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2019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从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要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了。于是人们对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用,承认人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意识重视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很了不起的。 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寻求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家所秉承的很多思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 (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 B. 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
浏览完整试题C. 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社会。 D. 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 B. 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 C. 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 D. 中国现代哲学与古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日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 B. 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 C. 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 D. 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理解有误。东方对应的应该是“精神”,西方对应的应该是“物质”。原文说的是: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A,“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并行不悖,并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故答案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以偏概全,“都归结”错误,原文“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选项B,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奴隶制”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希腊人为了研究宇宙而专门创造的;选项C,无中生有,“奴隶制存在时间的长短导致东西方哲学呈现根本差异”于文无据。故答案选D。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的电波 行动开始了。 我父亲原定走北路,担任掩护,由于李安本出马,结果被调至南路,随大部队行动。“要不是老李”,我父亲后来常说,“我说不定早就见马克思了。”“老李,外号‘飞锤’,不仅收发报样样娴熟,而且机务上也有一套。自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和我在新四军皖中独立师第三团共事,我这一辈子啊……”父亲之所以屡次这样感叹,皆因他的一套娴熟技术皆传自李安本。 按计划大部队一路向南猛突,但电台始终保持静默。相反,北路小队频繁发报,他们把平时抄收的新闻稿都拿出来,反复发送。果然,敌人上当了,开始调集兵力向北围追堵截。旅长下令全速前进,争取时间。他说我们越快到达,北路的压力便会越早解除。据事后得知的消息,驻青城日军指挥官藤田五郎大佐曾多次接到南路发现我军大部队的报告, 但他并不相信,以为这是新四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日军的情报部门一直在跟踪监听,并随时向他报告,证明新四军的电台就在北路。这一错误的判断使他错失良机,打好的算盘完全落空。 白露过后第七天,我军终于突破重围,来到了江边,与江北前来接应部队胜利会师。部队到达时,已是深夜。旅长顾不上休息,下令立即架设电台,与北路联系。“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夜晚”,我父亲清楚地记得,他们来不及找地方,就在江边一个渔棚边架起了电线。旅长和参谋长都站在我父亲边上,等候消息。我父亲连续呼叫,一连半个小时都没有回音。大家浑身是汗,心都焦烂了。“他们也许在行动中,没有架设天线。”我父亲这样说,手里攥紧了老李临行前送给他的烟斗。这时渡船已经陆续到了。旅长指示我父亲继续不停地呼叫,一刻也不要停。“一有消息,马上向我报告。”吩咐完了,他便和参谋长一起到江边指挥部队渡江。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渐渐亮了,东方泛起一抹淡淡的晨光。这时耳机里突然传来声音。我父亲兴奋地大叫:“来了!来了!” 有人立即前去报告旅长。不一会儿,旅长和参谋长都小跑着过来了。“怎么样,怎么样了?”旅长连声问道。 可耳机里忽然出现了长时间的静默。我父亲一边调整波长,一边连续呼叫。“怎么回事?是他们吗?”旅长问道。我父亲说是的,肯定是的。“他们情况如何?”团长又问,我父亲摇头道,“不知怎么突然断了……” “呼叫,给我呼叫!” 我父亲连续不断地敲击着电键,时间漫长得令人窒息。终于,嘀嘀嗒嗒,嘀嘀嗒嗒,耳机里传来熟悉的电波声。“老李!是老李!”我父亲叫了起来。众人一片欢呼。“嘘一一”我父亲做了噤声的手势。大家随即安静下来。我父亲急忙开始抄报。抄一句,参谋长就迫不及待地拿过去照着密码本翻译,可一句也翻不出来。“这不对啊。”他对我父亲说。我父亲抄完报后,接过来一看,头脑顿时嗡了一下。 “这是脑记密码!” “什么意思?”参谋长问。 我父亲解释说,这说明他们已经销毁了密码,因为脑记密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用。“看来他们已非常危险,否则不会销毁密码。”我父亲说。 好在李安本教过他脑记密码的方法,凭着这种方法,他把电文翻译了出来。大意是,他们已身陷重围,弹尽粮绝,密码已毁,电台也即将销毁。
展开余下试题联合国两位高级官员近日撰文称赞,《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正在引导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福布斯))杂志认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得益于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2017.8.10) 材料三: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从2008年开始,我国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了2000名左右的海外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本国人才引进项目,重点引进推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园区,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并且,国家也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 (摘编自《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日科学家摘得,但在此前,有华人科学家早已发明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功不可没。 B. 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重要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不仅仪是一个目标规划,更是未来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C. 中国制造重点发展领域基本集中在工业制造方面,范围涉及通信、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D. 国家不仅鼓励支持各企事业单位大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也支持国内顶尖人才在重点科技领域创新创业。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毕业于福建医科大的陈列平教授赴美留学之后,就一直留在美国发展。早在2014年,陈列平就已经将自己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成果与其他科学家分享。 B. 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得到了诸多媒体和世界组织的认可。 C. 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国家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足,所以我国制定周密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切入的,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千人计划”,都是助力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9. 以上出自不同媒介的三则材料叙述内容各有不同,但它们可以凝练出一个共同的核心话题,你认为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 【答案】7. A 8. D 9. (1)核心话题:发展与人才(国家发展战略与顶尖人才)。(2)思考:①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在海外,目前国家急需引进和储备大量尖端人才,所以国家须出台有效措施引进顶尖人才助力国家发展。②“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占领科技和产业制高点,首先在于拥有顶尖人才。③实现强国战略需要各类型的人才,既需要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来华)创业,也需要培养本土优秀人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有华人科学家早已发明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功不可没”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陈列平发明的是用抗体封闭PD-1/PD-L1结合来治疗肿瘤的方法,这为目前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故答案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陈列平就已经将自己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成果与其他科学家分享”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陈列平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奖;选项B,“诸多媒体和世界组织的认可”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说的是,((福布斯))杂志认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得益于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选项C,“最大的瓶颈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足”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了2000名左右的海外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故答案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整合和分析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以上出自不同媒介的三则材料叙述内容各有不同,但它们可以凝练出一个共同的核心话题,你认为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可以确定都是在陈述一个话题,“科技发展与人才的关系”,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到原文中去归纳概括:“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从国家层面确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人才培养目标,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并且,国家也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不忽木,字用臣。资禀英特,进止详雅,世祖奇之,师事太子赞善王恂。恂从北征,乃受学于国子祭酒许衡。览诸经,日记数千言,衡每称之,以为有公辅器。十五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帝遣通事脱虎脱护送西僧往作佛事,还过真定,箠驿吏几死,诉之按察使,不敢问。不忽木受其状,以僧下狱。脱虎脱直欲出僧,辞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脱虎脱逃归以闻,帝曰:“不忽木素刚正,必尔辈犯法故也。”继而燕南奏至,帝曰:“我固知之。”十九年,升提刑按察使。 二十四年,右丞相桑哥奏立尚书省,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争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