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说法错误,原文只有第2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说法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C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说法于文无据。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个 题。 杨家大院 周亚鹰 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门楼的气派超 出了我们的意料。 跨过门槛,走进院中,院子里却出奇地阴暗,我们定了好一会神,才看清院子的布局。 院落中央有一约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厅堂,形成四合院格局,屋檐上雨水全部 落入天井,达成四水归一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着一辆几欲绝迹的手推独轮车,看车架的破损和陈旧程度,该有些年头了。房主杨展三老人说,百十年前,有一推独轮车的 江西广丰人在廿八都做生意亏了本,欠了杨家不少钱,承诺回乡后筹钱还债,一年后广丰人 的儿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廿八都找到杨家,说其父临终前交代:“有钱还债,没钱就拿独轮车 抵债。”这独轮车在杨家一放就是上百年,成了杨家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 甘八都地处深山,少受战乱,镇上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杨家先祖清嘉庆年间移民到此,兴建了这座院落,当时规模还大得多。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读书,要经得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四合院 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以教 育后人切勿玩物丧志,而要以八君子为榜样,培养高雅的志趣。老人如数家珍,一口气介绍 完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的君子八爱图雕,又兴致勃勃地展示了立柱门衣上“松鼠偷葡萄”的 连环镂空雕刻,厢房上寓意“多子长寿保平安”和“四平八稳大团圆”的窗雕,并对书房、厢房、跑马楼、后花园甚至柱础等一一作了介绍。我们对杨家大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以 我对古镇老宅的理解和认知,我确定这杨家大院 300 年风雨中必定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果然,在我们刨根式的追问下,杨老先生断断续续地道出大院的百年沧桑。
展开余下试题杨家的祖上是大宋“杨家将”杨继业的后裔,其中一支迁至浙江江山市廿八都镇。杨家 在廿八都一度成为望族,老人的父亲,抗战期间曾做过国民党云南抗日飞虎队航空总站站长,母亲则是中共地下党员。因这段经历,解放后他们颇受了一些委屈,文革期间更甚。我们在 老人的卧室看到一张十分陈旧的照片,男主人潇洒俊朗,女主人美丽端庄,杨老说那就是他 的父母亲。这么一段极富传奇色彩且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政治记忆的往事,杨老却讲述得 如此平静自若,如此波澜不惊,他似乎在复述一件跟自己丝毫无关的事。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幡然醒悟﹣﹣作为这段往事的亲历者,老人和这古老的杨家大院一起,跟这段历史已经有 机相融了。当然这平静只属于他,我却心意难平。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他现在不缺钱用,四个子女中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北 京中关村开公司,最小的女儿也在厦门工作。他现在就是寂寞,因此,他将杨家大院开放供人参观,门票虽定五元,但给与不给全在客人,最好是有客入住,那样他也就有了伴了。没 有客人的时候,老杨就对着正厅一张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香案发呆,就伫立在天井中仰望着牛 腿上的木雕出神,要么就在卧屋里侍弄自己苦心收藏的一大堆“宝贝”。说到宝贝,老人的 眼睛就发亮,他爱好收藏,什么清代的明朝的宋代的甚至唐朝的魏晋三国的,什么陶碗、瓷 盆、铜器、夜壶、古币、清代的消防水枪、百年前的借据、发黄的官府布告等,数量之多年 月之久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当然这些藏品多是大院保留的。注目这些丰富的藏品,我的 眼前慢慢地升腾起一幅人声沸于天井、小童嬉于堂前、欢呼响于厢房、宾客揖于中堂、茶香 漫于案前的祥和的画面。 走出杨家大院,天已擦黑,夜色初起,山风轻袭。待回首,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节选自《非鱼居随笔》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家保留广丰人的独轮车做活教材,意在教育子孙,做生意可能有亏有赚,但做人做事千 万不可失了信用。 B. 作者听了老人叙述父母的遭遇,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但作者仍心意难平,为那段充满硝烟和波折的往事感慨不已。 C. 大院的窗花门雕,寄予了先祖对子孙读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厚望,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 D.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守护的不仅是一处院落,还有上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传统。 5. 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6. 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 【答案】4. C 5. ①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② 写出杨家大院现在的衰败、幽寂和冷落孤独,仿佛被遗弃在人们的生活之外,原先的热闹、繁华和强盛如同梦幻已经不复返。③突出了作者的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6. ① 文章以游踪为序,写了大院的总体布局、摆放的物品、各处木雕和人文生活,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 文章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首尾呼应,层次清晰。③语言简洁,典雅,平易。首尾多用短句,“廿八都古镇,浔里街”“夜色初起,山风轻袭” 等句子简洁,中间段落多用长句,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在第三段指出“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读书,要经得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第五段指出儿女在外地做生意,但并没有说是因“选择生意,愧对先祖”,选项属于妄加猜测,错误。故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看题干有无明确鉴赏的角度,看所给句子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看所给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看所给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谁,如本题“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题干没有指出鉴赏的角度,此时一般先从修辞入手,且该句处于文末,鉴赏的时候要与主旨相连。本题中,考生作答时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虑,找出关键词,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本句的主语是“杨家大院”,这本是物,而作者却以“幽幽地立在那里”进行描摹,这是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像一个遗落的梦”是比喻修辞。“幽幽地”“遗落的”两个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杨家大院的幽寂、冷落和孤独,如同被遗弃了一般。这就与它之前的热闹、繁华形成对比,就像“一个遗落的梦”,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考生按照这样的思路思考作答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这是针对行文构思和语言特色设题。考生作答时先要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然后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本文“形散神不散”,作者以游踪为顺序构思全文,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中间写了在杨家大院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所呈现出了的传统精神、传统文明的欣赏与折服,以及对杨家大院如今落寞的深深感触。分析散文语言特色,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情感、手法等角度去鉴赏,本文语言简洁, 典雅,平易,如“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跨过门槛,走进院中”“夜色初起,山风轻袭”等,“四合院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中间段落多用长句,长短结合,使得 文章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 【点睛】赏析句子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关键词语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可推知整句的意思。(2)从分析修辞入手。将使用修辞的句子还原成未使用修辞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 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3)从特殊位置入手。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 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如是文眼句,则可联系全文进行分析。(4)从文本主旨入手。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体会关键句可以结合主旨进行。(5) 从相邻句子入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6)从结构层次入手——抓主干。如是单句,先找主谓宾;如是复句,则先找准第一层关系。如是并列,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是偏正,句意应放在“正”的部分,但“偏”部分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