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649 2019-10-10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9]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综合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祖居江西德安县。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给童年的袁隆平心里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1949年,袁隆平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高中。当时,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能力,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炼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时,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是袁隆平的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十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但只得到了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了他的沉思,他决心开阔视野,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进行探索。1960年受天然杂交稻株的启示,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浏览完整试题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仍利用空闲时间,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
【相关链接】
①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持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摘编自《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②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7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摘编自《青少年科技博览》)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充分表现出他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品格。
B.袁隆平身体力行,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
C.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D.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科技成果的创造,得益于教学、生产、科研的密切结合。
C [“在家人的支持下”有误,原文是“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袁隆平凭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及以其名字命名的一颗小行星(8117),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
B.袁隆平最终能够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与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密不可分。
C.袁隆平教学认真,他教各种学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大胆探索;他走出课堂,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些均为他后来攻克“杂交水稻”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也不得不中止科学研究。
B [A项,“广为人知”的概括不准确。C项,“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是“从外文杂志中”。D项,“他也不得不中止科学研究”的分析和概括错误,原文是“‘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仍利用空闲时间,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3.作为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深受中国人的爱戴,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那么,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忧国忧民,具有博爱情怀。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他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20世纪50年代,盛行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但他视野开阔,20世纪60年代,通过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③不计名利,甘为人梯。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从而加快了攻关的步伐。④他杰出的科技成就与他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美结合且高度统一。袁隆平攻下“杂交水稻”的难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59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C919御风而起,蓝天逐梦
8点,担任首飞任务的C919的101架飞机已进入准备状态。
13点45分左右,现场开始宣读C919首飞放飞评审意见,评审组同意飞机首飞;中国民航局现场颁发C919特许飞行证;签署C919首飞放飞批准书;商飞负责人报告C919首飞准备情况后,下达首飞命令。
14点,C919滑向跑道,继而滑行、加速、离地,昂起机头,一飞冲天,带着国人百年的大飞机梦想展翅翱翔。飞翔的C919,成为那一刻天空的最美风景。
15点19分,C919稳稳降落在浦东机场第四跑道,随后减速滑行至S1停机位。
15点35分,5位机组成员在现场人们的欢呼声中走下飞机,机长蔡俊代表首飞机组报告,C919首飞飞行情况良好,首飞任务圆满成功。
据了解,C919飞机将有6架原型机进行不同任务的试飞,今年下半年第二架试飞飞机将面世。
(摘编自《文汇报》2017年5月6日)
材料二:
大飞机研制究竟有多复杂
C919,很漂亮。在现场,有人说它的机翼造型优雅,有人说它的机头设计具有时尚感……在它成功翱翔蓝天后,众人更是纷纷点赞,中国制造,这次干得漂亮!
漂亮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一次极为艰难的爬坡:C919本来计划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但研制进度一再推迟。
其实,如果给人类制造的产品按难度分级,那么,大型民机制造肯定属于最难的那一类。一架飞机从立项到首飞要经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很多技术难关。中国民用航空业技术积累薄弱,首次严格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大型民用飞机,对于年轻的中国商飞公司来说,每一步都是从无到有的探索。
展开余下试题
想象一下吧,300万个部件,由大约41.5万个固定物连接起来,内部遍布着可能总计长达几十千米的线缆和难以计数的电子设备,在这一庞杂的整体系统中,需要怎样一个“逻辑”才能把这一切串联起来?
