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82  2019-12-0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2]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第二次大考)语文试题
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他们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样式也不例外。例如《史记》本是史传文学,但因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元杂剧《西厢记》本是敷演故事的戏曲,长亭送别时崔莺莺主唱的套曲,不是优美的抒情诗又是什么?小说《红楼梦》堪称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但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如宝黛爱情等无不写得优美如诗。西方的文艺理论家着意于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的辨析,而中国的艺术家却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通境界津津乐道。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整体上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
(摘编自莫砺锋《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神话传说折射人间现实,先民会将对现实英雄的崇拜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
B.先民对自身创造文化充满自信,因此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的关系。
C.“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脱离现实的诗歌是一定得不到先民的认可的。


浏览完整试题D.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为例,阐述了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B.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基础,然后从古代神话入手展开论述。
C.文章论述人本精神在诗歌和在其他文学样式中的体现时,着墨多少有所不同。
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话传说是对英雄人物的文学表述,但蕴含历史因素,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B.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价值取向使得文学家注重表现情感、书写内心世界。
C.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
D.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记者3月31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纪录。
科考队员是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获此发现的。根据沉积物现场元素测试数据、浅地层和多波束测量资料的综合分析,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发现大范围富稀土沉积,为在该区域深入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和相关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经过科学家前期研究,我国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划分出了4个富稀土成矿带,提出了全球12个深海稀土资源潜在富集调查区,并对全球海底稀土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目前,我国在深海稀土资源的调查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摘编自《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材料二
中国一直无法自主决定稀土的产量、出口额与价格。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平均价格几乎缩水六成。以重要的军工原料碳酸稀土为例,2012年7月包头碳酸稀土价格为6.8万元/吨,而2013年7月其价格下跌至2.7万元/吨,跌幅达到60%,可见中国对价格的调控成效微弱。由于世界高尖端经济与军事工业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出口,因而每当中国试图调控价格或削减出口量时,其他利益攸关国往往联合反对并威胁报复,致使中国不得不在权衡后做出妥协。加之中国国内出口商不计环境成本无序出口,相互恶性竞争,国内稀土产业整合困难,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内外交困,导致定价权旁落。尽管中国积极采取稀土出口配额管理,但实质上仍然无法阻止国内稀土资源大量外流,反而引起稀土走私现象。至今,中国稀土贸易仍处困境之中,贸易劣势仍未得到改善。
(摘编自李宏《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国稀土产业的经济外交策略》)
材料三
主持人:徐光宪院士在七十年代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做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这一理论在今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严纯华:首先,从旧石器、新石器、铜器、铁器时代迄今,从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认识元素本身的发展来说,稀土家族是最后一个被关注的元素家族;其次,过去几十年间,几乎每隔5至10年稀土科技都有重大的发现和技术突破,这些发现和突破不仅促进了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深深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再次,稀土与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能源、环境和信息等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目前稀土采选冶炼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的研究机遇。从稀土研究本身来讲,人类发现稀土至今已有200多年,但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都有待解决。
