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583 2019-12-1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3]
备战2020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14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中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考查内容。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预计2018年中考对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考查仍会加强,而考生应给予重视。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溪上遇雨(其二)
唐•崔道融①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②明。
【注】①崔道融:晚唐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②晚照:夕阳的余晖。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咏夏雨,既无任何寓意,也非作者心境的写照,但富有生活情趣。
B.全诗描绘了一幅雨势迅猛、雨脚不定的夏雨图。
C.一会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会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写出了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景。
D.以从容“坐看”云起着笔,而用“忽惊”“却是”跌宕转折,直接描写出夏雨的急骤。
2.试分析“坐看黑云衔猛雨”中“衔”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D
2.“衔”字将黑云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雨从云生的景象。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D项,理解不正确,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预料。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衔”字将黑云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雨从云生的景象。
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解析】题干要求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夕阳返照江面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如: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浏览完整试题
4.【浙江省温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途经造口壁写的。他想起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太后情急下,连夜赶路,一路上百姓逃难的情景,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此诗歌。
谈谈对(乙)词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诗人是有坚定的报国之志的,所以,这句表面上是实写诗人自己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仍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其实暗喻自己的报国之志非常的坚定,有百折不回的意志,也有像那浩浩荡荡江水最后能冲破阻碍,获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解析】解答此题一是从字面去理解,水向东流是自然规律,二是从语句的寓意上去理解,围绕规律的作用引发的联想,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作答。
5.【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18届九年级4月份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歌末句用“闲”表现“中庭栀子花”,很有意味,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闲”以拟人的手法表现花闲在中庭,无人欣赏采撷。从侧面表现了人们因农事而忙,无暇赏花的情景。传达出山村生活的忙碌、悠然与安闲。(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栀子花又名“同心花”,是爱情的象征。“闲”字将栀子花人格化,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
名师点睛
1.抓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中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
2.抓形容词。考生要注意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和活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中的“轻”,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本不可触的梦有了重量,堪称妙绝。
3.抓数量词。诗(词)人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唐代诗人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4.抓表颜色的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对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到渔家
张 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从景和情的关系角度,赏析最后一句。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阮 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1.【2019年中考浙江温州卷】古诗阅读。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面拍摄 (1)______ 水流声、鹧鸪声 (2)______
2.【2019年中考浙江金华卷】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年中考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4.【2019年中考四川凉山州卷】阅读《如梦令》,按要求回答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鷺。
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闯关检测
1.“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境况?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贫寒交困的境况。“瓢弃樽无绿”,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中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似”是诗人对温暖渴望后产生的幻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瓢弃樽无绿”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绿”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炉存火似红”写炉火燃尽的景象,“火似红”是作者的想象,这是出于他对温暖的渴求。
2.这首诗语言浅切流畅,活泼圆转。最后一句“春风动草衣”尤为传神。正焦急等待主人归来的诗人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找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好像是诗人等待已久的主人回来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这一句形象生动,语调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谊。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某一句的语言表达效果进行赏析。这首诗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江口,时值潮涨,潮水侵入了柴门。诗人欲投宿,在柴门外窥望,却发现主人尚未回来。诗人只好在屋外等待。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明夜已降临。“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鱼的辛苦。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好像是屋子的主人回来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语调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也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谊。
3.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解析】本题考查从抒情方式的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愁思倍加之时,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从抒情方式上看,属于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情感之切之深。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离愁”比作乱丝整理不清,让抽象情感形象化,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去国离乡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离愁是本体,喻体没有出现。“丝”“思”谐音,以“丝”为喻,但从“剪不断,理还乱”看出喻体是丝线。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离愁比喻为丝线,这就把抽象的离愁形象化了,表现了作者的离愁之深。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5.“一双”“两行”分别写燕子成双、征雁成队,借此反衬作者的孤独,抒发了作者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先调动知识储备,联想使用数量词的好处;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内容阐述表达效果。注意要联系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
1.(1)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解析】(1)描绘诗歌画面时,要抓住句子中的时间、地点以及景物,再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结合句子意思,用简练通顺语言表达出来。本诗写雨后溪浊如泥,客官赶路匆匆。山中驿馆空寂,好在周遭有鹧鸪啼鸣,空山鸟语,有色有声。本诗抓住“溪水色、阴云、楚客行、鹧鸪啼”描述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理解诗歌大意,看看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根据意象的特点来分析意境。诗中写“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独自一人,渐行渐远”这样的画面给人萧瑟、清冷、悲凉的感受。“水流声、鹧鸪声”“渐行渐远的远景”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孤独落寞、凄清悲苦的心境。
2.吴音渐已变儿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
3.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赏析词句。“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中的“斜倚”:向后靠或向后倾斜。“笑傲”:潇洒,洒脱,从容,不羁,不拘细节。这两个词都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生动传神地刻画兰花悄然开放、灿烂绽放、笑迎春风的情态。表现了兰花“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的特点和高贵品质。
4.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语言平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据此作答即可。
上一篇:
备战2020浙江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下一篇:
备战2020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备战2020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