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433  2019-10-1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3]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四)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2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端午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五。端午的节日习俗有喝雄黄酒、吃粽子、插茱萸等。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高度评价。
C.“您的好意,我笑纳了。”敬辞用错。
D.“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这副对联反映的是春节传统节日习俗。
A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风俗。]
2.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3分)(  )
A.端午节、中秋节 B.青年节、建军节
C.建党节、国庆节 D.青年节、国庆节
D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始,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五四运动,后一个天安门是开国大典。因此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青年节和国庆节。]
3.时值西方圣诞节,有国人呼吁“请不要祝我圣诞节快乐!”——我不是基督徒,何来圣诞节?家人团聚,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家人团聚,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家人团聚,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家人团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家人团聚,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完全不同的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民族节日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④适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适合题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但又有共性,②是错误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4.小明准备通过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祖国变化。下面是他拟写的访谈提纲,①②两处提问有不妥之处,请你帮忙改正过来。(4分)
采访对象:社区居民。
访谈主题: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水平。
访谈提纲:①你现在的住房情况是不是还很差?
②在这个社区生活的十年间,你对周围环境有过哪些不满?
③十年间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您现在与十年前的住房情况有什么不同?
②十年间周围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5.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中学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4分)

(1)【活动一】 故事擂台。学生会举办以“学礼效古贤”为主题的故事擂台赛,比赛以临时抽题的形式进行。你抽到了这样的题签(见上图),请说出这幅图中故事的名称以及从中悟到的待人接物的道理。


浏览完整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 专题访谈。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个别学生不孝敬父母的现象,校园电视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录制了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话题的访谈节目。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个访谈问题。
访谈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孔融让梨。谦让或礼让尊长的待人之礼。
(2)(示例一)访谈对象:学生。预设问题:①你觉得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如何?②你怎么看身边不孝敬父母的现象?③你觉得中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应该怎么做?
(示例二)访谈对象:家长。预设问题:①您觉得您的孩子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怎么样?②您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③在培养孩子孝心方面您有哪些好的建议?请说出来与其他家长共享。
(示例三)访谈对象:专家。预设问题:①对于目前中学生不孝敬父母的现象,您认为根源在哪里?②您对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子女方面有什么建议?③您认为目前学校和社会在培养孩子孝心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6.发现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精华,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请你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你家乡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可利用网络、图书等了解自己熟悉的一位家乡名人并作介绍。②可向老师、家长了解名人的轶事。③注意不能有知识性错误。
[答案] (示例)常州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灵毓秀之地。自从2 500年前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在常州开邑以来,常州这块土地就以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辈出而著称,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科学家从常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二、材料概括分析(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为取向,萃取精华、服务当代,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时代同行。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制造等深度融合,使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要高度重视民间传承,培养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民族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要将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体现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
材料二:
社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在社区广泛评选表彰善行义举、身边好人,让群众感到榜样就在身边。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融入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和睦邻里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教育人影响人。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要在社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7.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社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在社区广泛评选表彰社区的善行义举、身边好人,让群众感到榜样就在身边。②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社区居民,构建和谐社区。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社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8.假如你所在的社区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列举三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创文明社区,做文明居民。②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③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真诚做人、诚信做事。
三、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1分)
材料一: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精神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培养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展开余下试题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正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编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9.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C [C项,“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说法错误。原文说“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B [A项,“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中的“无法”说法以偏概全,原文是“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C项,“成了必然趋势”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D项,“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说法关系倒置,应该是为了使传统节日能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从材料三看,“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和“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无关。]
1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化层面的意义:①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培养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②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2)人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或“可以使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3)国家层面的意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
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换言之,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在文化层面对本民族自我价值、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觉持守。
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以及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就我国而言,对中国精神的光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清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对不同学术繁荣时期的价值有深刻认识,对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倍加推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进行认真整理和创造性阐发。这些都不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积淀于我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这也表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文化自觉最高表现形态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
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通过文化批判为新的价值重构创造条件。中国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相互激荡,往往在碰撞中相互吸收甚至相互融合,这中间就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政治和专制帝王的批判,都是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近代谭嗣同、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拯救中国。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吸纳,进行新的价值重构,我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余下试题文化自信还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当下状况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大并践行中国精神,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价值观自信的表现,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我们坚信文化自信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摘编自李宗桂《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待民族文化要多些坚守,少些批判。
B.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清理。
C.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最高表现形态,二者虽相互关联但是不能够等同。
D.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开始,经过文化批判,其终极目的是新的价值重构。
C [A项,“多些坚守,少些批判”错误,原文“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B项,“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错误,过于肯定,原文“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D项,“其终极目的是新的价值重构”错误,原文“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均为“文化自信”的表现。]
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内涵为立论前提,围绕文化自信从三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段阐述文化自觉,用对比论证阐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关系。
C.第三段通过列举事例,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D.最后一段阐明,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 [B项,“用对比论证”错误,没有对比。]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内容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
B.如果不发自内心地整理传统典籍,就谈不上文化自觉,更谈不上文化自信。
C.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新的价值重构。
D.通过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新的价值重构,我们能够树立文化自信。
B [B项,“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或无中生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有的很宽阔,有些胡同很小。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③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④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⑤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⑥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喝两“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⑦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⑧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⑨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⑩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⑪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19-2020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