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69  2019-12-3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9]
甘肃矢远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靖远四中2019-2020学年12月考试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世纪中国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②“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中华民族有一脉相乘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画也不列外。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周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③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的逻辑。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就相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中国画创新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使用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水彩、素描的样子,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
④真正意义上的求“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这都要求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张大千的“泼彩”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审美,又有立足中国画传统的核心要义进行的创新转化,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守”与“变”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刚健、淳雅”的精神追求,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范。中国画的“守”与“变”,保持着中国画特有的轨迹、精神和面貌,也包含着对当代审美的追求,指导着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洪潮《中国画的“守”与“变”,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守”主要指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对提升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B.中国画贯穿着“守”与“变”,在不断地探索中造就了独特的风格,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C.中国画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即既要表现精神追求,又要在笔墨法度中彰显审美意蕴。
D.“变”主要指中国绘画要融入时代精神、借鉴外来艺术,进而进行艺术创新转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文章用了例证法,举反面例子论述只有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才能展现中国画的魅力。
B.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以突出中国画有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
C.围绕“守”与“变”,文章阐发了内涵,提出了做法,探索了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道路。
D.文章论证求“变”时,先从两方面阐明含义,然后论述两方面关系,再举例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宋山水画变得气象萧疏,境界狭小,折射出南宋国土沦丧、国力衰弱的社会现实。
B.“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构成了中国画的文化特质。
C.中国画家只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就能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D.当代画家机械求变,虽然使用中国画工具,但失去中国画的神韵,不可能取得成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一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么一个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徐美红的到来,简直等于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手,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
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性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劈劈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是因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出发找猪去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出去了?你去吧,你想上哪儿上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一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4.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更重视一头猪,是因为“我”与徐美红之间的感情还不够深。
B、徐美红因大意放跑了猪而离去,只是偶然事件的引发;如果不放跑了猪,全家人不因都去找猪而冷落了徐美红,她就不可能离去。
C、在“母亲”的心里,家里的财产高于一切,所以,在猪与儿媳之间,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猪。
D、小说以家常的、平淡的叙述口吻讲述这个“爱情遗憾”的故事,实际上是以小见大,表现我国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5.徐美红的离去是偶然,也是必然,文中有哪些伏笔?(5分)
6.有评论者说,徐美红的离去是必然的,请从小说主题方面结合文本对此进行探究,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展开余下试题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7.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3分)(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9.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摧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史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陈以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家大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蓄默然去/裕邸乃安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殿试后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D.谥,古人死后,为评价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有美谥、恶谥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深得信任,频获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实行。


展开余下试题D.陈以勤洞察局势,不恋官位。他与高拱是旧僚,与赵贞吉是同乡,参与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0分)
一剪梅
刘克庄①
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缊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屡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刘禹锡自比,自称“刘郎”。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缊:用乱麻束成火把。
14. “天寒路滑马蹄僵”中的“僵”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4分)
15. 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 ”,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 ”,想要登仙而去。
(2)《登高》中“ , 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拼爹游戏”肆意上演,教育公平被踩在脚下,大学精神被无情玷污,这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②吕晓萌前两次考试没进前十名,心里很郁闷,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她终于力挽狂澜,考了全校第三名。
③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④反腐败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既要旗帜鲜明、坚决惩治,又需要瞻前顾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⑤民调显示,朱立伦与蔡英文分别是国民党、民进党支持度最高的人选,而两人的民意支持度不分轩轾,都获得42%的民众的支持。
⑥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应该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中非语言信息的差异,注重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会接受、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
B奥巴马分享歌单爆红,音乐家和文学批评家都以“情感强烈”来描述奥巴马的选择,而音乐服务商笑称想签下他。
C.欧洲安全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以默克尔为首的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实施宽松的移民政策,导致穆斯林大量涌入造成的。
D.面对严峻汛情,国家防总副总指挥陈雷强调,各地有关部门要加强巡堤查险工作,避免大江大河不发生溃口性重大险情。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热浪翻滚的酷暑天气,朋友特意做了拿手菜“凤鹅烧冬瓜汤”招待我们,并不断嘱咐:“你家小女最爱吃这道菜了,一定要带孩子来呀!”
B.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
C.公司经理给开发部门开会时说:“我们要借重自己在市场上关于投资的专业知识,来发现不同领域的投资方向,以达到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目的。”
D.如今人的“网行”和文的“网行”都是“无人驾驶”般潜行,心下感慨不知不觉换了人间。鄙人虽廉颇老矣,好在尚能饭,弄微信不亦乐乎。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慈乌反哺,结草衔环,投以桃报以李,让我们懂得了感恩。
材料:
用心 才华 虚心
满招损谦受益 操千曲观千剑 纵诗酒傲王侯
潘江陆海 闻过则喜 继晷焚膏 执经叩问 囊锥露颖 韦编三绝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成为这几天中国文博界热议的话题。我国以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渚遗址距今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国考古学者用一系列发现,让商史成为信史,连同对夏以前的许多新发现,这些成果已足以让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走得更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等我从那条弯路走出来后,已是伤痕累累。但我不停的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路走不得。”
他不信。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
1.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对词语、关系、论证等进行认真比对。A项,由原文第②段“‘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和“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可知正确。B项,由第①段“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可知正确。C项,“要表现精神追求”错误。从原文第③段“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逻辑。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可知“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从原文第②段“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可知“表现精神追求”不属于中国画白身的发展逻辑,D项,由第④段“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可知正确。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原文第③段的中心句是“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逻辑”第③段还举了反面例子“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使用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故该项正确。B项,第②段重在突出“中国画有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而为了突出这一观点,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矢远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