过去30年,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发达国家依赖中国价廉物美的稀土产品,形成了发达国家在稀土资源开采和分离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断层的局面。目前中国在稀土采选冶炼技术上具有优势,支撑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量,但是在稀土的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中国还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距离,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既有优势,高效利用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快稀土研究的步伐,在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和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方面做出更具价值的探索和成果。
(摘编自《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的领跑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先生访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的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面积150万左右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之后提出了全球12个深海稀土资源潜在富集调查区。
B.在稀土的产量、出口额与价格方面,中国一直无法自主决定,有的稀土价格曾在一年之间跌幅达六成,可以看出中国对价格的调控成效微弱。
C.在众多元素家族之中,稀土家族虽然是最后一个受到关注的,但是过去几十年间稀土科技有重大发现和技术突破,深深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D.发达国家在稀土资源开采和分离上存在人才和技术断层,与它们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有关,这印证了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客观地介绍了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B.国内出口商在稀土出口上的恶性竞争,以及稀土利益攸关国的联合反对与威胁报复,使得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内外交困,导致稀土定价权旁落。
C.解决稀土在采选冶炼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以便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
D.为缩小在稀土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科学家应加快研究步伐,在核心技术方面做出更具价值的探索和成果。
6.发展国内稀土产业,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清 茶
李永生


展开余下试题①野三坡境内有一高山,悬崖绝壁,状如斧劈。山顶有一平台,古上曾建有一座娘娘庙。据说建此庙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难以运送上山,有人便想出用山羊驮运的高招儿。将附近村庄的山羊集中起来,在每只山羊身上拴几块砖瓦,成百上千只山羊边啃食青草边朝山顶移动,远远望去,整个大山犹如下了一层雪,很是壮观。
②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娘娘庙越发变得残破,僧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到清朝光绪年间,只剩一高僧在此修行。高僧法号了凡,已年近八旬,但仍精神矍铄,腰身板直。了凡高僧出家前乃一名医,本就心地善良,出家后更加仁慈,经常义务为百姓治病。他怕乡亲们到山上看病不方便,便每月初一、十五背着药葫芦,骑着毛驴下山巡诊。那毛驴是个早产儿,它母亲生下它便死去了,主人怕养不活它,想丢弃不管。高僧得知,将小毛驴抱到山上,用米汤把它喂活。毛驴个头不大,却长了一个“大门头”,人说这种驴极聪明。
③了凡巡诊,天蒙蒙亮就出发。高僧骑驴,无须手握缰绳,稳坐驴背,仍能手持佛珠念经。毛驴四蹄撒欢,踏得山石“嘚嘚”脆响,人和驴都显出几分精神。
④到了山下村庄,天正好大亮。病家主人早已在路口迎接。高僧下驴进屋,对病人望闻问切。主人回过身,将一捆鲜嫩青草恭恭敬敬地放在驴面前,毛驴便很友好地望望主人,三缕两缕衔起而食,吃得优雅而有气质。吃饱了,高僧也正好从房中走出,主人千恩万谢,高僧双手合十作别,骗腿儿上驴又去了其他病家。
⑤高僧了凡骑驴巡诊,救治山民无数,百姓无不感念他的恩德。有人提出在悬崖绝壁上为其开凿一块巨型“功德碑”,百姓闻讯,无不响应,纷纷捐款。了凡知道后,吓了一跳,喊声“罪过”,骑上毛驴便去阻拦,好说歹说,乡亲们才作罢。
⑥了凡好品茗。高僧脱俗,品茶也极讲究,他一年四季饮的都是绿茶。绿茶的香气最雅致,一壶开水冲进去,那墨绿色的茶叶打着旋儿舒展出一个个透明的气泡,一股幽香能感染一片天地。茶具是一盏成窑五彩小盖盅,雕镂奇绝,一色山水人物,并有草字图印,那是出家前病家送他的,已摩挲得通体发亮。过去,了凡一直用山上的泉水煮茶,后来换成了山下村庄的龙眼井水。了凡第一次接过病家递给他的龙眼井水便眼前一亮。病家把水倒得满满的,水高过杯口,光滑如披了一层缎子面。高僧道声“极品”,喝一口果真比山上泉水更加甘洌。自此之后,了凡便改用龙眼井水煮茶烧饭。
⑦为了凡运水的便是那头大脑门毛驴。
⑧了凡先是领着毛驴下山驮了几次水,然后便决定让毛驴单独去驮。
⑨天未亮,高僧便起床打火烧饭,接着添草加料,把毛驴喂饱,而后在驴身上拴好水桶,目送毛驴下山。
⑩这是毛驴第一次单独下山驮水。毛驴因主人对自己的信任而激动,打着响鼻儿一溜小跑,没多久便来到了井边。这时龙眼井边已聚集了三三两两打水的乡亲。老乡们见了毛驴独自下山,先是一阵惊讶,再望水桶,更为惊奇——桶里边竟放着两张烙饼。人们一下子明白了——高僧要用烙饼换水吃。人们争先恐后地为水桶灌满水,烙饼却没有留下,依旧让毛驴驮回去。高僧为乡亲们办了那么多好事,为他打水也要报酬吗?
