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87  2019-10-3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7]
江苏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 积累(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诗歌是一种艺术,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①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xiāo),②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徘徊在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suì)。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艾青用鸟儿□(sī)哑的喉咙歌唱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林徽因用“娉婷”且“鲜妍”③“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写出万般宠爱的风姿,余光中具象化的“乡愁”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④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
(1)喧□(xiāo)(2)深□(suì)(3)□(sī)哑
【答案】喧嚣深邃嘶哑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字形、字音。喧嚣的意思是声音大而嘈杂、吵闹;深邃的意思是深远,深奥;嘶哑的意思是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选自《我爱这土地》。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弦(A.xián B.xuán)(2)娉(A.pīng B.pìng)
【答案】(1)A (2) A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字音。弦,拼音为xián。弦是指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如弓弦、琴弦,在这里“心弦”的意思是被感动而起共鸣的心境;“娉婷”读作pīng,本意是指“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也指美,“娉婷”在这里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选自课文《你是人间四月天》。
3.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可以替换的是()(2分)
A.迂回 B. 徜徉 C. 彷徨 D. 踌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迂回的意思是回旋、环绕;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也指路十分曲折或一种自然景象;也常比喻作战时战术;徜徉的意思是陶醉于某事物当中;彷徨的意思是表示徘徊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也表示坐立不安,心神不定;踌躇的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所以在这里与徘徊意思相近的是徜徉。
4.文段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分号。②句中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这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的两个句子不是逗号,而应该是分号。
5.古诗文名句填空。(5分)
“乐”与“悲”,一直是古典诗文中重要的主题。“,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欧阳修政事之余与民同游山水之乐,“云横秦岭家何在?”是韩愈进谏被贬,英雄失路之悲;“今日听君歌一曲,”是刘禹锡贬谪归来的苦中作乐,“,湘水无情吊岂知”是刘长卿怀古思今、借先哲自况之悲。正如苏轼所写“,,此事古难全”,人生无常,不如乐观旷达面对。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
雪拥蓝关马不前
暂凭杯酒长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第一句选自《醉翁亭记》,“在乎山水之间也”前面一句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句选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后一句是“雪拥蓝关马不前”;第三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后一句是“暂凭杯酒长精神”;第四句选自《水调歌头》,“此事古难全”前面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浏览完整试题6.为纪念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浙江美术馆于2019年8月19日至9月8日举办了“我负丹青”吴冠中诞辰100周年展览。小宇和小皓同学参观后,对于这次展览的名字有不同理解,小宇同学认为“负”是“辜负”的意思,小皓同学认为“负”是“身负”的意思,你同意哪种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相关链接: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艺术家,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探索实践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我国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答案】我赞同小皓同学的观点,吴冠中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探索实践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我国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富有使命感,所以“我负丹青”,“负”是“身负”的意思,吴冠中身负着中国美术的发展和贡献,所以选小皓。而小宇同学认为“负”是“辜负”的意思,吴冠中在美术史上有巨大贡献,没有辜负丹青。
