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515  2019-09-0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5]
备战2020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
从近几年高考的情况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高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3)请分析两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2.从考查内容上看。高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预计2020年浙江高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
考向一 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 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注】①余、耳:陈余、张耳,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人物。②泉扃:九泉,地下。
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描绘出了项羽叱咤风云、英武无比却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形象。“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几句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征战天下的英雄形象,而“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几句则刻画了一个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在分析词中主人公形象的特点时,要关注词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如“鞭”“驱”“扫”“斩”等关键词体现了项羽征战四方,天下无敌的英雄气概,而“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等关键语句则又表明项羽兵败之后和虞姬诀别的场景,一个末路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考生要综合词中描绘的项羽的形象,全面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 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的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可以看出其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可以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浏览完整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中三位友人的同特点,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对其言行的描写的分析,根据诗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分析其有雄才大略;根据“绣衣貂裘”“银鞍”分析其器宇不凡;根据“飞书走檄如飘风”分析其富有才华;根据“天外飞霜”“下葱海”分析其勇敢无畏。
技巧点拨
1.找准人物形象。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分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者自己。如第1题的人物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项羽。
2.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如第1题的项羽的形象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出来的。
3.结合诗歌标题、注释等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考生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或注释进行分析。因为诗歌的标题或注释往往可以透露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与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考生整体把握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了。
考向二 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夜潮
(清)吴锡麟
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
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
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注】钱江潮为自然奇观,曾有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记之。此诗为夜间观潮之作。
此诗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潮声消隐,明月西沉,江面微澜,塔影倒映。描绘了一幅夜晚观潮登楼所见的,大潮退去,江面宁静优美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诗歌画面主要是通过对诗歌中景物或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的。列举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选取了潮声、明月、江面、塔影等意象,写出了一幅夜晚观潮登楼所见的,潮已退去,江面平静的画面。尾联以退潮收束全诗,画面平静柔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柔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州夜饮【注】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的。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案】(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描写了边地萧瑟、荒凉、凄清的夜晚。(2)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标题和注释。从标题中的“幽州”可知,此诗描绘的是边塞的景物。“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两句中的“凉风”突出环境的幽冷,“夜雨”表明愁思之长。“萧瑟”表明边地的荒凉和肃杀。对意象进行分析后,考生将这些意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得出答案。
技巧点拨
1.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如第2题中的“凉风”“夜雨”等景物形象,给人一种幽冷的感觉。再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满地黄花”“细雨”“黄昏”等景物形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2.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考生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
3.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考向三 事物形象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 潾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裴潾:一生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
本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答案】本诗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却备受冷落的形象。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的能力。本文运用了明显的对比手法,将“争赏街西紫牡丹”与“无人起就月中看”进行对比,表明白牡丹没有人欣赏,孤独凄冷,备受冷落。“别有玉盘承露冷”表明月光下白牡丹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分析了诗歌描写的画面之后,考生再结合作者本人的身世,不难分析出白牡丹即作者本身的写照,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2)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的能力。要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必须熟悉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分析理解。“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春伤别之情。另外,“柳”谐音“留”,而古人有折柳送别之说。所以,本词中“杨柳”应该还有象征离别的意思,可指惜别、怀人等。“飞絮”既扣暮春时节,又寓年华易逝或漂泊不定。因此,这两个常见意象在这特定的语境中就有了以下复杂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怀人之情,韶华易逝之叹。
名师点睛
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往往赋予形象以情感,所以考生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事物形象的特点。如第1题中的“别有玉盘承露冷”一句,考生联系注释中对作者的评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该句体现了白牡丹冰清玉洁的特点。
2.揣摩修饰语的情感色彩。如第2题中的“杨柳”“飞絮”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考生理解其内涵时就要关注那些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如“动离忧,泪难收”一句,含有伤别之情;“恨悠悠,几时休”一句,含有伤春之情。