⑪第二天,毛驴又来驮水,不过这次桶里的烙饼却变成了四张,乡亲们给桶灌满水后,依旧不肯把烙饼留下,毛驴便原地打转,怎么轰也不走。一老人说:“它一准是上次驮回了烙饼,挨了大师的责怪。”人们只好留下烙饼,毛驴欢快地打个响鼻儿,立即转身上了山。
⑫这以后,毛驴每天都在大清早儿下山,用烙饼换水,谁第一个见到毛驴,谁便拿走烙饼,然后负责给水桶灌水。
⑬毛驴驮水,一直持续了二十年。这天早晨,天上下起了白毛雪。毛驴又下了山,然而身上不见了水桶和烙饼。毛驴见到乡亲们,仰天大叫,四蹄刨击地面,一脸的焦躁与不安。乡亲们心里咯噔一下子,忙朝山上奔……入寺庙,进禅房,见了凡已经坐化了,眼前一盏茶水,也已冰凉。
⑭乡亲们含着泪把毛驴拉下山。大伙一商议,决定轮流养护它,每户一月。到了新家,毛驴拉磨驮柴,任劳任怨。当然,有一件事乡亲们谁都不会忘记,那便是户与户交接时,新主一定会和毛驴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献一杯龙眼井茶。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中通过对高僧、病家主人、毛驴的描述,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三者之间亲切友好、和谐融洽的关系。
B.乡亲们要捐款凿“功德碑”,了凡知道后,吓了一跳,喊声“罪过”就前去阻拦,因为他觉得乡亲们此举妨害了出家人仁德的修炼。
C.了凡第一次接过病家递给他的龙眼井水便眼前一亮,当即觉得用它烧饭比用山上的泉水更好吃,便改用龙眼井水煮茶烧饭。
D.小说两次写到毛驴打响鼻儿,第一次是由于得到了大师的信任,第二次则是由于完成了大师交给的驮水的任务。
8.请简要分析了凡大师的形象特点。(6分)
9.小说中三次写到了毛驴单独下山的情节,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馀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鲁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馀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展开余下试题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初为加官,无职掌,隋唐以后为散官,在元代为从一品。
C.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用于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
D.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军队自卫,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偷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百姓数万人,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以船只资助。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得到谥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5分)
(2)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5分)
(二)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无聊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了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了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落魄、衰老。
D.全诗紧扣“罢郡归洛阳”展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灌注了真情。
15.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描绘出月亮升起和缓慢移动的过程,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3)杜甫在《望岳》一诗中,用“ , ”表现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其南北坡产生一面昏暗、一面明亮的奇异景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语段,完成17~19题。
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消息甫出, 燃爆舆论场。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 ,不下“先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妄自尊大。鸿蒙一开,并不等于 ,用任正非此前的话,就是“我们仍然缺乏良好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更何况,面对“群狼”环伺,( )。
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中华当有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猝然 深思熟虑 万事亨通 切记
B.猝然 谋深计远 万事亨通 谨记
C.顿时 谋深计远 万事大吉 切记
D.顿时 深思熟虑 万事大吉 谨记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B.无论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还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C.无论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华为的抱负。
D.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从中看到了华为的隐忍,华为的坚守与抱负。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突围
B.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突围
C.我们要实现突围,只有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D.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屡见不鲜。然而, ① ,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别脸”过程中,用户的桂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 ② ,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 ③ 。
21.下面是某班主任在迎新生师生座谈会上发言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班的任课教师个个都是精英。语文老师在教学上颇有建树,今年又成功忝列特级教师,成为我们学校的骄傲。数学老师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其教法被其他老师纷纷效尤。英语老师不光课教得好,还是位作家,今天他为大家送上他的新书,请大家笑纳。音乐老师歌声悠扬,稍后她将为大家献丑唱一首歌,请大家欣赏。最后希望大家在座谈会上不吝赐教,畅所欲言即可。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云南省的一位扶贫干部“狠怼”贫困户的视频火了。视频里,这位干部对贫困户说:“幸福不是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大房子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吗?”
对此,有网友说“讲得好”“有道理”;也有网友不以为然:大道理谁不会讲?农产品价格低廉,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忙到头,累死累活也发不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南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