃猪肉,但有人依然照吃不误”“由于多地猪肉消费低迷,猪肉价格总体下跌”,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普及相关的知识,让人们了解猪瘟这种疾病。考生围绕这些方面作答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微雕
吴金良
这是一种妙到毫巅的艺术!在一根头发丝上刻一首诗,且配画,且笔力遒劲,且画意隽永。以天下之大,负此种绝技者能有几人?而梁公便是一个。
梁公不足五十岁,远不到被人称“公”道“翁”的年龄。但自从他的微雕艺术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并且他的大名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之后,他便逐渐被人们称为“梁公”了。梁公特意蓄了胡须,留了长发,这就颇具艺术家的气质,而且愈发使人觉得他像一位“公”。
粱公是地区人大代表。这一年又到会期,虽然会场离他的家只有一箭之地,但接规定也须“住会”。几位年高资深的外地代表,知道这位严肃端庄的大胡子便是那位世界名人,于是动员他“献技”。梁公心中老大不乐意:我这是艺术,不是街头卖艺的,岂能随便就让人品头论足!并且还是“献技”!可是,众代表一再托人恳求,梁公折衷:“当场献技绝无可能,我去取一件作品让你们看看便罢。”众人同意,梁公打道回府。


展开余下试题作品都陈列在书柜里,用一只只锦盒装着。每只锦盒前面竖一纸卡,标明内容,以免混乱,也可免去过多使用显微镜的麻烦。梁公本能地选了一件得意之作,掂了掂却又放下了。心想,都是些门外汉,得意之作他们也是看不出什么“得意”来的。就信手取了一件,揣在怀里,又拿了显微镜,折回宾馆。
众人早巳等得心焦。见梁公回来,立即有热心人维持秩序。梁公打开锦盒,取出绷好了的发丝,置于显微镜下,做个“请”的手势,退到一旁。第一名观众搓搓手,上前。是一位皓发童颜的老者,左眼看了右眼看,良久不发一言。众人打熬不住,齐声催促。老者迟疑:“这上面……”梁公默默接口念道:“数风流人物……”“哦哦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者口中喃喃,啧啧退下,“好好好!真是绝了!”
第二位迫不及待上前,左瞄右看,摇头感叹:“不可思议!神乎其技矣!不是亲眼看到,简直不敢相信!”
退下。
次第数人,都是屏息敛气如睹神物,且一个比一个肉麻地大加赞赏。梁公始终不动颜色,只干巴巴地应酬:“缪赞缪赞,承爱承爱!”
观赏完毕,梁公道声惭愧,收拾起来,急忙送回家中。一进门,其子小梁正面壁发呆。见了父亲,慌忙请罪:“爸爸,我没来得及告诉您就把它拿走了,是小倩要看。”小倩是没过门的儿媳,梁公听得莫名其妙,翻了儿子一个白眼。儿子见状,更赔了小心:“您放心,完璧归赵,半点也没碰坏!”说时指了指书柜。梁公这才发现,在“数风流人物……”的纸卡后面,已经赫然摆了一个锦盒。愕然片刻,他扬了扬手中的锦盒,正待发问,儿子却笑了:“这里面是小倩的一根头发,我拿那个作品的时候,怕盒子里面空了被您发现,就用它顶上了……”“这个,这里面是小倩的头发?”梁公举着手里的锦盒问。“是啊!您拿它干什么去了?”梁公一声暴喝:“你给我滚出去!”儿子怔住,立刻屁滚尿流而去。
给人家观赏了半天的竟是一根普普通通的头发!梁公呆立在书柜前,似想象得到,此刻,人们正在背后谈论自己。谈论些什么呢?粱公看不起人,居然敢公开嘲弄咱们!如此议论还算是好的,最要命的是,大家会因此认为我梁某人是个江湖骗子,一定是靠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而浪得虚名。无论人家背后说什么,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梁公毕竟是梁公,他决定立即回去澄清事实。澄清事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再展示一件货真价实的微雕作品。于是梁公选了一件真正的得意之作。这一次为了保险,他特意先用显微镜观赏了一番,这才匆匆忙忙赶回宾馆。
宾馆里的气氛十分热烈。那有幸观赏了“微雕作品”的几位代表正被许多人困住,大家脸上闪着钦敬赞佩的光,正认真而神往地听那几位代表盛赞“梁公绝技”。
“那么细的头发,好家伙,刻上字!了得!”
