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5  2019-06-2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5]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20世纪初,西方素描被引入中国的造型学领域,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山水、花鸟画还可以保持原有的造型特征,而传统人物画原有意象造型法逐渐转向写实技法,其中素描教学法的引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绘画造型学角度考察,白描和素描分属东西两大绘画造型系统,两者在描绘物象达到造型目的方面有着共同作用,但两者所秉持的理法精神不同,进而两者的审美取向大有异趣,素描与白描无论在视觉方法、表现方法、情感表达及文化内涵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早在20世纪中叶,进行中国画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讨论时,画家们对素描可以作为中国绘画(主要是中国画人物)的造型基础的观点大体上无异议,讨论的中心是如何平衡素描与中国传统造型基础----白描的关系。一些画家从中国画传统造型基础特点考虑,对中国传统白描与西方素描,从概念到形式都进行了比较分析。
传统画家潘天寿先生指出:“我国向来称为白描的一种画,就是用毛笔墨线勾描对象的轮廓,作为绘画的大结构,是画的骨子,也可以说是尚未填彩的画(填了色就是绘画了)。我一直觉得中国画造型基础的训练,不能全用西洋素描的名称。但是在讨论教学方法时,有人说素描也可以画白描、双勾,因此中国画造型训练的课程名称,也可以用素描二字。”潘天寿从概念的角度把传统的“白描”与“素描”加以比较,他的用意还在于解决当时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分科的造型基础教学问题,他本人以花鸟、山水画见长,而当时浙派中国画人物画正在探索阶段,一味追求西洋素描的技法,用笔墨作为表现形式,这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矛盾的。而山水、花鸟画笔墨形式可以独立成章,可以不画西洋素描,山水、花鸟画造型更重中国固有的哲理,而不注意更多的科学观测方法。故而,潘天寿反对“西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西洋素描就是享写自然利学的方法”等论断,但就现代中国画人物画造型训练而言,素描在造型基础训练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有深厚西洋绘画背景,精通西洋素描画法的画家们,在肯定中国画传统造型基础的同时,对素描的理解有着更宽容的态度。舒传熹先生早年留学德国,深谙素描技法,而回国后又醉心于中国画的创作,人物、山水、花鸟都有独特的面貌风格,他认为:“在我们中国,虽然起先没有素描这个名词,但这一绘画形式仍早已在在了的。我们古代叫‘线描’‘白描’或‘双勾’,草图叫‘粉本’,从性质上讲与西洋的素描没有两样,也是一种‘朴素的描写’,只不过是素描形式方法有所区别罢了……”显然,从性质与表现形式上,舒先生认为素描与白描是一样的,他如此理解是因为他经过长期素描训练造型的实践,并未考虑中国画造型方面的分科因素,是单从造型学的角度去理解素描,把素描视为与传统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的白描有同等性质的概念,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
(选自汪荣强《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描法的传入,瓦解了意象造型法在我国传统画造型领域所占有的优势地位。
B. 我国的传统画也可以将素描作为造型的基础,早已就成为画家们的基本共识。


浏览完整试题C. 潘天寿虽认可素描能画白描等,但不同意“素描”为中国画造型训练课名称。
D. 在舒传熹看来,素描与白描的区别基本上是属于名义上的,而非本质上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大体为总分式结构,先整体介绍两大系统异同,再深入分析具体差别。
B. 针对两大系统艺术表现力的问题,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手法。
C. 作者指出潘天寿之所长,是为了有效地论证素描之于中国传统画的局限所在。
D. 对于舒传熹观点的评述,作者除分析了观点产生的根源外,也表明了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山水画的造型不太注重科学观测法,跟中国人独特审美取向密不可分。
B. 传统中国画自有其造型特征,过多吸纳素描技法势必导致不伦不类的情况。
C. 素描在国画人物画训练中效果显著,这也是人物画造型法更注重写实的原因。
D. 虽然素描属于西方绘画系统,但是在国画造型法方面我们也依然可洋为中用。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A项,“瓦解了”说法绝对,第一段中原句“西方素描被引入中国的造型学领城。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项,脱离文意,原文第二段有“进行中国画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讨论时”这一前提;C项,第三自然段有原句“不能全用西洋素描的名称”。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文章未涉及“艺术表现力”,对比和举例的地方可从文中“潘天寿从概念的角度把传统的“白描”与“素描”加以比较,他的用意还在于解决当时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分科的造型基础教学问题,他本人以花鸟、山水画见长,而当时浙派中国画人物画正在探索阶段,一味追求西洋素描的技法,用笔墨作为表现形式,这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矛盾的”“ 从性质与表现形式上,舒先生认为素描与白描是一样的,他如此理解是因为他经过长期素描训练造型的实践,并未考虑中国画造型方面的分科因素,是单从造型学的角度去理解素描,把素描视为与传统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的白描有同等性质的概念,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可知未涉及“艺术表现力”。