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í) B. 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C. 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D. 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 项,迁谪(dí)——迁谪 zhé; C 项,衣裳(shánɡ)——衣裳cháng; D 项,慢捻(liǎn)——慢捻 niǎn 。 故选B。 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答案】 (1). 江州司马青衫湿 (2). 犹抱琵琶半遮面 (3). 相逢何必曾相识 (4). 别有幽愁暗恨生 (5). 唯见江心秋月白 (6). 大珠小珠落玉盘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衫”“犹”“曾”“幽”“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3. 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 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 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 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思:悲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主人下马客在船 B. 终岁不闻丝竹声 C. 秦时明月汉时关 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 借代,A.C.D三项是互文。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最喜欢用景物描写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找出三处描写景色的句子。 【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与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找出三处描写景色的句子”,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开头的第二句就已为全诗悲凉的情调定了弦;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前后映带,使整个环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江水之中,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等。 6.《琵琶行》中“行”属“歌行体”古诗的标志,从本诗看,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哪一项( )
浏览完整试题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 ④句式长短偏差,富于变化 ⑤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 ①③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诗歌体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琵琶行》的文本内容分析概括“行”的特点。“歌行体”是古诗,所以②“篇幅较短”不对,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不对,⑥应是近体诗的要求。故选B。 7.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反问”应为“设问”。故选D。 8.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 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 “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错误。人物未出场露面,应是个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画。故选A。 9.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 “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 “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 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以偏概全,结合“朝”“夜”分析,诗歌不仅浓缩春秋二季,还有朝夜两时。故选B。 10.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 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均从侧面烘托”错误。并非一样,前者未从侧面烘托。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