“而且是狂草,随意挥洒!在头发上随意挥洒!”
“最要功夫的是那个‘数’字,笔划那么多,写得是又清楚又有劲,真……”
“难写的还是那个‘今’字,笔划越少越见功力!”
梁公被更多的人们用艳羡的目光拘住,他再也没有勇气拿出那件“得意之作”了。他觉得,比较起来,今晚的际遇才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一件作品。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就夸赞微雕艺术的精妙难得,既是为引出梁公,又为后文写众人要求“献技”作铺垫,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可谓一举数得。
B. 面对观者的不吝赞美,梁公之所以“始终不动颜色,只干巴巴地应酬”,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他们都是门外汉而已,并不是真的懂得欣赏。
C. 明明只是一根普通头发,众代表却将其当成珍宝来大肆赞美,甚至煞有介事地分析刻字的精妙,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皇帝的新装》有同工之妙。
D. 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全篇语言生动形象又通俗直白,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比如“你给我滚出去”等句子,完全口语化,给人亲切之感。
8. 小说构思精妙,前伏后应。试从小说中找出三处前后照应的地方,加以分析。
9. 本文标题是“微雕”,有人则认为本文以“得意之作”为题目更好。这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7. D 8. ①第三段中“会场离他的家只有一箭之地”,为后文梁公回家拿作品,提供了条件;②第四段中“每只锦盒前面竖一纸卡,标明内容……”一句,为后文梁公没有事前观察作品真假和小梁以能假充真提供了依据;③第四段中“就信手取了一件”,表明梁公没有认真看,不知真假,为后文作品为假作了伏笔;④第五段写老者看作品时“左眼看了右眼看,良久不发一言”以及说话迟疑,已在暗示所看到的只是一根普通头发。
9. 观点一:“微雕”更好。①小说第一段以代词“这”指代“微雕”开篇,并阐释了“微雕”的特点,以“微雕”为题,与此结合更紧密。②小说是围绕“微雕”而展开的,“微雕”贯穿始终。③“微雕”含义丰富,既实指微雕艺术和微雕作品,又可以指借一根普通头发而展现的那些代表附庸风雅、自欺欺人的丑陋面目,以及由文中众人“代表”的只重外在、虚伪不诚的浮躁现实。
观点二:“得意之作”更好。①“得意之作”具有形成悬念、吸引注意的作用,而“微雕”则显得平淡。②文章多次提到“得意之作”,且主要情节是围绕“得意之作”而展开,以此为题,可以更好地形成照应。③“得意之作”语带双关,既是指小说中梁公的得意的微雕作品,又指梁公“今晚的际遇”,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题,展现众人的丑陋面目与社会的浮躁现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全篇语言通俗直白,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错误,从文中来看,本文多用书面语甚至文言词语,如“神乎其技”“谬赞谬赞,承爱承爱”等,语言凝练雅正,生活气息并不浓厚。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构思精妙,前伏后应。试从小说中找出三处前后照应的地方,加以分析”,然后理解“前伏后应”“前后照应”的意思,再分析小说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哪些关联,找出这些相关连的地方,并进行分析。所谓“照应”及前面交代过的内容,后面要有所回应、强调。这篇小说标题是“微雕”,小说的情节就是围绕“微雕”展开,主要写“回家取微雕”“观赏微雕”“拿错微雕”等情节;梁公之所以能够从会场回家取微雕是因为前面交代“会场离他的家只有一箭之地”,梁公之所以会拿错微雕是因为“作品都陈列在书柜里,用一只只锦盒装着。每只锦盒前面竖一纸卡,标明内容,以免混乱”“信手取了一件”,老者之所以“左眼看了右眼看,良久不发一言”是因为所谓的微雕就是一根普通的头发,这些内容前后照应关联,让小说内容清楚,结构完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文标题是‘微雕’,有人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泸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