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802 2019-10-10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2]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三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当三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节”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不能了解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是例外。也许是他太好——不然,便是C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他“三贝先生如何?”他答复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的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啬刻鬼”或“那老怪物”一类言辞。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要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
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无疾而终”还是“气伤肚肠”而死的,我们不是应措意的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只指示讣文给看就得了;讣文明明载着“享年七十有八……无疾而终”。
三贝是有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第六儿子——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联和祭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海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青的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孩子,沿途吵嘴滋事。
“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都带了羡慕神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生活就是这样结束了,也可谓“生荣死哀”。
不过,人虽死去,但其“嘉言懿行”流传于C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极有关于“世道人心”。因此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二;至其“出处大节”,则已有C县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
节抄家训:
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不然,设于此时桥忽圮下,岂不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圮下,实亦“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者也!
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如此,既可防意外之虞,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价钱再贱。
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鼎沸——不沸之水则尤好。若然,客即不知趣硬赖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
浏览完整试题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之训乎?——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买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上亦占便宜不少。
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尤嵚崎不同于流俗,容当汇次编出,以介绍于“未获亲炙”三贝先生诸读者前。
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去一字。
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
(选自《沈从文文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写三贝先生“遽返道山”,说“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句中“惊人”和“重大”强调了三贝先生的死确实是C城的一大损失。
B.“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家训中所表现的虽然只是三贝先生一个人,但刻画的却是当时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物。
C.“遽返道山”“积德厚福”“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赞美词语,用在三贝先生身上多少有些词不达意的意味。
D.小说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三贝先生这一形象,侧面描写表现出三贝先生死后的种种反映,正面描写是通过家训表现其性格特征。
B [A项,分析错误,对于三贝先生的死不能从正面理解为“是C城的一大损失”。C项,分析不完全恰当,“词不达意”应为“褒词贬用”。D项,对描写手法的分析错误。小说采用的都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2.小说描写了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引起阅读兴趣,是什么样的人物死后在C城能够引起这样的轰动。②在人物塑造上起到了欲抑先扬的作用。③通过写知事大人等C城知名人物参加丧礼,可以看出三贝先生是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使人物更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表现了社会的众生相,展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评判标准,深化了主旨。
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其作用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种充满调侃、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使故事更具讽刺意味;②用“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明褒暗贬的词语写三贝先生,在人物塑造上极具讽刺效果;③本文借死者讽刺世人,批判倾向鲜明,使用讽刺辛辣风格的语言更能够直接引发读者的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1分)
军 号
申志远
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
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19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
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
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
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起义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
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
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
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
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①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
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
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事……
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望,军旗变成一个小点。
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口水,扔掉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草坪。
一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伸出一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根本摘不下来,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静止了,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②号声嘹亮,号声呜咽……
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号声吗?一瞬间,他的眼睛模糊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红色的湘江走来,他睁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战友们看到军号……
展开余下试题
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在高高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舞……
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
(选自2018年第4期《北方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前半部分交代了陆青成长为一名真正号兵的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同时使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可读性。
B.阿贵与陆青两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但是对军号的珍视和对号兵责任的恪守却惊人相似,两人也都有着同样高贵的精神追求。
C.陆青在距离大部队很远的前方引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造成自己最终深陷沼泽而无人救援的后果,作者在对其褒扬中也暗含批判。
D.小说结尾处“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革命队伍走向光明和胜利,言简意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C [“个人英雄主义”“暗含批判”理解偏颇。]
5.文中两次写到“号声”,试分析二者的内涵有何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描写了号声的响亮、凄切,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不同点:①前者写出了陆青对战斗的惨烈及阿贵牺牲的悲愤之情,同时饱含了鼓舞战友奋勇向前、全力突围的奋发昂扬之意。②后者写出了陆青身陷绝境之际竭尽全力提醒战友避开沼泽的急切,同时表达了陆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精疲力尽、不能再继续战斗的不甘和遗憾。
