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26  2019-12-0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6]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级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默写题(本题共1小题,16分)
1.补写空缺部分。(16分)
(1)《登高》中,身处他乡的杜甫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表明自己身体不佳、寂寞孤苦的两句是: , 。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李煜感慨故国的宫殿应该还在,而所怀念的人已经衰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拓跋焘的行宫外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6)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高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劝学》中荀子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本题共3小题,6分)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了一只鸡蛋,李婶吵得口干舌燥,卖鸡蛋的小贩更是当仁不让,声音越来越高。
B.过去的很多人认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我们的文化腾飞就倚马可待。
C.这些打着私营企业家旗号的人鱼目混珠,其中有真正干一番事业的,也不乏骗子。
D.经济学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能减少交易中的阻力,就有可观的经济收益。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代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执一词,共同协商,很快起草出新方案。
B.昨日,警方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缘木求鱼,终于找到了制造假冒名酒的窝点。
C.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具有超轶绝尘、独具一格的神韵,一般的画家难以望其项背。
D.为拯救惨淡经营的摩天轮管理公司,马来西亚旅游部掏钱买下了五十万张门票。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B.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C.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D.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14分)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景翳翳以将入 景物 聊乘化以归尽 顺随
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小步快走 穷且益坚 困厄
C.而御六气之辩 区别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比得上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怜惜 门衰祚薄 福分


浏览完整试题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一样的一项是(2分)
A.云无心以出岫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定乎内外之分 彼且恶乎待哉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控蛮荆而引瓯越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②乐琴书以消忧 ③徐孺下陈蕃之榻 ④襟三江而带五湖 ⑤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⑥梓泽丘墟 ⑦而后乃今将图南 ⑧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⑨则刘病日笃 ⑩窜梁鸿于海曲 ⑪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④/③⑤⑪/⑥⑦⑩/⑧⑨
B.①⑥⑦/②④/③⑩⑪/⑤⑧⑨
C.①⑥/②④/③⑤⑧⑨/⑦⑩⑪
D.①⑦/②④⑩/③⑤⑪/⑥⑧⑨
8.从句式特征看,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既自以心为形役 ④复驾言兮焉求 ⑤访风景于崇阿 ⑥彼且奚适也 ⑦南冥者,天池也 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⑩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①④/②⑦/③⑧⑩/⑤⑥⑨
B.①⑥/②⑦/③⑤⑨/④⑧⑩
C.①④/②③⑩/⑤⑥⑧/⑦⑨
D.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⑩/⑦
9.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3分)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岖,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对樊泽取代贾耽为帅之事,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他,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让他们住在城外,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他们,李纳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5分)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5分)
五、课外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①梦,凫雁满回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杜陵:地在长安,此指长安。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诗三四句中的“鸡声”、“月”、“霜”照应了标题中的“早行”: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时上路,然而铺满清霜的板桥上已有了先行客人的足迹。
B.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温庭筠想起了梦中故乡杜陵回塘水暖,野鸭自得其乐的场景。“杜陵” 之梦与“早行”之景,虚实相生,首尾照应,情脉通贯。
C.诗人王禹偁骑马穿行于山间小路,悠然自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春日山村晚晴图,充分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D.王诗第三联 “胭脂”与“白雪”对举:棠梨叶红艳似火,荞麦花开如雪,给读者带来唯美的视觉感受,第四联情绪由悠然转为怅然,拓深了诗意。


展开余下试题15.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6分)

六、课内现代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这里关键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摘编自《说“木叶”》)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诗歌中遇见“树叶”的时候会简称之为“叶”,可能是因为诗人追求文字洗炼的缘故。
B.要解释为什么“木”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就必须要涉及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的问题。
C.“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它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秋天的树叶。
D.“木”与“树”在概念上的差别不很大,但在艺术形象领域“木”的价值比“树”要更大。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历代诗人们受诗句“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影响,都选择用“木叶”来创造出关于秋天的名句。
B. 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发现隐藏在文字概念背后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C. 古诗中“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出现的,因此“树”的概念一直左右“木叶”的形象。
D. 诗人如果想要表现夏天树木枝繁叶茂,浓阴密密层层的景象,就不会选用“木”或“木叶”。
18.结合文本具体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3分)
19.下列对小说《桥边的老人》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我”的出现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D.小说叙述者让人物自己对话而不作判断,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这种叙述腔调体现的正是海明威小说沉潜内敛的风格。
20.下列跟小说话题有关的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叙事的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老人与海》就属于全知视角,叙事人对老人的行为和心理都了如指掌,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局都清清楚楚。
B.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约束,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因而其视角是全知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无论是林冲还是李小二的视角都是全知的。
C.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它是某一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炮兽》中人与大炮搏斗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景描写。
D.揭示人物的性格是小说场景的功能之一,空间——场景会显示出人物的身份、地位、趣味、性格等,《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就揭示了其主人封建保守、思想僵化的特点。
21.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5分)
七、课外小说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4题。
扎满鲜花的吊桥
阿成
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车站。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
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清冽而湛凉。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迭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于是,便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这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城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那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到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那时姑姑已经20岁了。20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不像现在这个宽容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40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很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美人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第一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于是,姑姑便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那时候姑姑只有18岁。两年后,姑姑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了。
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瑰、野菊花和达子香。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


