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22  2019-12-3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理)试卷
(理科)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 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浏览完整试题C. 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 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 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 第五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 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 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 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 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 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B.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C.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D.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6. 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求答案的叩问
陈益
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他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你,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


展开余下试题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地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地疼痛……
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
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
可惜,往往很晚才懂。
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
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
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B.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
C.“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
D.文中写到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
8.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6分)
9.从行文思路来看,文章后半部分引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跟前面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何联系?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5分)
(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②病来:病愈之后。③黄华:菊花。


展开余下试题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次句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愉悦转为感伤。
B. 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 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
D. 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十分灵动;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15.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关于“学”与
“思”在荀子《劝学》中也有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不仅诗 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片段,其中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参加校庆并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拙著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21.下面是爱鲜蜂公司的运营模式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猫因钓鱼时不专心而落得两手空空,后来改正了错误。有一天它又在河边钓鱼,每当钓到一条大鱼时,它就把鱼扔回河里,钓到小鱼时就留下来。一位过路人看到这个情况很奇怪,就问它:“为什么不要大鱼,只要小鱼呢?”不料小猫回答说:“因为我家只有一口小锅,没有大锅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延边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用稿)

语文试卷答案
1.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项,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项,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3.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强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故选A。
5.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故选C。
6. 怎样才能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