在规模上,研制民机需要大量人力。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为了按时按质按预算地将飞机交付给第一家用户,往往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协同工作。波音公司的波音777项目投入了约6 500名员工;空客公司为制造超大型的A380飞机,动用了约6 000名员工。而参与C919研制的人员,数目或许更加庞大,产业链涵盖国内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的近20万名员工。
诚然,中国有自主研制军机的成功经验,但民机和军机的差别其实很大。“研发过程真的很艰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高群感慨,“以前做军机多,从来没接触过民机,这次粗略估算至少有上百个数量级的技术是首次应用。”他举例,民机项目对试验大纲内容要求极其细致,对个别产品试验大纲所提交的反馈意见就多达上百条,当最终获得批准时,个别产品的试验大纲已经修改多达15版,而这仅仅是C919研发中的“沧海一粟”,但C919的性能指标不逊色于国外同行。
(摘编自《文汇报》2017年5月7日)
材料三:
外媒:中国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
彰显中国航空雄心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喷气式客机5月5日在上海飞上蓝天,开启了它期待已久的处女航。这是北京提升在全球航空市场地位的重要一步。
在80分钟的飞行后,C919在上海成功着陆。这款窄体飞机将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形成竞争,象征中国跻身世界喷气式飞机市场的雄心。据估计,未来20年全球航空市场的交易额将达数万亿美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专家说:“C919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大型客机,对中国人和国内市场都有很大影响。”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成为C919的首家用户。中国希望C919最终能与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飞机形成竞争,在回报丰厚的窄体客机市场分得一杯羹,目前世界范围内现役客机中超过50%是窄体客机。
此次大飞机试飞前,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几周时间里接连发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提升了中国领导人现代化引领者的形象。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7年5月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用“滑向跑道,继而滑行、加速、离地,昂起机头,一飞冲天”等短句写C919起飞时的状态,简促有力,也与飞机起飞的速度相适宜。
B.材料二中,记者在说明制造C919大飞机的困难时,运用了大量的数字,这样既使得报道的消息十分真实,又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C.材料二介绍了大型民机是人类制造产品中最难的一类,而中国民用航空业技术积累又薄弱,可想而知,中国要制造这类客机是多么困难。
D.材料三引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专家的话语,虽突出了C919的制造对中国的重大意义,但削弱了国外媒体的权威性。
D [D项,“削弱了国外媒体的权威性”错误,这本身就是国外的消息报道,谈不上削弱其权威性。]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飞翔的C919,成为那一刻天空的最美风景”一句属于消息中的背景内容,它用抒情性的语言突出了中国人的兴奋、自豪之情。
B.材料二中指出C919本来计划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但是研制进度一再推迟,从而引出了制造C919的无比艰难。
C.材料三中指出中国国产C919喷气式客机虽然属于大飞机系列,其实仍然是窄体客机,但它的首飞成功就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形成了竞争力。
D.三则新闻材料的标题都很有特色,都体现了C919首飞的消息内容,又非常醒目,让读者阅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B [A项,“属于消息中的背景内容”错误,这是作者的感受,属于主体部分的内容。C项,“但它的首飞成功就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形成了竞争力”错误,材料三中有“将”“希望”等字眼,因此还没有形成竞争力。D项,“都体现了C919首飞的消息内容”错误,材料二的“大飞机研制究竟有多复杂”标题没有体现首飞的消息,只是指出大飞机制造的复杂性。]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三则材料在报道C919的过程中的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材料一主要报道了C919试飞的详细过程;材料二主要报道了中国制造C919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艰难历程;材料三主要引用国外媒体消息,对C919的意义、影响、未来的市场以及对于中国地位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报道。②三则材料围绕着C919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立体式解说,有助于读者对C919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有删改)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B.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C.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D.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根据“出无功”的主语是“兵”,排除A、B两项,“乞外”是“请求外调”之意,“除为杭州刺史”是“担任了杭州太守”之意,两句话之间要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余下试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左拾遗,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
C.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D.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A [男子20岁称弱冠。]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D [“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官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6分)
满庭芳①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②,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 ③。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④。
【注】 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② :形容雨声。③残 :残灯。④逢逢:形容鼓声。
11.下列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B.上片的“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
C.上片的“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D.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C [C项,本句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苏轼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1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歌声断,行人未起”表现了词人与客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对客人的留恋之情。“船鼓已逢逢”又表示不得不离开,更加深了这种留恋之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要结合注释和词的有关内容分析,特别是苏轼被贬之后的处境。
[答案] 感情:行人未起,别离的船鼓就已经响起,仿佛在催促一般,从而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惜别之情。产生的原因:①词人对王长官很仰慕,以经冬不凋的“苍桧、竹坞、松窗”等代表正直刚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长官正直耿介、性格刚毅的隐士形象;②词人与王长官情意相投,词中写了自己与客人畅
上一篇:
零陵君诚学校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及答案
下一篇: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评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19-2020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