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10  2019-12-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0]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年下学期(12月)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文
考生注意:
1. 本试题共分为22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请注意卷面的整洁,从每一次考试开始做起。
2. 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卷请妥善保管。
3. 请牢记:做一个有温度,有趣味的语文学习者!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包括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 从我国绘画史上看,历唐以后,从五代至宋、元,山水画高度发展,画论也相应地开始触及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一节中.曾有关于',意的说法.但没有涉及意与象的关系问题。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时期.山水画理论也日趋形成。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在山水画的创作和鉴赏中,开始具体地阐发了 •'意这一概念,并说“境界已熟,心乎以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可以看出郭熙已经接触到山水画意境范畴的问题。元代山水画,在主观意兴表达方面.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但在画论中都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意境”的概念。至明代萱有光,才在其所撰的《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词。他不仅发展了荆浩的•'真景”说而提出实境”、真境、,'神境''论,而且还对郭熙所触及到的“意''与“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发挥,已经论述到山水画“境''范畴的一些问题。可以说•山水画意境说,是从萱有光开始正式提出。以后明、清两代画论中,对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进一步阐发,构成了我国古典山水画论中的意境理论。
② 在山水画的具体创作时.要营造什么样的意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精心地构思、立意.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构思是指作者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它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将生活素材在头脑里加工成全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它包括立意、选材、确定表现形式等,其核心内容是立意为象,即确定作品表现的主题,而主题内容各式各样.有的简古,有的奇幻,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淋漓.有的雄厚,有的情逸.有的余味 ……不论何种意境的营造需经历一个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过程。当然要想达到最高境界,除了作者必须具备的绘画技巧外.还要有一定的先天禀赋和“功夫在诗外”的修炼和积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高构思、立意能力的根本途径。
③ 纵观历代名作,留白成了创建意境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山水画在意境层面上的另一个升华。创造画之意境的手法有很多,运用这些手法是为了加强空间境想的感染力。留白就是造成这种感染力的手段之一,它留给观者再创造的空间。宋代的扇画中空白几乎占了画面的一半以上。如《秋林水鸟》《岩关古寺》,前者画的水畔一角,既没画水,也没有交待对崖,作者画的是山岫一隅,既没有画远山,也没画云雾,但使观画者并不感到缺少什么,反而能产生远远超出画面的联想。画是空间艺术,在动态和静态的描绘中多以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一直在生着,动着,在谐和而有规律的状态中活动着,使画面产生美学上的价值和观赏性。留白成了山水画的一种特殊语言,山水画在平远、深远、高远的空间建构中,不自觉的使留白成了创设趣味和意境的重要元素。


浏览完整试题1.下面表述,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A. 意境就是意与象的关系问题,是其二者的高度统一。
B. “意”的概念在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画论中首次出现。
C. 意境这一概念在明、清两代的画论中得到进一步阐发并形成理论。
D. 明代山水画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意境”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
2.下面对意境的构造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山水画意境的构思和立意是决定这幅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B. 构思艺术作品的意境时,部分作品的营造需经历一个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过程。
C. 意境构造的实质就是一幅山水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入胜,情景交融,任何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D. 意境营造的最高境界,最根本的是艺术家自身大量的实践和内心的情思构设。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画是空间艺术,自古至今的画家们对意境的追求使留白成了创设趣味和意境的重要元素。
B. 留白是山水画家增强自己画作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给观赏者以无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C. 郭熙具体阐发了“意”,而笆有光则进一步论述了“境”,从而正式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说。
D. 本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以及其意境构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684亿元!11月12日零时,这个巨大的数字出现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夭猫 “双11”媒体中心的数据大屏上。2684亿元已超过2018年,'双11”全天成交额。
在京东,''超越”同样是关键词。11日14时37分,“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794 亿元,超过2018年同期。
在苏宁,1分钟,苏宁家电数码类产品销售破10亿元。截至11日12时,苏宁易购线上订单总量同比增长86%。
“双11电商大促展现出了消费潜力释放的巨大空间,也显示着消费升级的强大动力。随着人、货、场关系的重构,强劲的新消费浪潮扑面而来。
(《经济日报》)材料二 “双11”电商大促,是对消费互联网包括物流、支付乃至供应链、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一年一度的大考,每一年的峰值成为下一年的常态,新技术不仅成为数字经济推陈出新的“土壤,也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支点。
物流是其中最鲜明的写照。今年截至11日下午4时33分,天猫“双11物流订单量已经突破了10亿。菜鸟网络总裁万霖表示,应对物流“大考”,堆资源早已过时,现在的核心是如何利用数字化让整个物流网络进一步创新和升级。
在菜鸟,80余台智能化仓储机器人为“双11”提供服务,它们依靠二维码视觉惯性导航,自如地穿行在仓库中工作,比人工拣选效率提升两倍。新的物联网设备帮助快递仓里的库工们“鸟枪换炮,在单量翻倍的情况下,出库时效可以缩短1.5天。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鸿钧这样评价:“千亿订单和流量洪峰背后体现的是高度复杂又协调的操作系统,'双11'电商大促展现的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多产业支撑体系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基础。
(经济日报一中国经济网)材料三消费者想买什么,企业就造什么,两者高效对接,催生出海量商机,推动中国制造不断创新升级。有趣的创意产品、有料的高科技新品、有品的个性定制纷纷涌现,成就一片生机勃勃的市场蓝海。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商经济,正在日益促使新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满足海量消费需求,需要完善的产业能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推进,激发出更大的内需空间。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为百姓满足消费需求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双11走过11年,中国市场也在不断进化,消费与供给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经济过程,而是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将线上消费与现实生产连通,进而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匹配,满足人们更加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需求。
数字化变革,让供需对接的效率极大提升。科技应用创新,为构建中国内需驱动型经济赋能。科技赋能消费的优势在中国日益凸显。今年的天猫“双11订单峰值超54万笔/秒,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云操作系统,成功支撑了这一全球最大规模的流量洪峰。“物流天眼”,移动闪付,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品防伪溯源等创新应用.让交易更加便利和安全。未来,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智慧型零售,智能消费、绿色消费都将成为新趋势,助推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从两端施力,拉动消费,优化供给,不断激发消费潜能;从中间施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让供需对接更加便利精准……双11所折射的,是中国内需为经济带来的澎湃动力,体现出中国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的深刻转型,彰显出中国市场的蓬勃生机和中国人驾驭发展的智慧与创新。
(新华国际时评)
4.下列对材料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双11”当天,天猫、京东、苏宁的销售额都超越了2018年“双11”全天成交额。
B. “双11”电商大促展现出了消费潜力释放的巨大空间,也显示着消费升级的强大动力。
C. 中国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双11”电商大促展现的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多产业支撑体系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的基础。
D. 消费者想买什么,企业就造什么,而满足消费者的海量消费需求,则需要完善的产业能力支撑。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材料一的一系列数字表明,今年的“双11”当天,各大电商的成交额再创新高,展现出了消费潜力释放的巨大空间。
B. 材料二说明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成为数字经济推陈出新的“土壤”,也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支点。
C. 材料三表明消费和供给只有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才能满足人们更加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需求。
D. “双11”所折射的是中国内需为经济带来的澎湃动力,体现出中国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 的深刻转型,彰显出中国市场的蓬勃生机和中国人驾驭发展的智慧与创新。