3.了解惯用事物形象的特殊内涵。在古代诗歌中,某些事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具有固定性,如月喻思乡,水喻愁多,松喻坚贞,兰喻高洁等。如第2题中的“杨柳”“飞絮”分别指惜别和漂泊。
4.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如第1题,考生可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分析出白牡丹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形象特点。
常用物象的意蕴
1.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具有高风亮节。
2.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敢为天下先。也有人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4.菊。卓尔不群,坚强、高洁,多象征宁死不变节的气概,也多用来代指隐士。
5.兰花。朴实纯真,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淑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7.杜鹃。杜鹃啼叫似乎在说“不如归去”,凄凉、哀伤,多表示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鹧鸪。鹧鸪鸣叫似乎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游子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
9.寒蝉。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0.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考向四 画面和意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④,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④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任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
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描绘出一幅雪压在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惊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的夷陵早春风光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画面。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抓住诗中描绘出的“残雪”“橘”“冻雷”“笋”这四个意象,因为这四个意象是画面中最主要的景物,概括时必须从这四个意象着手;其次,把握“犹”“欲”这两个字传达出来的对“橘”“笋”不畏风雪的赞美之情;最后,结合首联中的“春风”“二月”来明确时令,这样就可知诗中描绘的是一幅早春风光图。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胡兴安①夜别
何 逊
居人②行转轼③,客子④暂维舟⑤。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胡兴安:兴安,南朝所置县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兴安当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②居人:指自己。③转轼:回车。④客子:指胡兴安。⑤维舟:系船停泊。
诗歌的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前句细腻地写出了露湿水边草的场景,后句描绘了流水倒映明月的场景,描绘了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既点出了“夜别”,又照应了“维舟”二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把与友人夜别的意境写得凄清空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意境。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找出诗句中所描绘的意象,如“露”“草”“月”“流”,这样就可知诗歌描绘了一幅水边夜色图。其次,要把诗中意象组成的画面与诗歌的主旨及抒发的情感相结合,概括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前句写的是“露湿水边草”的画面,十分细腻;后句描绘的是“流水倒映明月”的画面,十分空旷,然后结合诗歌中的“夜别”“维舟”“新离恨”可知,诗歌抒发了离别之情,这样就可以确定诗句营造了一个凄清空旷的离别之境。
技巧点拨
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是由一组意象组成的,因而把握意境的特点,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是解题的关键,如第1题中,抓住“残雪”“橘”“冻雷”“笋”四个意象是解题的关键。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如第2题中,根据诗句展开想象,即可知道颈联前句写了露湿水边草的场景,后句描绘了流水倒映明月的场景。
3.点明意象营造的氛围特点。如第2题中,颈联前句中的“露”“草”营造了一个离别时凄清的氛围,后句中的“月”“流”营造出了空旷的氛围。
4.指出意境特点,说明诗歌表达的情感。如第2题中,诗歌展现了一个凄清空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郑少微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①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池口:地名,今安徽贵池。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时写下本诗。②属玉:水鸟名。③舂锄:水鸟名,即白鹭。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①,卷雾出山楹②。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①涧户:涧边的人家。②山楹:就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赏析。


展开余下试题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作者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劳 歌
张 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①十石②弩。
半衲③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注】①彀(gòu):张满弓弩。②十石(dàn):极言费力之大。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③衲: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
这首诗通过典型细节深情刻画了“负重民”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具体赏析。

一、【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首联中“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三、【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五、【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闯关检测
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高洁脱俗的梅花形象。“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一句体现了梅花孤高脱俗的特点。“应未许,嫁春风”一句体现了梅花不与百花为伍,超然独立于百花之上的特点。“天教雪月伴玲珑”一句体现了梅花临风挺立、迎寒傲雪的特点。“池塘疏影伤幽独”一句则体现了梅花不肯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一身清白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解答时首先要调动知识储备,联想梅花的一般形象特征;然后再结合词句,阐述本首词中梅花的具体形象。
2.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的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首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然后再运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整体的画面特点,注意对画面的描绘语言要生动形象。秋风瑟瑟,孤城形单,细雨绵绵,三日不断。首联通过选取孤城、风雨、人家、菜蔬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质朴恬静的孤城风雨图。
3.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风”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水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句,如“凉风”“驱烟”“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为君起松声”不难概括出“风”的特点。
4.(1)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词中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独自凉”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萧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思念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注释内容,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备战2020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