【解析】本题为观点题。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吴冠中的人物形象,得出“我负丹青”的意思。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余光中和穆旦都是诗人,分别写了《乡愁》和《我看》。《乡愁》分别写了“小时候”“长大后”“现在”等各个时期的乡愁情结,耐人寻味。
B.《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
C.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韩愈并称“唐宋八大家”,《岳阳楼记》抒写了他豁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D.《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体现了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包括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曾巩,没有范仲淹,所以选C。
二、阅读(55分)
(一)名著阅读(7分)
8.《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下列选项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管中窥豹——方正第五——王羲之
B.渐至佳境——排调第二十五——顾恺之
C.望梅止渴——假谲第二十七——曹操
D.咄咄怪事——黜免第二十八——殷浩
【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管中窥豹——方正第五——王羲之”应是“管中窥豹——方正第五——王献之”,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管孔小而豹子奔跑的速度极快,嘲讽有些人以狭窄而片面的视角以及知识而看不清事实。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B选项对正确的,“渐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风景、情趣等逐渐深入而达到美妙的境地。佳:好;境:境地。出处:《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译文:顾恺之常吃甘蔗,每次都从底下(甘蔗下面的细稍稍)开始往上面(甘蔗粗粗的茎部)吃。有时候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这是)慢慢地往好的境地发展(越吃越甜)。”;C选项中,“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此成语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D选项中,“咄咄怪事”释义是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贬义。出自于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正音] 咄;不能读作“chū”。[辨形] 咄;不能写作“多”。
9.茅盾曾对《水浒》中的人物有如下的评价:“对于杨志,我们可怜其遭遇,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寄以满腔同情,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4分)
【答案】
答案示例:杨志一生颇为坎坷,先是丢了花石纲只能逃走,后去京城谋官职不成被迫卖刀又遇上泼皮牛二,押解生辰纲又被劫,实在可怜;但此人是个官迷,为当官低声下气行贿,受了许多委屈,又让人觉得可鄙;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却无辜遭高俅父子陷害,落得家破人亡,值得同情;但此人为保安宁一味忍气吞声,不明白高衙内等人决不会放过他的事实,有些糊涂;
鲁达是一个少有的好人,锄强扶弱,曾为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丢了提辖官位,后又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途经桃花村仗义打恶霸,他的侠肝义胆令人赞叹。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茅盾的评价,结合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那么答题的要求就很明确了,就是用事例来印证茅盾的观点,要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二)文学作品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一)一份迟到的怀念
汪浙成
这是一份迟到的怀念。
  我在初中时就是艾青的“粉丝”。那时,随着“人民代表”的父亲,莫名其妙地一夜间成了“反革命”。家庭变故让我一下子成熟了。孤独苦闷中,开始转向书本,当时,我最喜欢的书就是《艾青诗选》。诗里对春天和光明那种一往情深的憧憬和追求,以及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忧郁而伤感的情调,仿佛巨大磁石牢牢地吸引了我。有段时间,我迷恋艾青的诗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很想拥有他的一本诗集。可惜那时母亲对付我弟妹六人吃饭都捉襟见肘,哪有钱给我买书?只好将一些特别引起我共鸣的诗抄在本本上。本子也不是现成的练习本,而是从用剩的本子上拆下来订在一起的。本子虽不上档次,抄写得却极其认真。艾青的诗,成了我那时人生路上的一盏灯,孤独苦闷中的精神火炬。


展开余下试题  我不但喜爱艾青的诗,还爱屋及乌,喜欢艾青这个名字。艾草在江南田野上刚长出来时,是青色的。艾青二字,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再从艾草属性分析,当春天来临,它最早破土而出,是春天的先驱。艾草还可入药,止血祛寒,驱蚊除邪,使得这种带着泥土清香又有点苦涩的野草,在审美情趣上形象地反映了艾青诗歌的社会效应。
  我就这样由他的诗和名字,想象他这个人应该是面孔清癯、白净,举止优雅,还有一双普希金似的忧郁的眼睛!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在北大学习时,终于见到了这位心仪已久的文学偶像。
  那是北大诗社的一次讲座会上,艾青老师来给大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做报告,题目是《论诗歌的形式问题》,地点在办公楼礼堂。报告会下午2时半开始,可我吃完午饭便早早去抢占座位,在最前一排挑了个视角最佳的位子坐了下来,以便一睹他的风采。
  等到见过以后,说心里话,我感到有点失望和伤心。艾青老师本人的形象与我想象的相差过于悬殊了!
  直到40年后的一个初春时节,为进一步办好《江南》杂志,我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上北京东四艾青老师家,聘请他担任《江南》顾问。
  当时,艾青老师身体已不是太好,站不起来,坐在藤椅上看电视。我们说明来意,然后将刚出版的几本《江南》杂志请他指正。他拿在手上,定睛端详着封面上“江南”二字。
  “这两字写得好啊!”他由衷地赞叹说:“一笔就有千斤重。是沙孟海的字吧?”