展开余下试题6.请结合材料分析,满足消费者的海量消费需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努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包括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①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②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麋[麋:m门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③ 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④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ckboard (林国达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⑤ 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肖珊,曾问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分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课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
⑥ 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像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
⑦ 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肖荻),住在金鸡巷。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提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⑧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⑨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很高,精于签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⑩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⑪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有趣”是全篇之“眼”,全文围绕这两个字生发、展开。作者选择了多件事,从外到内,由形及神,反反复复,不厌其繁地来突出金岳霖先生。“真”性情是他个性的表象;“有趣”才是他精神世界的“精髓”。
B. 全文以恬淡作底蕴,克制而有神采,内敛而不宣泄。文中时有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闲笔”,增添了文章的意趣,体现了散文的散之美。
C. 文章结尾部分“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写”,与开头“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遥相呼应,首尾圆合,浅白的文字背后隐含了一种淡淡的“苦味”。


展开余下试题D. 本文作者运用细节描写与细节刻画表现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个性。平而不淡,小中见大。
8. 请概括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6分)
9.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金岳霖先生》,通过“有趣”的情节与细节,塑造了一个站在这些情节与细节背后的高大的人物形象与其精神世界。探讨:“有趣”的细节与“真”性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并结合文本试作解释:什么是“一花一世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①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 ••绿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以迭更A建麦*上旻四於星很空旦直艮业还冬竺秘全寝M ?今人有大功而击五芸莅疏若注厂
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该宗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节选)
①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普务我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据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荆轲刺秦王》节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与课文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B.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C.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D.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季,此处指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有时它也被用来指季节的排序,如季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B. 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C. 东向,是宴席四面座位中最尊的座位,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从座位安排可以看出刘邦与项羽双方力量的悬殊,及项羽的自高自大。
D.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世家》。《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组成。“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勋贵及特殊人物,“列传”叙各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项羽在听到项伯为刘邦说好话后,反应并不强烈,主要是因为说话的是自己的叔父,不好反驳。
B. 刘邦为化解危机,明知去鸿门可能一去不复返,但也从容地跟着一百多人前去赴宴。宴会上,以臣自称,甘居下位。
C. 张良将项伯告诉他的话详细地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急忙向张良询问怎么办,足见沛公当时是束手无策的。
D. 在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王下决心杀刘邦,但项羽默然不应,于是范增安排项庄以向项王祝寿的名义进入宴会,趁机舞剑,击杀沛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分)
译文:
(2)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分)
译文:
(3)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据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①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制造精致。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装饰华美。结,张挂。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②阿阁: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③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即杞梁殖,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两句是说,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高耸入云。由高楼起笔给人一种高不可及的突兀感,同时不论在空间还是感觉上都造成了一种隔绝的状态。
B.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后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如此凄婉的歌曲呢?莫非是杞梁妻吗?
C.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两句中“商”为古代音乐七音之一,“清商”写出乐曲特点,音调清越;“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D.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两句是说,我最哀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悲,知音难觅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
15. 请赏析这首诗歌是如何摹写音乐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在《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五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