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99  2019-10-0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9]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黔南州瓮安四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稚,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摒息敛声的一刹那。
(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掠______翘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分别订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 (1). lüè (2). qiáo (3). 稚 (4). 雅 (5). 摒 (6). 屏
【解析】
【详解】(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掠”读“lüè”,不读“liè”。“翘”读二声,不读四声。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雅”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屏息”:抑制呼吸。注意据义定形。
2.修改下列病句。
⑴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 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⑵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⑶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答案】⑴两个方面和一个方面不能搭配,去掉“能否”。⑵缺主语,去掉“经过”或“让”。⑶句式杂糅,去掉“由……组成的”。
【解析】
【详解】(1)两面对一面。改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2)残缺主语。改为“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或“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3)句式杂糅。改为“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丁香叶、细辛,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即可。
3.阅读下列名著阅读题。
1936年,美国记者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又名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埃德•加斯诺 (2). 红星照耀中国 (3). 西行漫记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红星照耀中国》有关的文学常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 •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改名《西行漫记》的原因是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能顺利发行。
4.古诗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
(5)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6)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浏览完整试题(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8)《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答案】 (1). 芳草萋萋鹦鹉洲 (2). 日暮乡关何处 (3). 征蓬出汉塞 (4). 长河落日圆 (5). 江入大荒流 (6). 云生结海楼 (7). 谁家新燕啄春泥 (8). 乱花渐欲迷人眼
【解析】
【详解】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萋”“鹦鹉”“蓬”“圆”等字的书写。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9月13日,北京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新浪、搜狐、网易等北京地区17家重点网站召开会议,针对个别媒体从业人员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片面追求所谓“精彩”的“标题党”乱象提出批评,并明确网络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的使用规范和要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等网站负责人分别就互联网标题乱象治理、网站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交流。会上,各网站负责人做出承诺,将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标题党”现象的发生,还网络一片“清朗”空间。
【答案】北京17家重点网站承诺杜绝“标题党”
【解析】
【详解】拟写一句话新闻,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要做到读懂原文,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可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语作答。如陈述的主体为“北京17家重点网站”,事件是“做出承诺”“杜绝‘标题党’”。
二.阅读(52分)
(一)诗歌阅读。(6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 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请赏析。
7.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 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7. 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诗人眺望原野所看到的景色。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张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寞之感。
【7题详解】
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写了几联景色后,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8. 用“/”划分朗读的停顿。
自 非 亭 午 夜 分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或王命急宣:或:______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______
⑶素湍绿潭:湍:______ ⑸良多趣味 良:______
10. 将下列句子有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1. 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12. 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答案】8. 自 非/ 亭 午 夜 分
9. (1). ⑴或:有时 (2). ⑵奔: 奔驰的快马 (3). ⑶湍:急流的水 (4). ⑷良:的确,实在。
10. ⑴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⑵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1.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
12.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船行之快,表现水势之大。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自非/亭午夜分。译为: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9题详解】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或”:有时。“奔”:飞奔的马。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良”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自”:如果。“曦”:太阳。“襄”:漫上。“绝”:断。


展开余下试题【11题详解】
考查作者写三峡山特点的写法。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文章第一段,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从分析语句可知。作者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三峡高峻美的特点。“两岸连山,略无缺处”:突出了山长、多的特点。“重岩叠嶂,阴天蔽日”:从正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江面狭窄的特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江面狭窄的特点。
【12题详解】
考查作者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方法。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点睛】文言文翻译 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
13. 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14.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5. 语言品析: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⑵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答案】13. 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14. 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15. ⑴ “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⑵连用六个动词,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新闻的导语及其作用。导语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是标题的拓展和具体化。导语中的“百万大军”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14题详解】
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写法。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而东路军“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且战略上意义重大所以详写。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说明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敌军败退的大局已定。
【15题详解】
考查词语分表现力。(1)百万:从内容看,中路30万,西路35万,东路35万,约合百万。交代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人数。 “冲破”“横渡”写出了解放军的所向披靡的气势。烘托出战绩辉煌。
(2)“歼灭”是指将敌对势力全部消灭;“击溃”则是将敌对势力的原有形态和建制打破,无法保持;“占领”是指强力地取得某一地域;“控制”则是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封锁”是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切断”是断绝切断敌人的退路的意思。六个动作性很强的词语,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气势。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夜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 。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
⑾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⑿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⒀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⒁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16. “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_______作用。
17. 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8. 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9. 请把第④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里活动补充完整。
【答案】16. 线索 17. 示例: “温暖”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涌起的暖意,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心生感激之情;“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
18. 示例: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害怕(恐惧、胆怯、孤单)的内心感受.
19. 示例: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灯光.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章线索的能力。文章常见的线索有: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时间、地点、人物的情感变化等,文中的标题、反复出现的词语等都可能是文章的线索。“一盏灯”在文中反复出现,因此是文章的线索。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温暖”的本义是使人感到暖意。内容和情感要联系上下文作答,上文老人“慈爱的脸”“冲我笑着”“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下文写“灯又亮了起来”“笑眯眯地望着我”,可知那盏灯代表着老人对我的关爱,让我心怀暖意,心生感激。“孤独”的本义是独自一个人,孤单。根据上下文可知,老奶奶去世了,相亲相爱的两位老人只剩下一个,由此感到了老爷爷的孤单、寂寞。答题模式:“……”(词)的意思是……,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由第③段的“小巷里的风”“ 呼啸着”“ 打转儿”不难判断出属于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季节或天气情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生存状况、为下文作铺垫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语言环境分析,此处环境描写,描写风“ 呼啸着”“ 打转儿”“ 像是凄凉的哭声”,结合上下文中写小巷“黑漆漆”“有人过世”“哀哀戚戚的哭声” 可知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吓得我跌跌撞撞”“突然想哭”“壮胆”等词语,可知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恐惧、孤单的内心感受。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心理、补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结合全文准确解读老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上下文解读其心理。由老奶奶“慈爱的脸”“冲我笑着”“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可以看出老奶奶的慈爱,善良, 亮起一盏灯就是为了驱走 “我”内心的恐惧,让我平安到家。回答时要写出老奶奶慈爱的语气和亮灯的目的。
三.作文。(40分)
20.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却常常对自己所拥有的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十四个春夏秋冬,已经是一段很长的“人生路”。在这条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与物伴我前行。无论是被铭记的还是被遗忘的,都已成为了过往。岁月的风铃,又在迎风飘响,唤起了那段沉睡的记忆……
小时候,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的,只会在地上爬来爬去,哭闹不停。奶奶便牵着我稚嫩的小手,教我走路,一步、两步、三步……奶奶想松开我的手,又犹豫不决的抓紧,我不愿被抓着,用力的想要挣脱,奶奶只笑着看着我。许久,奶奶终于下定决心,松开我的手,让我自己走,只见她后退几步,同时嘴里唤着:“丫头,过来,来奶奶这。”我趴着小椅子,看着奶奶一张一闭的嘴唇,我似懂非懂,猛的松开了小椅子,“啪”一声,跌在了地上。奶奶见状,皱着眉头,走进,将我抱起,细心哄着。慢慢的,我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就这样,在奶奶的轻言呵护中我学会了走路,我也慢慢长大了……
多年后,我成长了许多,到了上学的年纪。奶奶为我装好心爱的画本,漂亮的文具,精致的画笔,拉着我的小手,把我送进那间陌生而又憧憬的屋子里。起初,我对着陌生的一切感到害怕,躲在奶奶的身后,手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贵州省黔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