  我忙回答:“是请他为《江南》写的。”
  他翻阅了一会儿刊物内文,问:“现在你们《江南》发行多少呀?”
  我回答说:“总共5000份,其中4000份通过邮局发行,还有不到1000册零售。”
  “这个已经不容易了。现在我们中国是全民下海经商。”
  “主要是我们工作没跟上。”我说:“所以请艾青老师当我们顾问,为刊物把把舵,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江南》,把发行量进一步搞上去。”
  承蒙艾青老师慨允,答应担任我们顾问,我一高兴便口无遮拦地侃起来,说自己在初中时就想见他,想了好多年,直到北大诗社讲座会上才第一次见到他,没成想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艾青老师很感兴趣地问:
  “是不是让你大失所望了?”
  我支支吾吾地说:“有点失望吧!”
  艾青老师笑道:“说来听听。”
  见他笑吟吟的眼神像是在鼓励,我于是便放肆起来:“大概由于长期熬夜,您当时的脸色看去十分难看。报告时一支接一支抽烟。大量的尼古丁损坏了您的牙齿,颜色看上去很可怕。日以继夜的伏案工作,肩膀一边高一边低。加上浓重的金华口音夹杂着陕北腔,听起来吃力极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您当时做报告时那件大家都难得见到的很有档次的呢子大衣,像刚解放时那些南下干部似的不经意地披在肩上。这一披,固然披出了风度,披出了派头,披出了与众不同,却披丢了诗人的气质,让我又高兴又伤心!”
  艾青老师开心地哈哈大笑。因为病痛,腰身有些佝偻,但脸上却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我征询似地问艾青老师:“真是失礼,我说话有点放肆了?”
  艾青老师摆摆手,眼里放射着一位智者的慈祥的光芒。
  “其实,您诗选扉页上那帧照片就很好,”我说:“眼睛像是在深情地望着远方那一片您热爱着的土地。这是喜欢您诗的人都熟悉的艾青式的笑容。”
  “你喜欢?”他问。
  “非常喜欢。”
  他叫我自己进到屋里去挑上一张。房间桌上堆着一大摞照片,我从中挑了一张出来,艾青老师在照片背面用签名笔写下我为之倾倒的那个名字——艾青!
  让人痛惜的是,艾青老师担任我们《江南》顾问不到4年,便不幸离世。第二年,艾青夫人高瑛去金华路过杭州,我上她下榻的杭州大酒店看望,出来时她送我一册新出版的艾青诗集《大堰河》。
每当翻看珍藏的相册簿,看到艾青老师那张照片,望着他那深情目光中流露着一点忧郁的眼神,想起当年那段往事,竟亲切得让人有点恍惚,觉得这位大堰河的儿子依然活在我的心中。
10.作者曾两次有缘得见艾青先生,第二次会面期间两次写到了艾青的笑,请分析其原因。(4分)
①艾青老师笑道:“说来听听。”
②艾青老师开心地哈哈大笑。
11.第三段写作者对“艾青”这个名字的理解,有什么作用?(3分)
12.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艾青先生的无限深情,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艾青的人物形象。(4分)
13.作者在文中说喜欢艾青诗选选扉页上那帧照片,“眼睛像是在深情地望着远方那一片您热爱者的土地。”“土地”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请结合《我爱这土地》和课外阅读谈谈你对艾青诗歌“土地”意象的理解。(6分)
【答案】
10.①艾青老师对“我”说的“第一次见面艾青老师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句话一方面表现出艾青老师对“我”的亲切和蔼,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艾青老师对我所说的话很感兴趣,期待“我”对他的评价。
②“我”对艾青老师做出中肯的评价,不仅使得艾青老师对我坦诚而笑,而且也引起了艾青老师对我中肯评价的赞赏有加。
11.①内容上:“艾青”这个笔名与艾青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性,比如“‘艾青’二字反映了一种生活真实;它最早破土而出,是春天的先驱;这种带着泥土清香又有点苦涩的野草,在审美情趣上形象地反映了艾青诗歌的社会效应”这些都寓意着艾青先生是现代诗歌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是扎根于泥土,描写广阔的中国大地,但又是苦涩的,艾青的诗歌顺应了当时时代的潮流,是人们精神食粮的代表。②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想象中的艾青老师的形象和初见艾青老师的形象形成对比。
12.①对待年轻有为的“我”呵护有加,赞赏有加。文章中“我”第二次与艾青先生的见面聊起自己想象中的艾青先生形象与初次见面时形象的差异,艾青先生对我的分析哈哈大笑就可以看出艾青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对待年轻学者的呵护与赞赏。②艾青先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担任家乡杂志《江南》顾问。文章中“我”第二次与艾青先生见面请求艾青先生担任家乡杂志《江南》的顾问以及艾青先生亲切地询问《江南》杂志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看得出艾青先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家乡的故土。
