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696 2019-12-1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6]
备战2020浙江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专题06 诗歌鉴赏(解析版)
【2019•浙江金华、义乌、丽水卷】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吴音渐已变儿童
【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 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
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时。 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 对仗工稳,风格清雄。 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 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 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 既表达 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19•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答案】 清幽恬静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2019•浙江温州卷】古诗阅读。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浏览完整试题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面拍摄 (1)______ 水流声、鹧鸪声 (2)______
【答案】(1)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解析】(1) 描绘诗歌画面时,要抓住句子中的时间、地点以及景物,再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结合句子意思,用简练通顺语言表达出来。本诗写雨后溪浊如泥,客官赶路匆匆。山中驿馆空寂,好在周遭有鹧鸪啼鸣,空山鸟语,有色有声。本诗抓住“溪水色、阴云、楚客行、鹧鸪啼”描述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理解诗歌大意,看看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根据意象的特点来分析意境。诗中写“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独自一人,渐行渐远”这样的画面给人萧瑟、清冷、悲凉的感受。“水流声、鹧鸪声”“渐行渐远的远景”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孤独落寞、凄清悲苦的心境。
【2019•浙江衢州卷】诗歌鉴赏
文学作品阅读
鸟 笼
非马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鸟
笼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加点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
示例:分行让“门”字凸显出来,吸引读者凝视这个字,让读者产生种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这道“门”仿佛一副枷锁,而“门”字中间的空白又像是广阔的天空,鸟儿在笼子里一定久久地注视过它,眼中满是向往与绝望。
【答案】示例1:诗歌的分行和跨行,让“走”字独立成段。凝视这个字,“走”字四周皆空,与笼子里的狭小形成对比,让人想象鸟儿挣脱牢笼,飞向天空的样子,也许翅膀有些僵硬,也许飞行的姿态不够完美,但投向自由的心情如此急切。“走”字四周的宽广空间也让联想的时间延长——人一直注视着鸟儿飞走的过程,在久久的凝望中体验鸟儿重获自由的欣喜。
示例2:诗歌的分行,让“鸟”字独立成段。在对前一句“把自由/还给”的期待中,“鸟”字凌空而出,无羁无绊。凝视这个字,让人产生联想:得到自由的鸟儿会怎样?是呼吸自由的空气,张望四周,还是梳理羽毛,准备振翅飞向自己的天空?读者内心的欣喜与鸟儿一般不禁也想到,自己是否也该挣脱羁绊脱笼而去。
【解析】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要求,仿照示例,结合诗歌内容及形式可知加点诗句均为单字成段,“走”字四周空旷,范围广阔,与“笼”对比,突出“笼”的压迫感,结合语境,犹如飞鸟离开笼子的束缚,在广阔的天空翱翔;“写”字单独成句,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照前面的自由,不再受任何约束,可以自在的飞翔,同时也联想到作者是否也渴望这样的自由。据此作答即可。
【2019•浙江衢州卷】古诗文阅读
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答案】示例1: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
示例2: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枕石》中的钟磬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磬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
示例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
【解析】
考查通过对比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全诗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其中。首联从“入古寺”“见高林”写起,点明游寺的时间,烘托幽深的气氛,颔联写踏竹径,到进禅房,抓住山寺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的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诗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个幽静、高远的境界。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枕石》是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世称“景逸先生”,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高攀龙所写的一首诗,整首诗写的行云流水,读来令人享受。全诗描写了诗人醉心于这晚景之中,倾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超脱自然,游走在自己的悠闲境况之后。据此作答即可。
【2019•浙江宁波卷】古诗阅读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
【答案】
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展开余下试题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牧童词》中,起首二句,袭用民歌的曲调,写了牧童早晚的行踪,这是远景中的牧童身影;下面开始写近影:春雨如丝,无声地滋润大地。诗人仿佛是看到出林的牧童披起了蓑衣,才感觉到空中已经飘起了雨丝。一个“细”字,准确地抓了春雨的特征。下一句没有写人,写的是笛声。“卧吹二字,使人分明想见到仰卧在莎草中牧童天真,快乐的模样。悠扬的笛声,又使人体会到山谷中的清幽宁静。“莎草绿’’照应了前面的“春雨细,使人感到山村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和谐、恬淡、清新和充满生机。最后二句,是牧童正面形象的特写。憨顽的放牛娃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全副武装的勇士模样,“不怕猛虎欺黄犊更是一语点出山中牧童那种勇敢无畏的强俘性格。诗人用那生动的笔触,以一种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山中牧童图。那清新、活泼,近乎口语化的语言,更使全诗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牧童》的翻译为:牧童自由自在地骑在牛背上,在青山绿草的广阔大地上,在春风细雨滋润的气候中,披着蓑衣,吹着短笛,悠闲自在。早晨牧童迎着日出唱着歌儿外出放牧,傍晚踏着月光拍着节拍归来,还有什么人能必得上牧童啊,心无牵绊,欢乐舒畅,塑造了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牧童形象。以上内容是对这两首古诗的分析,至于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是一样还是不一样,结合上述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2019•浙江绍兴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诗以见性】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②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注释】①稔(rěn):谷物成熟。②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③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
