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83  2019-07-05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3]
2019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金华一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卷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谁人不骂驿站长?哪个不跟他们吵架?有谁在大发雷霆的时候不在那“功过册”,枉费笔墨控告他们盛气凌人、冥(mín)顽不灵和消极怠工呢?有谁不把他们当成不耻于人类的坏蛋?简直如同往日包揽讼(sòng)狱的刀笔吏。
B. 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jié)网,而不能守株待兔、故步自封,不能急躁(zào),要在市场环境下、竞争中求发展。
C. 越江盾构始发以来,遇到世界性地质难题——地层“上软下硬”的“粘糕层”,并夹(jiá)杂遇水大幅膨胀的泥岩,掘(jué)进异常艰难,截至目前,已更换刀具近3000把,高峰期,平均两天就要换掉整盘刀具。
D. 我并不是为寻秋意而看月,更不是为觅新愁而访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丹德所不许的,我看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niān)新愁;人是一簇(cù)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神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本题中,A选项,“耻”改为“齿”,冥(míng)顽不灵;B选项,“渔”应为“鱼”;C选项,夹(jiā)杂。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不能避开庄子的人格不谈。在先秦,我认为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杨朱的贵我人格,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锋芒毕露,正义在胸;【甲】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平和公正,循规蹈矩;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虽然后来荀子式的人格遍布天下,那种带有老人和妇人特征的思维方式几成民族性格,我依然敬仰墨子尊重杨朱,佩服孟轲而心仪庄周。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于为个人自私如杨朱,更没有人敢在专制的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麟角,才显出大勇气大人格大精神。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当庄子唱着“一而不党”的调子从我们身边掉臂而过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他是在瓦解铁板一块举手措足都强求一律的政治。并且我们在人群之中感到多少孔子所津津乐道的“恕”了呢?
……
【乙】但是,庄子留恋的已经失去,他所向往的又迟迟不能到来。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从庄子那里,我们知道了这种致命的乡愁与致命的寻找,他的哲学就是对失去的家园的怀念……【丙】“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你已返回故乡了,而我还要寄寓人形之内,在这人间羁旅啊)”——这孟子反、子琴张二人在朋友子桑户灵前的悲歌,就是庄子对人间满怀倦意的流露。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遁世 B. 凤毛麟角 C. 并且 D. 津津乐道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并且”应改为“况且”。“并且”指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根据前后内容可推断此处应用“况且”。故选C。


浏览完整试题【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C选项丙处,后引号应该在括号前面,括号文字是对引文的解释,正确标点为:“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你已返回故乡了,而我还要寄寓人形之内,在这人间羁旅啊)。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些无良商家经过策划,慈善活动嬗变成某些人展示假慈假悲的平台,这是亵渎慈善的本质属性,是对人类文明的侵蚀。
B. 共享睡眠舱属于“新生事物”,给现代社会人们带来的便利体验自不必说,其能够吸引众多体验者也恰恰表明市场的需求。
C. 长期以来,有关领域的专家一直为提高我国规避、观测空间碎片的能力,控制空间碎片的增加而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
D. 虽然农耕文化正在日益远离当下生活,但我们可以借助传统农耕器具、生活用品、娱乐器具、器物衣饰等讲述农耕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A项,中途易辙,应将“经过”放在“一些无良商家”之前。C项,语序不当,“规避、观测”应改为“观测、规避”。D项,不合逻辑,“生活用品”与“器物衣饰”有交叉关系,并列不当。故选B。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化艺术,行为举止,自古以来都有高雅与通俗之分。但凡高雅的, _______________ 。路人皆知的,不能称之为高雅。但凡通俗的,必定流传于民间, _____________。入得朝堂,为皇亲王胄所传扬的,不能称之为通俗。从古至今,似乎高雅和通俗势同水火,不能相容。有雅俗共赏的,反倒成了不伦不类,模糊了雅俗的界限。然而, ___________?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了。
【答案】 (1). 必定脱离平民大众 (2). 不能登大雅之堂 (3). 这个界限应该如何划分呢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路人皆知的,不能称之为高雅”可知应该填写“必定脱离平民大众”,第②空根据后面的“入得朝堂”可知应该填写“能登大雅之堂”;第③空根据前文“模糊了雅俗的界限” 和后文的问号,可知应该填写“这个界限应该如何划分呢”。
6. 下面是某校开展“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5个字。

【答案】示例:“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要求学生采用生生互助的学习方式完成知识、问题、作业、评价、教养等五大方面的合作内容,还需根据学习实际,灵活运用“小先生”授课制、“一对一”辅导式、合作探究式等三大组织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按照构思框架的结构分层,理清彼此关系;第二步,表述各层次的具体内容。本题图表自下而上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这一主题,第二层是组成部分,分别为“合作内容”和“组织形式”。“合作内容”由知识、问题、作业、评价、教养五方面组成;“组织形式”包括“小先生”授课制、“一对一”辅导式、合作探究式三种,考生把这些信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如下问题:(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比如本题,陈述的对象是“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圆圈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 起过渡和连贯作用。(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 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考察调研时对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节选自 2018 年 9 月 29 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张芳曼)
材料三:
农业农村四十年巨变
日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农业对外开放等情况。
“现在我可以有把握地说,今年粮食丰收了。”韩长赋说,今年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正常,粮食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产量基本稳定,库存充裕,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韩长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达到和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这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如今,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展开余下试题韩长赋表示,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治国理政最大的事。国家新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各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不断进步。同时,通过地方政府特别是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调动亿万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韩长赋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基础的稳固给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像一艘船,农业是压舱石。有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了粮食安全,我们就能应对经济上、国际上的各种风险。”
(选自 2018 年 9 月 28 日《农民日报》,有删节)
材料四:
乡村振兴战略有历史延续性,也有历史创造性,是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需求与国家建设需求的有效契合和对接。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问题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是乡村社会发展的瓶颈,所以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成为国家“三农”战略的重心,具体表现为国家主导的集体化发展战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战略。进入新时代,城乡发展的非均衡性逐步凸显,促使国家在制定乡村发展战略时注重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发展战略具有较强延续性,同时也会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既有的发展经验和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需求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从乡村振兴的内容来看,涉及乡村经济、生态、文明、治理、生活,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布局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补齐农村这块短 板,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
(节选自 2018 年 2 月 5 日《央广网》《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有所增加,产值构成趋于合理。
B.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畜牧业和渔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加较快,畜牧业增加到接近两倍,渔业增加到接近七倍。
C. 左图着重展现四十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显著成效,右图着重展示四十年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
D.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同党和政府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和不断完善农业农村政策有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农固本是治国之要。由于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B. 从改革开放直到现在,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都名列前茅。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一万二千亿斤上下的水平。
C. 进入新时代,城乡发展的非均衡性一年比一年更加凸显。因此应该根据时代特点、既有经验和发展需求对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调整和优化。
D.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需求与国家建设需求的有效契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其重点是补齐农村这块短板。
9. 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答案】7. C 8. D
9. ①重农固本是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是基础,是“压舱石”,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有力的支撑。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③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回答本题,要认真观察图片以及图中文字,以发现正误。题中,C项错误为看图不仔细:右上图上部的文字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跨新台阶”,说明此图的着重点是“连跨新台阶”,而非“增长速度的变化”。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错误在于错乱时空,材料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是“建国以来”。B项错误在于“从改革开放直到现在”和“都名列前茅”的说法,应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C项错误在于“城乡发展的非均衡性一年比一年更加凸显”的说法,材料是说“逐步凸显”。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重要意义”一词语,重点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四中筛选相关信息。从材料一“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可以概括出第一点;从材料三“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基础的稳固给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可以概括出第二点;从材料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补齐农村这块短 板,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沙海一苗树
梁衡
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
②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展开余下试题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
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
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
(有删改)
10. 赏析文章第二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1. 阅读全文,概括以高林树为代表的达拉特旗人取得这样巨大治沙成就的深刻原因。
12. 这篇散文的内容具有纪实性,语言具有文学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3. 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0. ①运用连锁式比喻突出沙漠之浩瀚和官井村之渺小,彰显以高林树为代表的村民们治沙精神之难能可贵和治沙功绩之辉煌卓越。②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和沙漠生活的艰难。
11. ①不向环境屈服,力求改天换地的勇气;②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③群策群力、持之以恒的精神④生态平衡、多样发展的理念。
12. 纪实性:①作者亲历:文章源自作者2018年8月的实地采访。②材料真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均真实可信。③情感真挚:对沙漠恶劣环境的慨叹、治沙成功的自豪、作者的赞叹真诚自然。文学性:①多用修辞,形象生动,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②化用名句,典雅隽永,如“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化用了《敕勒歌》中的诗句;③间用口语,具有生活气息,如“一苗树壕”“沙打旺草”等。
13. ①含义丰富,既指高林树在库布齐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又指高林树本人,还指生活的火种,生命的希望。②突显主题,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③强化效果,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对比,引起读者关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具体地说,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本题主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先指出修辞手法,再结合句意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第一句,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沙漠的特点和官井村的特点,彰显村民们治沙精神和治沙功绩;第二句运用对比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突出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和沙漠生活的艰难。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一般解题思路为:一审,即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二筛,即回归文本,筛选相关信息;三整,即同类合并,归纳概括整合;四写,即根据要点,准确分条表述。解答此类题型特别注意,依据文本,但不能照搬原文,要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本题题干“概括以高林树为代表的达拉特旗人取得这样巨大治沙成就的深刻原因”,从文中“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和第三点;从“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概括出第二点;“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概括出第四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定向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审清要求,找准分析的切入点,然后结合文本按照先概括后分析的顺序有条理性地作答。本题要求分析散文的纪实性和文学性,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从“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可以体现出纪实性;它对人物事件进行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这就是文学性,从“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苗树壕”“沙打旺草”等处可以体现出文学性。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标题的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通常从以下几方面作答: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运用手法突出效果等。本题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的好处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9年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