13.①“土地”意象凝聚了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土地”意象凝聚了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首诗真实而朴素,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②“土地”意象凝聚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最真挚的爱。“土地”意象还凝聚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最真挚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将他最真挚的诗情都献给了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塑造了一位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劳动妇女的颂歌;③“土地意象”折射出诗人忧郁的诗绪。《我爱这土地》对国家的爱是通过对民族不幸的诉说、对民族前途的担忧、焦虑而表现出来的。④“土地意象”成就了诗人“土地最忠诚的歌者”。土地是诗人永远依恋的对象,永远倾诉的对象,永远忠诚的对象,永远歌颂的对象。
【解析】
10.①文章中在16段中就有说道“我”对艾青老师初次见面与自己印象中的形象不一样,引起艾青老师的好奇,期待“我”对他的评价,文章中“感兴趣”一词就能体现;同时也能表现出艾青老师对年轻人的亲切和蔼。②文章中在“我”对艾青老师做出评价之后,艾青老师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以及在“我”询问“我”的评价是否说话放肆之时,艾青老师眼里放射出一位智者的慈祥的光芒,从这些片段中都可以发现艾青先生对有才华的年轻人的慈祥与赞赏。


展开余下试题11.本题是考查作用题,作用题在做答的时候需要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回答的。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艾青”这个笔名在内容上跟艾青先生的诗歌内容是有联系的,同时也带给作者的是无限的想象,这与下文作者初次见面艾青先生时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思。
1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考生在回答本题的时候注意题目,题目要求的是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艾青的人物形象。文章中人物分析题,考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主人公所发生的典型事件,因为典型事件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形象。
1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结合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对艾青诗歌中“土地”意象的理解。这道题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考生在课内学习《艾青诗选》名著阅读时,回忆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准确理解艾青诗歌中“土地”和“太阳”的意象,再做本题时就不会太难了。在学习名著的时候,需要学生把该名著的中心表达思想与情感把握住,再去应答题目的时候,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现实泡沫》的作者奇亚•汤汉说:“......我们活在一种幻想里,感觉我们产生的所有废物——从排泄物垃圾到有害废弃物,都可以凭空消失,就像我们冲马桶那样轻易。”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推行垃圾分类准则后,处理没喝完的珍珠奶茶正确步聚为:先撕下封口的塑料膜,倒出珍珠和其他液体残渣然后把塑料膜和吸管投入其他垃圾桶,最后把塑科杯洗净作为可回收垃圾。这一系列操作让人直呼麻烦,有人戏称再也不喝奶茶了。可倒推一下,一杯珍珠奶茶不就是这样一步步打包完成的吗:取塑料杯,加奶茶,加珍珠,加糖,封口,插吸管,套塑料袋......从一定程度上,垃圾分类迫使我们去正视商品的生产包装、物质构成等等。看似繁琐的垃圾分类也许是个开始,它让丢弃不再那么容易,进而让我们开始注意物质环境,从而以更环保的方式在自己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活习惯也会越来越绿色健康。目前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并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
