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77  2019-10-08
标签:语文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7]
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
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教师:杨彦强 审题教师:马嘉睿
一、现代文阅读( 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孝”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浏览完整试题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呈现着。(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这说明孝在古代不具有至高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B.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如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
C.“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认为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除了自身各方面优势外,关键是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D.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B.“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C.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D.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展开余下试题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总督的信,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说明了诚请朱先生的理由,刻画了一个爱好和平、一心为民的革命军将领形象。
B. 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无奈,是应景之诵;后者发自肺腑,是对自己此行安危的忧虑。
C. 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 作者在塑造心中的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时,主要采用语言、动作描写,将人物放进典型环境中加以凸显。
5.小说节选部分语言特点鲜明,请简要概括分析。(5分)
6.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尫入盟,子良出质。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
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B.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C.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D.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8.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即来自中原南方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
B. “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
C. “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
D. “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诫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
B. 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
C. 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听从群臣的建议,接受郑伯的投降,亲自指挥军队后退三十里而驻扎,并与郑国订立条约。
D. 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已甚。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4分)
(2)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4分)
(课内)(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分)
(课内)(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猛虎行①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官府与地方势力相互勾结,人民生活困苦。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全都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12.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孔子《论修身》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没有朴实与文采的恰当配合,就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2)庄子《神游外物》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3)《祸兮福兮》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为喻,说明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
(4)孟子《论民本》中写道不用细网捕鱼从而实现循环发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神游外物》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孟子《论民本》中强调,做到“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达到老人不会背着东西走在路上的效果了。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每题3分,共9分。)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_____的影响。因为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那么社会的发展必然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_____、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 ),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_____、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_____。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潜移默化  披荆斩棘  当仁不让  刚正不阿
B. 耳熏目染  前赴后继  当仁不让  浩然正气
C. 潜移默化  前赴后继  见义勇为  浩然正气
D. 耳熏目染  披荆斩棘  见义勇为   刚正不阿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社会的发展之所以是畸形的,是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
B. 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
C. 社会的发展因为是畸形的,所以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
D. 之所以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是畸形的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不论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还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
B. 即使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C. 即使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还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
D. 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阅读并完成17-21题。每题2分,共10分。)
17.下列句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④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⑤翱翔蓬蒿之间 ⑥彼且奚适也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③/②④⑥/⑤ D.①④⑥/②/③⑤
18.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 )(2分)
① 旬(十五天)有五日而反 ② 粪土之墙不可杇(粉刷)也
③ 虽欲无王,不可得(得到)也 ④ 苟为不畜(繁殖),终身不得
⑤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⑥ 抢(触碰)榆枋而止
⑦ 不自伐(夸耀)故有功 ⑧ 我决(决定)起而飞
A.①②③⑦ B.②③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④⑦⑧
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左丘明耻之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水击三千里
⑤填然鼓之 ⑥树之以桑 ⑦而征一国者 ⑧宰予昼寝
A.①②⑤/③④/⑦/⑥⑧ B.①/②⑦/③⑤⑥/④⑧
C.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D.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20.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心情忧郁,他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求慰藉,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是(  )(2分)
A.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称“仆”。
B. 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自己已逝母亲时则称“先慈”。
C. 信末的结尾祝福语,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
D. 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
21.下列诗句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描写,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②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③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A.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22.《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中写到“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从现代观点来看,这是一句绝妙的广告词。它蕴含了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答出两点。(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春节、元宵节、植树节、愚人节、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儿童节、七夕节、建军节、中秋节、重阳节…人的一生要过很多节日,节日播散在日子中间。传统节日意蕴丰厚,舶来的洋节风味十足。你有着怎样的过节经历,或者特定的节日对于你有什么特殊意义?
请结合上述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答案】1D;2C;3A
【解析】
(1)D原文第二段中“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说明“孝为百善首”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2)C“荀子认为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除了自身各方面优势外”有误,原文第三段说“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
(3)A文中有关孟子、荀子的论述只有: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可见,孟子和荀子二人都没有谈到“孝”,选项无中生有。
信息筛选的方法与步骤:
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答案】A
【解析】A.“爱好和平、一心为民”不准确。故A错误。
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句段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5.①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的语言文言化、书面化,张总督的语言粗鲁、口语化。②叙事语言简约、平实,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③古雅厚重有韵味,多有诗词歌谣入文。(每点2分,3点5分) 
6.①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在矛盾中,刻画并丰富了二人的性格,尤其是显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③强化主题,通过拒绝,表明朱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为民请命,赞美了知识分子的担当。(每点2分) 
解析:7 D 8 A 9 C
7.【解答】此题注意“曰”“乎”“且”等虚词。“田
标签:语文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平罗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