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806  2019-10-1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6]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拓展阅读练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 ① )。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 ② )。它靠的不是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③ )。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B. 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C. 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D. 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答案】C
【解析】悠闲自得:心无牵挂,随意而满足。形容神态悠闲、心情安逸,不在乎事事所为,只在乎自身感觉的快慰;本着对自己好和对别人好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快悠闲适和闲得乐哉;自由清闲,心情舒畅。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句中重在强调“乐趣”,应选“自得其乐”。平起平坐:比喻地位相当,身份不分高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句中重点强调“地位”,应选“平起平坐”。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原来看法等不成立,另加以有评论。句中说如果是另一种情况,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应选“另当别论”。晨钟暮鼓:意思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句中强调“时间短”,应选“一朝一夕”。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B.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C.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浏览完整试题D.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答案】B
【解析】画线句子中,“创造了……人民性”“创造了……平民性”搭配不当,应改为“造就了……人民性”“造就了……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搭配不当,“心心相印”形容彼此不待语言说明而感情相通,心意完全一致,应改为“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A项“衍生……人民性”“衍生了……平民性”搭配不当;B项,修改正确;C项,“心领神会”不合语境,搭配不当;D项,“衍生了……人民性”“衍生了……平民性”搭配不当;“心领神会”不合语境,搭配不当。故选B项。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 ①要得益于杜甫 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 ①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D. 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答案】D
【解析】此题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第一空后面是“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强调的是“杜甫和草堂”,排除B、C两项;第二空,根据后面的“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重在强调“底蕴”;第三空,结合前面的“《堂成》一诗”,可知是“建成时”,排除A项,答案为D项。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诗句,语序正确的一组是()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哟!
A.不断的创造 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努力
B.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创造
C.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创造 不断的毁坏
D.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创造 不断的努力
【答案】D
【解析】按照逻辑顺序选择。应该是“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一对闺蜜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答案】C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项”,A项,“奉还”是归还对方的物品,是敬辞,不合语境。B项,“苛责”运用不得体,未考虑到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及受众的期待。应改说“主播难免出错,望大家多多包涵”或“主播难免出错,但我们会尽量追求完美”。C项,“小恙”,小病;“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宽容地原谅自己。语言表达得体。D项,“割爱”,不是出自本意地放弃心爱的东西,其对象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此语境中,衣服还是店家的。
(二)课外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诗歌中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B.“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骄傲和自满;“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写出了骆驼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C.在这首诗中,诗人不满足于一般的形象再现,他发挥了更大的主观独创性,运用了更丰富的想象。
D.诗歌托意于物,以特定的、有限的形象作依托,采取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创造意境,具有寓意深远、超越时空的作用。
【答案】B
【解析】B项,“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自信心。
(2)如何理解诗中的“骆驼”这一形象?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答案】“骆驼”象征坚韧不拔、引领人们前进的无畏战士。歌颂了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最终引导到“天外也还有乐园”这样一种境地的一往无前的精神。
【解析】了解“骆驼”的形象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不难答出“骆驼”的象征义及诗人借骆驼所歌颂的精神。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因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中“殷勤”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思量”是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和希望,希望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
B.第三节“重见天光”是指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C.诗人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手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
D.“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首尾两句呼应,反复表达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
【答案】 C
【解析】“比喻手法”错误,这里是拟物的手法,把自己比作炉中煤。
(2)试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
【答案】①“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②“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③“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解析】先找出诗中描写“炉中煤”的句子,再联系写作背景和现实进行分析即可。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立在地球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