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28  2019-11-1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逐题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C. 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 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故选D。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回首向来萧瑟处 B. 千古风流人物
C. 便纵有千种风情 D. 同行皆狼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D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的。
C项,古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要注意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
3.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塞上长城空自许 B.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足下蹑丝履 D. 君当作磐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
B项“管弦”,借代音乐,以部分代整体。
故选B。
4.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答案】③②⑥④①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无语境的排序题,考生要结合每一处的前后语境进行排序。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广东盆景,据此可断定③是首句;②⑥构成因果关系,叙述广东盆景的特点;④①⑤叙述其历史。顺序应是:对象—特征—历史。
5.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答案】(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①以古代诗歌为内容;②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③既然给出了例句,仿句要做到与例句的句式尽量一致,即“XX在……的……,……,用……了……”。


浏览完整试题6. 下面是 “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画面中心是圆形,寓意全国(1分);中间是“法”字和日期“12•4” (1分);“水”部形如喇叭(1分),寓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传播(1分); “去”部形如钥匙(1分),寓意通过法制宣传开启法律知识之门(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 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
(3)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一句写雨滴打在竹林上发出响声不要感到扫兴,如果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____”了。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谈笑间 (4). 樯橹灰飞烟灭 (5). 莫听穿林打叶声 (6). 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尊”“酹”“樯橹”“啸”,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 词的上片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试结合原词分析。
9.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8. “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
9. 借景抒情的手法。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创造出一种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景特色的分析,可从写作技巧、角度、情景关系着手分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上阕实写的景,“穿空”,写出岸边山势险峻;“拍岸”,写出浪潮的力度;“雪”是比喻浪花,“卷”则写出浪花汹涌澎湃的力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本题也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本诗借景抒情,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上阙创造出一种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下阙抒情,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这是一首怀古诗,一般是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本诗怀古伤今,结合诗人的背景(被贬黄州),与诗人吟咏的对象(年少功成名就的周瑜),可知是在周瑜身上寄托自身功业未成的情感,抒发“早生华发”而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 城 子
苏 轼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注] 陶渊明曾游斜川,喜爱曾城的独秀,作《游斜川》。此处是说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
10. 试析“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句的妙处。
11.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10. 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无理而妙,诗句突兀,有先声夺人之效,表达了愤激之情;起着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全词围绕首句展开,且环环相扣。
11. 首句直抒胸臆,说只有梦中才明白、醉中才清醒,表达了愤世嫉俗 情怀。次写东坡清晨一场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清新宜人的图景,表达诗人此刻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再写东坡之鸣泉、小溪、山亭、远峰等景物,与当日斜川景色相似,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恬静、清幽,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凸显其淡泊自足的心境。结尾表达自己年老,希望在田园山水中安度余生的愿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重点语句的能力。“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句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再者,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政治的厌恶,在梦中自我安慰。可据以上分析作答。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梦中了了醉中醒”直抒胸臆。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但他以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逆境,以逆为顺,因而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些春天富于生气的景物使他欢欣,感到适意。词的下片略叙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表达自己年老,希望在田园山水中安度余生的愿望。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 江 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2.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3. 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2. 此句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13. 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此时作者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一般而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意象(景物)或借助关键词(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来品味。在作答本题时,可结合“恨”字,写出作者“恨”什么,想要“忘却”的又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矛盾的心境。一方面,他恨此身非我有,为什么呢?表面看,是自己有家进不去,实质上,是自己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因为刚刚过去的“乌台诗案”,让苏轼无法平静,自己的诗词作品,有些是有意为之的,有些是无意为之的,更有些是毫无关联的,都对“新党”们加以发挥、诬陷。另一方面,他想忘记,忘记过去发生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忘记人世间的纷争(党争),忘记利与害、得与失,忘记一切,可能吗?当然不可能,所以他加上了“何时”两字,意谓着何时也忘不掉.这是一对无法化解的矛盾,在时时纠缠着他。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此题解答时先要找出具体诗句,然后进行分析。“夜阑风静觳纹平”这句诗写出了夜深江上风平浪静的景象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景中融情,是作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契合的产物。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4.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15.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15.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解析】
【14题详解】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5题详解】
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分)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念奴娇R”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