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A.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民俗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前者指衣食住行、生产、财产等,后者指各种风俗习惯。 C. 学习中国民俗文化,不再需要识记相关的知识,而需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 D. 《中国民俗文化》意在打开民俗文化的大门,让我们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与启迪,并提高语文素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依次介绍了《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设置的目的、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选修教材的内容及编写体例。 B. 选文第③段基本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具体说明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民俗文化》的课本设置情况。 C. 本文运用了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打比方等几种说明方法,语言平实,概念清晰,层次分明。 D. 本文反复强调《中国民俗文化》的学习,必须兼顾到激发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两个方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人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但并非都能熟习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所以有必要学习。 B. 只要由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步入民俗文化殿堂,体验其中鲜活生动的内容,就能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 C. 即使当今世界日益呈现文化交融的趋势,我们也应保持中国民俗文化等民族文化之根,做到“和而不同”。 D. 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中国民俗文化》首先要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添油加醋,“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错,原文第段中并没有提到“优秀的”这个限制词。B项缩小范围,“后者指各种风俗习惯”错,原文第段介绍,“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C项曲解文意,“不再需要识记相关的知识”错,原文第段说“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记忆”,其实应该要记忆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但不提倡死记硬背,而要在语文实践中真切感悟。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中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原文最后一段中的相关表述为:“希望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扇大门,使你由此步人民俗文化的殿堂,体验其中最为鲜活生动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只要由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步入民俗文化殿堂,体验其中鲜活生动的内容,就能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说法绝对。可改为“只有……才能……”的句式。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海南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尽早启动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制度改革。据该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介绍,现行特殊工种可提前退休名录大部分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家至今未能与时俱进开展清理调整工作,各地在实际执行中制定的具体政策规定、审批条件差别很大,亟待改革和规范。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工人日报》) 材料二: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目前延迟退休方案仍在抓紧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目前,我们正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会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均预期寿命40多岁的情况下制定的。如今,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3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也下降到3:1。延迟退休是应对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维持政策代际公平的有效选择。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认为,上海一个女性能活到85岁,如果55岁退休,后面要领30年养老金。如果不改革政策,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啃小”,增加下一代人的负担,这从代际公平上来说不太好。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三: 3月12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小组会议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在回应委员呼声时表示,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不仅是60岁,从长远来看恐怕还要有所延迟。”汤涛表示,无论是从养老金方面,还是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来说,延迟退休都是大势所趋。2017年,俄罗斯就已经做出了延迟退休的规定。不过,汤涛也表示,不少职工对于延迟退休有着不同的意见,例如一些女职工,长期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工作,从体力劳动和危险性的角度考虑,她们不愿意延迟退休。对此,有委员建议,对企业干部,可以参照政府部门的规定予以优先解决,而对职工,则允许其自我选择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对此,汤涛说道:“我赞同你的观点。” 在2016年3月2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需要遵循多项原则:一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我举个例子,比如5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那你可能是60岁零3个月退休,这样大家便于接受。”时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的尹蔚民说,“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那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二是区别对待,分步实施。尹蔚民表示,根据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实施,并提前公示,做好预告。 (摘编自《工人日报》) 材料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曾表示,延迟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则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为了给公众做好心理准备的时间,政策出台后至少五年,才会渐进式实施。2017年没有出台相关方案,如果2018年出台,2023年落地实施的话,以下四类群体会受影响: (1)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即1973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小于等于55岁的女性干部,即国家文件规定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 (3)小于等于55岁的男性工人,主要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即1968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4)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干部,即1963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按照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到同时达到65岁。 在美国,职工延迟到70岁退休,可以比在65岁退休多拿40%的退休金。发达国家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5岁,女性为60岁~65岁;发展中国家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0岁,女性为55岁~60岁;50岁退休为全世界最早退休年龄。 多数国家普遍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或者计划提高退休年龄。如美国将领取全额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韩国领取养老金的年龄2013年由60岁调整为61岁,2033年将提高至65岁。加拿大政府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160多个国家的统计,中国女职工50岁退休,中国是全世界中等退休年龄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劳动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行特殊工种可提前退休名录大部分形成时间较早,各地在实际执行中制定的具体规定、审批条件差别很大,亟待改革和规范。 B. 延迟退休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 C. 2017年,俄罗斯已经做出了延迟退休的规定,因此我国也将很快推出延迟退休的政策,以顺应大势。 D. 如果延迟退休方案按材料四的方案落地实施,女性工人将最先受到影响,其次是女性干部和主要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工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但不少职工对于延迟退休有着不同的意见,对此,有委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B. 从材料四来看,在美国,65岁即可退休,但本人如果愿意在70岁退休,则会比在65岁退休多拿40%的退休金。 C. 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比发展中国家平均要高5岁,我国拟将退休年龄向发达国家靠拢,这说明我国将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D. 如果延迟退休方案在2023年落地实施,那么一部分“60后”会受到影响,对“70后”和“80后”影响更大,对“90后”来说,则完全赶上了。 6. 国家推出延迟退休政策,是基于哪些考虑?延迟退休政策怎样才能顺利推进?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第一问:①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40多岁,如今已超过73岁。②养老保险的赡养比大大下降,已下降到3:1。③现行退休制度不利于代际公平,会增加下一代人的负担。第二问:①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冉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便于人们接受。②区别对待,分步实施。根据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实施。③提前公示,做好预告。让人们有延迟退休的心理准备,便于人们接受。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2017年,俄罗斯已经做出了延迟退休的规定,因此我国也将很快推出延迟退休的政策,以顺应大势”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俄罗斯做出延迟退休的规定和我国也将很快推出延迟退休的政策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C项,“我国拟将退休年龄向发达国家靠拢,这说明我国将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错误,退休年龄向发达国家靠拢,并不能说明我国将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国家推出延迟退休政策,是基于哪些考虑?延迟退休政策怎样才能顺利推进?”两个问题,需要分别作答。然后到材料四直中圈出“基于哪些考虑”,还可以圈出顺利推进的措施。如“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均预期寿命40多岁的情况下制定的。如今,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3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也下降到3:1”;“延迟退休是应对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维持政策代际公平的有效选择”,考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第一问。“需要遵循多项原则:一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实施”;“给公众做好心理准备的时间,政策出台后至少五年,才会渐进式实施”, 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第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