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46  2019-10-2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6]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作业推荐》——沁园春•长沙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舸 孟轲 沉疴 枝柯 B. 怅惘 蚊帐 苌弘 伥鬼
C. 峥嵘 狰狞 挣扎 风筝 D. 寥廓 城郭 敦厚 淳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挥斥(力量)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 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 百侣(同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地位很高的人)
D. 击水(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核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句子内容作答,题中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__________。丙申新春,《中国诗词大会》也以__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__________。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数学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降低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品味和感受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久盛不衰 扣人心弦 心驰神往 不可多得
B. 风靡一时 引人入胜 心向往之 弥足珍贵
C. 久盛不衰 引人入胜 心驰神往 弥足珍贵
D. 风靡一时 扣人心弦 心向往之 不可多得
【答案】B
【解析】
1题: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久盛不衰:形容事物盛行的时间很长,一直不衰退。风靡一时:形容一个 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草木顺风向一边倒下。文中说这些文化形式虽然很盛行,但是是近些年才盛行的,时间不长。选择“风靡一时”。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与语境不合。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语境说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很吸引人。应选用“引人入胜”。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不合语境。心向往 之: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语境说的是人们虽受网络语言影响,但内心仍向往诗歌的语言。选择“心向往之”。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不可多得”强调“得”,“弥足珍贵”强调“珍贵”。语境表达的是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人们逐渐热爱上了诗词之美。这是很可贵的,因为过去诗词被人们冷落。故选择“弥足珍贵”。故选B项。


浏览完整试题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是因为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
B. 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的这种膜拜心理,致使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
C.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心理
D.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是由于中国文化对人们中最精致的文字的膜拜心理
【答案】C
【解析】
1题: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A项,“人们对……的心理,是因为……”原因与结果颠倒;B项,话题突转,不能承接前文,由前面的话题“文化盛会”突转到对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心理的探究;D项,“中国文化对人们”主客颠倒。故选C项。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B. 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提高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降低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品味和感受古诗词之美
C. 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教育界人士期待能提高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D. 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教育界人士期待能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降低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品味和感受古诗词之美
【答案】A
【解析】
1题: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原句有三处问题。其中词语搭配不当的有两处:“改变”与“氛围”“降低”与“背书之苦”。第三处 是语序不当:“感受”指水平、层 次较浅的体会,“品味”指水平、层次较深的体会。B项,“提高”与“氛围”搭配不当。CD两项,语序不当。“在全社会的努力下”应放在“教育界人士期待”的后面。故选A项。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为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下列对词中语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万山红遍”里的 “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 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 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答案】B
【解析】
1题: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 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B项,“‘碧’与‘流’的动静结合”赏析有误。应是“碧”与“争”的动静结合。故选B项。
7、下列对该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抒情;下阕忆往事,重在抒情言志。
B. 上阕中“谁主沉浮”的理性诘问,反映了毛泽东探求宇宙奥秘的魄力。
C. 追忆往昔是由今游引起的,当年“携来百侣曾游”一事是在与今游同一特定的环境中发生的。
D. 下阕通过忆往昔峥嵘岁月、指点江山 等情状,显现出了词人 当年的豪迈气概与战斗精神。
【答案】B
【解析】
1题: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反映了毛泽东探求宇宙奥秘的魄力”赏析有误。这理性的诘问是对宇宙也是对社会的挑战。故选B项。
8、下列对该词的写作特色的赏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的上阕 移步换景,写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气氛。
B. 景物无自生,唯情所化。这首词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C. 风格即人。这首词既具壮丽的奇观,又富深广的内涵,正是青年毛泽东的光辉写照。
D. 毛泽东虽然一反古诗词的悲秋情调,写乐景抒豪情,但他的内心也是惆怅的。
【答案】D
【解析】
1题: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D项,“但他的内心也是惆怅的”理解错误。毛泽东写此词,内心充满豪情壮志。故选D项。


展开余下试题9、(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词的上阕中的“看”字有何妙处?
【答案】①“看”有远眺,有近看,有仰望,有俯视的意思。②“看”字总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③一个“看”字领起后面七句 ,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 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解析】
1题: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本题要求考生赏析“看万山红遍”中的“看”。可以从词的意义、结构上作用、描绘的内容等方面分析。从字的意义角度分析:“看”有远眺,有近看,有仰望,有俯视的意思。是全方位地看。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看”字总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从描绘的内容角度分析:一个“看”字领起后面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 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10、(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这首词塑造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答案】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的青年形象。
【解析】
1题: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抓住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句理解 ,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以采用“本诗塑造了……的形象。”表述时要抓住能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概括时点要全。如果是赏析,概括评价完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形象往往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应借助词中描绘的“同学少年”的形象特点进行分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作者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形象 特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明其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的青年形象。
四、句子默写
11、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长征》)
(4)__________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5)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答案】(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2)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万水千山只等闲
(4)芭蕉不展丁香结
(5)战地黄花分外香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怅寥廓”“遏”“芭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