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4  2019-11-18
标签:苏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4]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检测(一)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D.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浏览完整试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据分步实施、不断跨越的原则,经过10年酝酿,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探月工程决定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绕”,即自2004—2007年实施嫦娥1号绕月探测工程,发射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阶段为“落”,即自2007—2012年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阶段为“回”,即自2012—2020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可以返回的月球软着陆器。
(摘编自平树《中国探月工程大写意》,《中国航天》2007年第11期)
材料二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摘编自冯华、蔡金曼《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人民日报》2018年12月9日)
材料三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5日报道:中国发展“太空丝绸之路”,登月标志着扩张进入新时代。
中国一枚航天器本周成功从月球背面传回信号,充满自豪的国家媒体迅速称此为中华民族迈出的“一大步”。这是对冷战时期太空竞赛获胜者阿姆斯特朗话语的刻意重复,也带有明显的警告意味: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太空强国,应更加受到尊重。
自2013年开始建设耗资巨大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来,中国并不仅限于在全球开展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还投资兴建了遍布全球的太空网络,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澳大利亚、基里巴斯、智利、瑞典、纳米比亚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地面站。据信,中国还在肯尼亚和委内瑞拉兴建了其他设施。
类似登月这样令人膜拜的成就提醒人们,中国正在迅速赶超西方。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专家成斌认为,中国正在投资大型太空项目,这反映出中国已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他说:“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1月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其基本理念是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 中继通信指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
C. 嫦娥四号任务包括“鹊桥”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运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阶段性任务,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D. “鹊桥”中继星是一颗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运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及探测器“嫦娥”的按序命名,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宏伟的系统工程。
B.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是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各项探测、巡视等研究工作,完成这项工作对中国航天界的科学家来说是一次挑战。
C. 为顺利实施“太空丝绸之路”计划、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邀请荷兰、德国、瑞典、沙特等四个国家共同完成嫦娥四号任务。
D. 用“鹊桥”“嫦娥”等命名探月工程中的卫星及探测器,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传说,这也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6.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的依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里柯克
① 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因此,我们决定把母亲节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②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展开余下试题③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 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还说,如果你只是驱车出游而没有一个目标,那么你就会有一种漫无目的之感;可是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⑤ 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说那里有一大堆他可以干的粗活和脏活,比如挖个垃圾坑什么的。
⑥ 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就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⑦ 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
⑧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⑨ 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⑩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到下午七点了,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11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12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小说的标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语是“我们”,隐含着“我们是怎么对待母亲的”的追问,该追问贯穿全文。
B.孩子们向留下的母亲“欢呼了三次”,不乏天真烂漫。他们自私而不自知,还没学会真正为母亲着想。
C.“钓鱼”在小说中可谓作用多多,可以推进情节,可以塑造父亲的形象,可以间接揭示作品的主题。
D.文章有不少小的场景,像留下母亲后,大家外出游玩的场景;归家后,全家人就餐的热闹场景。这些场景前后照应,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8.小说第①——⑦小节出现了多次情节的逆转,请概述这些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作用。(8分)



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0.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披草而坐 披沙拣金
B.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楼高百尺
C.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曝背谈天
D. 入深林,穷回溪 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11.下列加点的“而”用法和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 ▲ )(3分)
A. 披草而坐
B. 扣舷而歌之
C. 吾尝跂而望矣
D. 则施施而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1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 失道:迷失道路
B.安引军蹑其后 蹑:跟随
C.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 引却:引兵击退
D.燕王以精骑遮安军 遮:拦截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3分)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攻打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用强弓向燕军射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率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3分)
课内文言文翻译: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4分)
(二)课内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充分体现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质朴中见精巧,平淡中见深味。
B.“守拙归园田”一句,“ 守拙”呼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呼应“性本爱丘山”。
C.“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田园生活自然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的生活状态。
16.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论语•泰伯》中,“ , ”两句,是说有抱负的人因为责任重大而应刚强勇毅。
(3)《论语•里仁》中,“ , ”两句,是孔子强调向一切人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4)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5)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清婉转的两句是“ , ”。
三、名著阅读(本题共1题,10分)
18.在《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故事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请在下列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人名。
(1) 扑蝶 (2) 葬花
(3) 魁夺菊花诗 (4) 撕扇
(5) 省亲 (6) 挨打
(7) 协理宁国府 (8) 三进大观园
(9) 抓周 (10) 弄权铁槛寺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題。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遺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 ,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_________。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故。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重蹈覆撤,而不能因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作为建筑史上 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 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C.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D. 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 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拍手称快 层出不穷 义正辞严 不可或缺
B. 拍手称快 屡见不鲜 理直气壮 不可或块
C. 落井下石 层出不穷 义正辞严 缺一不可
D. 落井下石 屡见不鲜 理直气壮 缺一不可
五、写作(60分)
21.请以“在学习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语文【答案】1. D 2. C 3. B
1.【试题答案】D
A项“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错误。“如果……就……”的表述,表明建设之余的人文保护是不会留下“乡痛”的充分条件,作文本表达的是必要条件,同时原文意思不是“建设之余”,而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B项“乡村记忆必须完好保存下来”错误,原文第二段有对“值得保留的乡村记忆基因的甄别”的表述。C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原文最后一段表述的意思是“活化乡村记忆,就是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2【试题答案】C
C项“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可以看出原文并未举例说明甄选的标准,
标签:苏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海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