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由文中“潘天寿从概念的角度把传统的“白描”与“素描”加以比较,他的用意还在于解决当时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分科的造型基础教学问题,他本人以花鸟、山水画见长,而当时浙派中国画人物画正在探索阶段,一味追求西洋素描的技法,用笔墨作为表现形式,这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矛盾的”“ 潘天寿反对“西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西洋素描就是享写自然利学的方法”等论断,但就现代中国画人物画造型训练而言,素描在造型基础训练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知,因果倒置,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读过老舍先生的作品的人大概有这样一个印象:“老舍是幽默的。”这是真的么?他自己说过:“我并不幽默。”又说:“难,幽默难。”幽默的含义,我还不大清楚,但它绝不等同什么杂志笑话。据我想,所谓幽默,恐怕是在某种适宜场合,严肃地说一句概括机智的话,起初使人不禁莞尔或哄笑,过后一想叹息或“不好过”起来的一种解释吧。
有一次文协开理事会,在报告经费困难情形时,老舍先生忧郁地说:“本来我们存在银行里有一万块钱,那是五年前存下来的,后来物价狂涨,钱没有了。如果三年前将这一万块钱买阿司匹林,我们早发财了。”于是大家哄笑,但随即沉默下来。是的,倘买了阿司匹林不单“发财”,而且也决不会为文协经费困难而头痛了。但文人不善于打算盘,也不屑如商人一样打算盘,宁愿硬着骨头吃亏,无论在哪方面都吃亏,被斜眼,被用威吓的拳头在鼻子前晃来晃去这种悲哀,所以,“买了阿司匹林就发财”是包括了这种悲哀在内的。
(摘选自梅林《老舍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1899年社会激烈动荡,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八国联军在中华大地烧杀抢掠。年末岁初,在皇城北京护国寺西侧小羊圈胡同一个满族贫寒市民家庭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老舍从此诞生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随之而来的是满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军阀的连年混战,西方文明的不断涌入。老舍在经历父亲阵亡,家庭败落的变故中逐渐长大。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学界各种文学样式此消彼长,分别以不同的力量和方式吸引着老舍的审美兴趣,作用着老舍审美意识的原始积累和早期形成。
对其文学意识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中国民间通俗文艺。清末是民间通俗文艺最为繁荣的时期,平民出身的老舍自幼接触了大量民间话本小说、评书、相声、戏曲等艺术形式,这给他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也逐渐影响着他潜在的审美意识。二十世纪初,相声艺术进入发展时期,一批技艺高超的相声艺人,如侯宝林、马三立等为了生计,经常出入茶馆、庙会等地方。作为下层市民的满族人老舍经常光顾这些地方,相声艺术的喜剧风格给老舍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相声就是幽默文章的一种。”带着早期的审美积淀来到伦敦,在英国秋更斯作品的影响下,老舍终于拿起笔进行了早期创作,确定了自己的审美风格。
(摘选自 蒲塘桥《老舍小说幽默风格初成》)
材料三:
据我看,“幽默”首要是一种心态。我们知道,有许多人是神经过敏的,每每以过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这样人假若是文艺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着强烈的刺激性,或牢骚,或伤感;他老看别人不顺眼,而愿使大家都随着他自己走,或是对自己的遭遇不满,而伤感的自怜。反之,幽默的人便不这样,他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所以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


展开余下试题沃波尔说:“幽默者‘看’事,悲剧家‘觉’之。”这句话更能补证上面的一段。我们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
(摘选自老舍《谈幽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先生并不认为自己幽默,他觉得幽默首先是一种心态,很难轻易做到。
B. “买了阿司匹林就发财” 让众人在哄笑的同时,细品到文人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悲哀,这体现了幽默的力量。
C. 民间话本、相声、评书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喜剧风格深刻影响了老舍的早期创作。
D. 老舍认为,幽默就是微笑中带着同情,是于事事中看出可笑与缺欠,进而巧妙地加以表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默效果的制造,不仅来自好笑的话语,更重要的是话语背后有令人玩味的内涵。
B. 老舍先生生长在激烈动荡的年代,朝代更迭,灾难频仍,西方文明入侵,东方文明被取代。
C. 过于敏感 人、伤感自怜的人很难做到幽默,因为他只关注了自己,他的内心没有爱、怜悯和善意。
D. 老舍引用萨克莱和沃波尔的话,意在告诉人们,幽默不等于笑话,幽默者内心是充满悲剧性的。
6. 老舍先生幽默风格的形成有诸多因素,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A