【答案】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大意后具体分析诗句即可作答。如“谷亭渡口麦初熟”“眼前颗粒皆珠玉”描绘的是谷物丰收。“绿野黄云绕茅屋”写的是乡村景美。“筑场老子酒半醺”是写乡风淳朴。“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是写平和祥乐。这些都是诗人“喜而作歌”的原因。
【2019•浙江湖州卷】古诗阅读。
奉诚园①闻笛
(唐)窦牟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②泪,满目山阳笛③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④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释)①奉诚园: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
②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
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
④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答案】《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窦牟诗的意思“马燧就像楚庄王和丙吉那样仁厚贤良,我拨开荒草前来寻访这位先贤的遗迹。秋风中传来的阵阵笛声让人留下泪水,此时的我不禁深深地怀念着先贤马燧。”首句就是通过这两个典型的故事,刻画出一个目光远大、胸次宽广的人物形象。“欲披荒草访遗尘”,咏凭吊事兼写出旧园遗址的荒凉。“朱缨”“锦茵”与“荒草”“遗尘”的对照,突出了一种今昔盛衰之感。“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是,写景抒情,秋风、园苑,是眼前景;闻笛、下泪,是眼前事。但谓之“山阳笛”、“西园泪”,就赋予笛、泪以特定感情内容,限制同时又丰富了诗意的内涵。通过笛声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赵孟頫诗结合注释“湖州人,宋王室后裔”分析。采用了“后庭花”的典故,《后庭花》为陈后主所做,被称为“亡国之音”。“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2019•浙江台州卷】诗歌阅读
卢溪别人
(唐)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南行别弟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流放岭南与弟相别之作。
这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南行别弟》用“江水”烘托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作别时内心的悲愤、伤感、凄凉、孤寂之情。《卢溪别人》中把自己比作“溪水”,像溪水一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还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卢溪别人》把溪水北流说成追随友人北去,流露自己不能陪同之憾;“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即景寓情,用花落无声比喻临别时相对无语,表达了贬谪途中的失意。
【2018•浙江嘉兴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答案】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展开余下试题
【2018•浙江湖州卷】古诗阅读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 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答案】C 理由:⑴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⑵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⑶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诗歌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两篇诗歌的内容及体会作者情感,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从内容、情感角度看《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是C项,相同之处: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都是动人的春景,都写出春天的美好,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2018•浙江金华、丽水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遣 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3.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②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答案】 泛 野花落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颔联中的“野花落”对应着“春水生”。
4.《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答案】 幽居郊野,资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闲适与从容的心情。
【2018•浙江宁波卷】诗歌鉴赏。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5.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答案】 “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解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 本题从词语“一夜”“遍”等词语的表达效果上分析。
6.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C
【解析】 考查对诗文意境的理解。作者写这首词,意在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惊喜和对春天的美好景致的赞美。 所以说写“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的说法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C。
【2018•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蝶:蝴蝶。
5.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答案】 “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 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 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6.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答案】 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 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2018•浙江温州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同州①端午
(唐)殷尧藩②
鹤发③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②殷尧藩:浙江嘉兴人。③鹤发:白发。
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缝端午,乡愁满腹。“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韵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解析】揣摩诗人的情感。题干已经给出“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所以可以从这两点入手分析。“鹤发”指白发,诗歌这个意象大都流露出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本诗“鹤发”与“儿童”形成巨大的年龄差异,更加深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伤。也可看标题“同州端午”,可知作者漂泊异乡。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韶光易逝的感慨。
【2018•浙江衢州卷】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上一篇: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之诗歌鉴赏
下一篇:
备战2020浙江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备战2020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