【材料三】垃圾分类体系各显神通
如今,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理念在世界各国都有了很好的发展,许多国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垃圾分类体系和回收系统。这个体系和回收系统作为生活垃圾处理流程的-部分,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1976年颁布了《资源保护和回收法(RCRA) 》,法案规定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负责管理废物回收及再利用的所有流程,并鼓励各州制定分类管理垃圾的综合计划。据EPA统计,2000年至2016年美国垃圾处理产业的收入高达600亿美元,而2007年至2018年美国垃圾管理和补救服务的总产出达到了1074 亿美元。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和处理流程为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清洁与卫生,还有一系列的经济收入与产出。
然而,相对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65. 6%的德国来说,美国的垃圾分类回收还处于一种“粗放”的阶段。
在德国,垃圾分类是可以逼疯外地人的!在扔掉一个垃圾之前,德国人需要判断此垃圾是否还有用,旧衣物、旧家具以及旧电子产品?如果你觉得这个垃圾对某人还有用,请出售或者捐赠;如果无用,那你的旧衣服请放入灰色垃圾箱,旧家具请联系垃圾回收公司(收费)或者自己将它带到指定的15个回收中心之一。二手的电子产品是不能进入垃圾桶的,你需要将它们放到特殊的回收地点。旧油漆送回五金店,有押金的瓶瓶罐罐送回杂货店,其他的垃圾请看它有无可回收标志,如果有,请放入黄色垃圾箱。如果没有,那恭喜你,进入下一个垃圾回收环节,识别垃圾该进入哪个颜色的垃圾箱!蓝色垃圾箱是纸和纸板的好去处,但是纸巾、油腻的披萨盒以及脏纸板等不能放入蓝色垃圾箱;绿色和白色垃圾箱是给人们放没有押金的玻璃的,但是陶瓷、水晶、花盆等也不能放进这类垃圾箱;黄色和橙色垃圾箱可以放置塑料、金属和有回收标志的垃圾,但请不要将爸爸不听的CD和盒式磁带扔进去;棕色垃圾箱适用于所有可生物降解的商品,而其他的垃圾最后会被放置在灰色和黑色垃圾箱里。
当然,除了这些固体垃圾的分类,国际上还流行着干湿垃圾的分类......
14.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垃圾分类的意义。(4分)
15.材料三中提到“在德国,垃圾分类是可以逼疯外地人的”,下列关于德国垃圾分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德国,扔掉一个垃圾前,首先得判断这个垃圾是否可以回收。
B.无用垃圾中旧家具、旧油漆、旧衣服、电子产品等不可以直接放进垃圾箱,必须送到相应地回收点。
C.纸、纸板、纸巾等纸制品要放到蓝色垃圾桶内。
D.除了特殊的如CD、盒式磁带外,一般塑料和金属以及有回收标志的垃圾都可以放入黄色垃圾桶。
E.HANK在超市买了三瓶带押金的啤酒,喝完后应该把啤酒瓶放回绿色或白色垃圾桶内。
16.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垃圾分类的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4分)
A.垃圾分内刻不容缓
B.今天你扔对了吗?
C.垃圾不分类,哭的是人类
【答案】
14. ①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②让我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绿色健康;③可以为我们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5.D
16.C;标题句式工整,朗朗上口;紧扣三则材料的垃圾分类主题;并能从标题中得到警醒,如果不分类,未来垃圾将威胁人类的生活。
【解析】
14.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垃圾也很多,对待垃圾,作者说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该送往正确的地方,将其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材料二中作者指出垃圾分类的繁琐只不过是正视商品的产生过程,让丢弃不在那么随意,“从而以更环保的方式在自己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活习惯也会越来越绿色健康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杭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