6. ①多难的人生体验;②丰富的民间通俗艺术;③相声艺术的喜剧风格;④狄更斯作品的影响,⑤宽容、同情、悲悯的心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方向。考生要会读文或读图,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本题中C项,原文“对其文学意识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中国民间通俗文艺。清末是民间通俗文艺最为繁荣的时期,平民出身的老舍自幼接触了大量民间话本小说、评书、相声、戏曲等艺术形式,这给他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也逐渐影响着他潜在的审美意识”“作为下层市民的满族人老舍经常光顾这些地方,相声艺术的喜剧风格给老舍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知,相声艺术的喜剧风格影响老舍,并未特意强调话本、评书的喜剧风格。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原文“1899年社会激烈动荡,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八国联军在中华大地烧杀抢掠。年末岁初,在皇城北京护国寺西侧小羊圈胡同一个满族贫寒市民家庭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老舍从此诞生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随之而来的是满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军阀的连年混战,西方文明的不断涌入。老舍在经历父亲阵亡,家庭败落的变故中逐渐长大”可知,并未提到“东方文明被取代”,属无中生有,知B项错误。
由“有许多人是神经过敏的,每每以过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这样人假若是文艺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着强烈的刺激性,或牢骚,或伤感;他老看别人不顺眼,而愿使大家都随着他自己走,或是对自己的遭遇不满,而伤感的自怜。反之,幽默的人便不这样,他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可知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知C项错。由材料三可知,引用二者的话意在说明开头的“‘幽默’首要是一种心态。我们知道,有许多人是神经过敏的,每每以过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说“幽默者内心是充满悲剧性的”太绝对,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抓三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特别是文章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规范答题”三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由文中“老舍从此诞生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 对其文学意识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中国民间通俗文艺”“相声艺术的喜剧风格给老舍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英国秋更斯作品的影响下”“ 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可概括出:①多难的人生体验;②丰富的民间通俗艺术;③相声艺术的喜剧风格;④狄更斯作品的影响,⑤宽容、同情、悲悯的心态。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归隐录
聂鑫森
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师沈君默,满六十岁这一天,一上班就拿着申请退休报告,急步走向馆长刘政和的办公室,似乎一刻也不想在这里驻停了。
沈君默个子不高,微胖,慈眉善目。不留胡须,也不留头发,一年四季都是光头。他说搞古籍修复,图的是一个干净,工作时不能为掉落一根须发分神。无论古籍损坏到什么程度,他都能令其起死回生。
沈君默的爷爷、父亲都是干这个行当的,他是从十八岁一直干到六十岁。儿子沈小默从大学的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特招进馆跟着他参师学艺,一眨眼也三十出头了。
沈君默来到长廊尽头的馆长室门前,正要举手叩门,门却忽地敞开,走出笑吟吟的刘政和。
“沈先生,我在等你哩,请进!杭州的龙井已经给你湖上了。”
“谢谢。”
刘政和原供职于历史研究所,调到博物馆来不到三个月。前任馆长章扬升迁为文化局副局长,在刘政和上任几天后,忽然来馆里检查工作,顺带提出要借走库存的古籍《归隐录》回家去研究。刘政和立马回绝,说:“章局长,你可以到这里来读,古本书是严禁外借的。请海涵。”


展开余下试题章扬哈哈一笑,说:“我是想试试你,果然坚持原则。”
沈君默和刘政和,在一个古拙的茶几边坐下来,玻璃杯里的龙井茶飘出清雅的香气。
“沈先生,我知道你口袋里肯定揣着退休的申请报告。可你不能走啊,我想延聘你一段日子。”
“唉,人老了,眼花了,干不动了。再说,馆里有我的学生、我的儿子,在修复古籍上可以独立操作了。“
“怒我直言,他们比你还差点儿火候。馆里有一大册本地前代名人写的《归隐录》,年代久远,水浸、虫娃,破损厉害,你不想修复?”
沈君默摇摇头,叹了口气。
刘政和解开中山装的领扣,喉结上下蠕动,目光变得锐亮,大声说:“我调查过,你曾向章扬提出申请要修复这本古籍,他说这书没什么价值,不批准。还说,库里要修复的古籍多着哩,你为什么要单挑这本?你怎么回答?”
“我不能说。”
“我现在来替你说。我在历史研究所读过不少有关乡邦历史的书,《归隐录》的作者,叫章道遵,清道光朝的吏部官员。官方史书上称他为能臣、廉吏,风头很健,五十四岁时,皇帝忽然下诏,允其多病之身告老还乡。他回乡后,意气消沉,关门谢客,写了这本《归隐录》,没有付梓刻印,只是聘人手抄了十本,故传世稀少。他是六十岁时辞世的。”
“对。”
“但在当时的野史中,也有人说到他任吏部要职时,暗中收贿。但没有佐证的史料,他的形象依旧光彩照人。章道遵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敬儒知耻,我揣测是不是《归隐录》中,有关于这方面的文字。”
“有。”沉默了一会儿,沈君默说。
“你读过这本书?”