6.小说以“军号”为题,有哪些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条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军号”是军魂的象征,是主人公的生命所在、精神所系,承载着陆青的顽强精神、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怀,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②“军号”具有线索作用,小说处处围绕“军号”展开故事情节,有助于文章结构的紧凑、集中;③“军号”意味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前进方向的指引,从阿贵到陆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有助于文章主题的揭示。
(二)现代诗歌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7分)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 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7.下列对本词体裁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词牌是“菩萨蛮”,词题是“黄鹤楼”,属于小令,小令或单片或双片,也有多片。
B.词的开篇,词人以俯仰视角来谋篇布局,凭依高处,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
C.词上阕中,词人运用“象征”“叠词”手法,表现出了凄迷、压抑的社会背景。
D.上阕末句中的“锁”字既呼应了前面的“穿”字,又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B [“俯仰”应为“俯瞰”。]
8.词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所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以及决心斗争到底的豪情。首先,黄鹤楼周围的凄迷沉郁的景象触动了词人的心事:国家和民族不能自主、自由。然而,很快他便从这种悲郁的情绪中走出来,发出了“心潮逐浪高”的心声,愿意与反动派一决高下,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7分)
烦 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9.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中的“不敢”二字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
B.全诗八句两组,呈轴对称排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这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格律诗影响的结果。
C.全诗以“清愁”作结,却正好表达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常语来表达自己复杂心态的不同寻常。
D.全诗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A [A项,“复杂心态”应为“矛盾心态”。]
10.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意象——“秋”和“海”,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由这些意象共同组成的意境的特点即可。
[答案] 营造了寂寞、辽远的意境。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读来已使人伤怀,加上“寂寞”,加上“辽远”,便把诗人的落寞无奈与欲罢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7分)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自比雪花,借雪花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自己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无比执着的态度。
B.这首诗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如诗人运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三个“飞飏”就不乏轻快的韵律。
C.这首诗在用词上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两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
D.这首诗共四节,韵律铿锵,具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更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
B [B项,“运用排比的手法”错,应为“运用反复的手法”。]
12.“她”是诗人理想的化身,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应如何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愿化作雪花,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他借雪花充分地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7分)
明天,天一亮……
雨 果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色,
我就动身。我知道你在跂望。
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
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
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俯着背,交叉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1817年9月3日
(闻家驷译)
13.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写给女儿的祭歌,女儿莱奥波特蒂娜是诗人的掌上明珠,却不幸因小艇失事,夫妻双双溺死于塞纳河中,诗中表现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情感。
B.从曙光初露到夜幕四合,一路风尘,诗人无暇顾及周围的风景,一心只想早点见到早亡的爱女,画面凄清动人,笔触哀婉情深。
C.短短十二行,将高山田野、落日征帆的自然意象与诗人内心焦虑忧思、匆匆赶路的复杂感受紧密地掺糅在了一起。
D.“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心灵的焦点都聚集在对赴约的渴望上,以生之感情与死之哀思,其情更苦,其思更痛。
C [C项,“匆匆赶路”错误,应为“失魂落魄”。]
14.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如何来表达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试找出诗句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三行用“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表明路途之远和诗人心情之急迫;第六行用“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表达用心之专一;第九行和第十行用“不看……的远帆,也不看……的彩霞”表示诗人完全专注在女儿身上,而无心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只为赶快到女儿墓前,“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挚的悲痛之情。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9分)
50多年过去了,几代航天人经过接续奋斗,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揭示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进步。尤其是近年来,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嫦娥五号________,火星探测正式立项,可谓“多点开花”,为航天强国建设写下________的一笔。“如果能在航天领域真正成功,那它基本上可以说会________。”一位外国观察家的判断,可谓对中国科技进步的生动注解。国产航母下水,海水稻实现测产,可燃冰试采成功,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中国科技如“复兴号”一般动力澎湃,“中国智造”的新名片惊艳全球。( )。比如,我国超过一半的航天技术指标尚未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不少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依然落后于人、受制于人。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我们就必须________、接续奋斗,通过自力更生实现技术突围,把“大国重器”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50多年过去了,几代航天人经过接续奋斗,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展现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进步。
B.5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揭示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进步。
C.5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展现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进步。
D.5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展现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进步。
C [A项,两个主语,“几代航天人”“辉煌成就”。B项,搭配不当,“揭示……进步”应为“展现……进步”。D项,成分残缺,应为“一系列辉煌成就”。故选C。]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应保持头脑清醒,同时也为中国科技点赞
B.在点赞中国科技的同时,我们也应保持头脑清醒
C.同时也为中国科技点赞,我们也应保护头脑清醒
D.在点赞中国科技的同时,我们也应保护头脑清醒
B [“保持头脑清醒”正确,排除C和D。由“可谓对中国科技进步的生动注解”“不少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依然落后于人、受制于人”可知,“点赞中国科技”在前,“保持头脑清醒”在后,排除A。故选B。]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厚积薄发 挥毫泼墨 无所不能 铿锵前行
B.蓄势待发 挥毫泼墨 无所不成 铿锵前行
C.厚积薄发 浓墨重彩 无所不能 砥砺奋进
D.蓄势待发 浓墨重彩 无所不成 砥砺奋进
D [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蓄势待发: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挥毫泼墨:指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泛指智慧与力量等,样样能做。无所不成:没有达不成的。铿锵前行:坚定高昂的前行。砥砺奋进:在磨炼中奋勇前进。由“近年来,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可知,嫦娥五号很快就要发射,第一处应为“蓄势待发”,排除A和C。据文意,我们要实现技术突围,还需在磨炼中奋勇前进。最后一处应为“砥砺奋进”,排除B。故选D。]
18.(2019•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的字数限制。字数限制表面上是一个答题要求,实际上也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答题暗示。一般而言,规定不超过多少字,意味着答案接近于这个数字
上一篇: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综合测评
下一篇: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综合测评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19-2020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