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11  2019-09-0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测试
4.古代诗歌四首

A组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碣石(jié)         咏志(yǒng)        子规啼(dì)
B.竦峙(sǒng)     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澹澹(dàn)     残夜(cán)     潮平(zhāo)
2.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4.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____著称。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合称“三曹”。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_名。该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戏曲作家、________家。
B组
5.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了“遨游诗词海洋,领略诗词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某校针对学生的课外诗词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选项 经常读 从不读 很少读 抽空读
人数 21人 28人 52人 49人
百分比 14% 18.66% 34.67% 32.67%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表中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优秀的诗词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期待已久的“夏之风”古诗朗诵会即将开始。请你为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浏览完整试题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地,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有删改)
A组
6.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9.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组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选自《吕氏春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清旦被衣冠(    )    (2)往鬻金者之所(    )
(3)殊不见人 (    )    (4)徒见金耳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吏搏而束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故事中的齐人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来形容。并说说你获得了什么生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②爱之,恒③置帐中眠。大将军④尝⑤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⑥,钱凤⑦入,屏⑧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⑨,既⑩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⑪吐污头面被褥,诈⑫孰⑬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⑭横,信其⑮实⑯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②甚:很,非常。③恒:常常,经常。④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⑤尝:曾经。⑥须臾:一会儿。⑦钱凤:人名,字世仪。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⑧屏:让手下退出,退避。⑨觉:醒来。⑩既:……之后。⑪阳:同“佯”,假装。⑫诈:假装。⑬孰:同“熟”。⑭从:同“纵”。⑮其:第三人称代词,代他,即王羲之。⑯实:的确。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    (2)方忆右军未起(    )
(3)相与大惊曰   (    )    (4)及开帐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其实熟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王敦和钱凤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4.(1)曹操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2)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展开余下试题(3)散曲 曲牌 马致远 元 散曲 5.(1)《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某校调查发现能够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的学生占的比例较低(或:课外经常阅读诗词的学生较少)。 (2)示例:她如清澈的甘泉 滋润干涸的心田 (3)示例:烈日炎炎,人们盼望凉风习习。春诗浩繁,似乎为夏而作者甚少。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这朵绚丽的奇葩中,不乏夏韵。今天就让古诗词这阵阵夏之风来濡染我们的心灵吧!让我们一起欣赏大家精彩的诵读! 6.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7.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蔓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示例二:①正面(或: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蔓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侧面(或: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8.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或: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或:想活跃气氛)。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 9.①从情节上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10.(1)同“披”,穿 (2)卖
(3)完全 (4)只 11.(1)官吏把(他)制服并把他捆绑起来。 (2)人们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12.利令智昏。 启示:追求物质财富是人之常情,但因贪利而不顾一切,就显得可恨可笑了。
【参考译文】齐国有个人想要得到金子,清晨穿戴好衣服,前往卖金子的地方,看见有人拿着金子,抢过金子。官吏把(他)制服并把他捆绑起来,问(他)说:“人们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那人)对官吏说:“完全没看见人,只看见金子而已。”
13.(1)不满 (2)才 (3)一起 (4)等到 14.(1)王右军醒后,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下去的道理。 (2)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15.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一旦泄露出去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 16.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自己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佯装出熟睡的状态(假装呕吐弄脏脸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
【参考译文】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进来了,(两人)屏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就看见(右军)吐的口水到处都是,(就)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19年秋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