“我家有《归隐录》的半本残页,是我爷爷解放前收藏的,中间有数则写他忏悔平生有过的不洁言行,以及皇上对他的宽有,让他体面地回乡养老。”
刘政和喝一大口茶,拍了拍脑门,说:“我明白了,为什么章扬不让你修复此书,为什么我任职之初他要借此书回家研究。章道遵是章扬的先祖,章扬曾写过文章力赞先祖的德行。”
“章扬为尊者讳,他的先祖却敢自揭其短,倒是令人钦佩。”
刘政和放下杯子,缓缓地说:“我想延聘你修复《归隐录》,你愿意吗?”
沈君默低头不语。
“你在想,博物馆隶属于文化局,章扬是分管我的领导,我不敢这么做,是不是?”
“.……是。”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个节操,我还是有的。你有什么条件,请讲。”
“我没什么条件。我到退休年纪了,请批准;延聘多长时间,由你定。我照常上班,每月拿退休工资,不拿任何补贴。”
“我都依你。”
“好!我自个儿的归隐录,今天就是开篇第一章。”
……
半年过去了,《归隐录》已精心修复,又影印一百部分赠本市档案局、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等有关部门。为此,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所请贵宾手中的请束,都是刘政和用漂亮的小楷所书。
贵宾中只有章扬没有到场。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5期,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写沈君默急于递交申请退休报告,“似乎一刻也不想驻停”,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B. 刘政和延聘沈君默修复《归隐录》,一是因为沈君默古籍修复技术高超,二是因为他了解沈君默有修复《归隐录》的愿望。
C. 文中补叙了前任馆长章扬想借库存古籍《归隐录》回家去研究这一情节,为后文揭示他为尊者讳埋下伏笔。
D. 小说中人物对话占很大比重,不仅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 小说以“归隐录”为题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沈君默,也有人认为是刘政和。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7. C 8. 一是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使情节更集中更简洁。作为一部需要修复的古籍,沈君默早就想要修复而不得,章扬为尊者讳而百般阻挠修复,新馆长刘政和勇于担当,使修复成功。二是带有双关义。暗指沈君默到了退休年龄而不归隐,凸显其求真务实、富有责任感的形象特点。
9. 答案一:沈君默,从情节上看,从申请退休到接受延聘、修复《归隐录》沈贯穿情节始终.从主题上看,他退休而不归隐、继续修复古籍,书写了自己的归隐录,表现了一个老技师的求真务实与对职业操守的坚持。
答案二:刘政和。从表现手法上看,对比手法,大量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渲染了这一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题上看,刘是修复《归隐录》的策划者和支持者,(结尾小楷等情节也暗示了他在此次修复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了一位馆长也是一位历史学者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中,C项说是“补叙”不对,原文“刘政和原供职于历史研究所,调到博物馆来不到三个月。前任馆长章扬升迁为文化局副局长,在刘政和上任几天后,忽然来馆里检查工作,顺带提出要借走库存的古籍《归隐录》回家去研究。刘政和立马回绝,说:“章局长,你可以到这里来读,古本书是严禁外借的。请海涵。”章扬哈哈一笑,说:“我是想试试你,果然坚持原则。””可知是插叙,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标题含义的能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主旨上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要分析标题的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文的题目“归隐录”从内容看,是文本的重要线索,小说围绕“归隐录”进行展开,使情节更集中更简洁;作为一部需要修复的古籍,沈君默早就想要修复而不得,章扬为尊者讳而百般阻挠修复,新馆长刘政和勇于担当,使修复成功。标题又一语双关,暗指沈君默到了退休年龄而不归隐,凸显其求真务实、富有责任感的形象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小说的主人公,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内容、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阐明理由。如主人公是沈君默,从情节上看,从申请退休到接受延聘、修复《归隐录》沈贯穿情节始终,从主题上看,他退休而不归隐、继续修复古籍,书写了自己的归隐录,表现了一个老技师的求真务实与对职业操守的坚持。
如主人公是刘政和,从表现手法上看,对比手法,大量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渲染了这一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题上看,刘是修复《归隐录》的策划者和支持者(结尾小楷等情节也暗示了他在此次修复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了一位馆长也是一位历史学者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达可,字安节,宜兴人,尚书俨从孙也。万历五年进士,历知会稽、上高、丰城,并有声。选授御史。疏请御经筵勤学,时与大臣台谏面议政务,报闻。大学士赵志皋久疾乞休,未得请。达可力言志皋衰庸,宜罢,不纳。二十八年正月,请因始和布令,举皇长子册立冠婚礼,简辅臣补台谏,撤矿税中使,不报。视盐长芦。岁侵,绘上饥民十四图,力请振贷。税使马堂、张日华议加盐税,奸商妄称嘉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巴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