展开余下试题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江而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
这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
有时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个个花环,卖给那些来这里度假的洋女人……
日月如梭,光阴如箭。蚂蚁河的水越发地瘦了,越发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沟里的窄窄一束,坡镇人甚至可以赤着脚趟过去了。
那座绳索桥已经不见了,似乎已无存在的必要了。每逢周末的旅游列车早就停了,过去的一切恍如梦境了。
姑姑仍然住在蚂蚁河南岸的那幢铁路房里。姑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壮实得像头牛,他完全有力气养活姑姑了。
姑姑老了,已经是满头的银丝了。每逢天清气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个小篮子,去阳光灿烂的南山坡采野花。
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旷无人。年迈的姑姑把采来的芍药、玫瑰、野菊花,扎成一个绚丽的花环,然后戴在自己头上。
南山坡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姑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也有一个女人的绚丽而温馨的梦啊……
一次,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了他的父亲。
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起来……
儿子望着窗外,望着那开满鲜花的南山,长长地叹气了。
(选自阿成《扎满鲜花的吊桥》)
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品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不仅表现了姑姑聪慧,也表现了她的顽强,对命运的不屈服。
B.作品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结尾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是一种长久潜藏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苍凉的况味。
C.作品的结尾写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他的父亲,这一内容是文本故事的合理发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
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难的生活泯灭不了美。
23.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24.作品多处写到“绳索桥”和“南山坡的野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八、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除它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关注,但中学生小郭却注意了,他希望找到解决办法。于是他邀请几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并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学了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
尽管小郭因此学业成绩波动,但他们还是赢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学校也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创新型实验室。每天课后他们就戴着口罩,在实验室与粉笔灰“亲密接触”,测量粉笔灰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坚持反复实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的成果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丘成桐科学奖铜奖。
小郭团队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级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默写题(每空1分,共16分)
1.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二、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共6分)
2.(2分)D(“颠扑不破”强调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等。A项“当仁不让”强调遇到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用于此处不合适。B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此处可改为“指日可待”。C项“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此处可改为“鱼龙混杂”。)
3.(2分)C(“望其项背”指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A项“各执一词”强调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此处可改为“各抒己见”。B项“缘木求鱼”原意指顺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此处可改为“顺藤摸瓜”。D项“惨淡经营”强调苦心规划,苦心经营,并非指生意惨淡。)
4.(2分)D(A项,柳宗元字子厚,柳屯田是柳永,且“屯田员外郎”是他的官职;B项,期,穿一周年丧服;C项,月份的顺序是孟、仲、季,兄弟之间的排行是伯、仲、叔、季。)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4分)
5.(2分)B(A项,景:日光; C项,辩:通“变”,变化;比:合;D项,矜:自夸。)
6.(2分)C(A项,以,前句中连词表修饰,后句中为介词,用;B项,乎,前句中相当于介词“于”,后句中为助词;C项,之,都是动词,到;D项,而,前句中连词表并列,后句中连词表转折。)
7.(2分)B(①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②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③下,使动用法,使……放下;④带,意动用法,以……为带;⑤上,名词作状语,向上;⑥丘墟,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⑦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⑧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⑨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⑩窜,使动用法,使……逃。)
8.(2分)D(①宾语前置句;②状语后置句;③被动句;④宾语前置句;⑤状语后置句;⑥宾语前置句;⑦判断句;⑧被动句;⑨状语后置句;⑩被动句。)
9.(1)(3分)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即使这样,仍然还有他没有树立的。(“数数然”、“ 虽然”、“ 树”,每点1分,共3分。)
(2)(3分)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疾病”、“不行”、“ 成立”,每点1分,共3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6分)
10.(2分)D
11.(2分)D(平民死去没有谥号。)
12.(2分)D(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不对,根据倒数第二段句意,应该是贾耽主动去向来唐朝的四方之使,以及唐朝出使他国的使者询问各国的地理形势、土地物产等情况。)
13.(10分)(1)(5分)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故事,按照旧例,1分;居守,守在城中,1分;以耽善射,因为贾耽擅长射箭,1分;优诏,褒奖的诏书,优待的诏书,1分;许猎近郊,允许他在近郊打猎,省略“于”,1分。)(2)(5分)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