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44  2019-12-3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4]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八年级语文试卷
富阳区富春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7 分)
春暖花开,莼菜正值“豆蔻年华”。 “花满苏堤柳满烟,采莼时值艳阳天”,是说西湖采莼场景的。莼菜只出没于江南的湖沼池塘,只有烟雨的江南,水墨的江南,才能滋长出这种水灵纤巧有着无比腰身的尤物。在杭州西湖、苏南太湖边,人间四月天,眼见所有娇嫩就要被夏季的(péng) 勃奔放取代,忍不住(chàng) 然,幸亏还有款款曲致的莼,活泼地奔跑舞动于水泽间,抓住它滑溜溜令人心醉的味道,也就于口舌间留住了春天的(xiá ) 思。
其实,同鱼翅一样,莼菜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只有把它加在汤里,搭配鸡丝、火腿一类荤食,才能引申其中的妙处。叶圣陶是苏南人,深谙此物之美,曾说过,莼菜“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 分)
(1)(péng) 勃 (2)(chàng) 然 (3)(xiá) 思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 分)
(1)纤巧(A.qiān B.xiān) (2)深谙(A.ān B.yīn)
3. 下面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豆蔻年华:原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这里指莼菜初长成,很鲜嫩。
B.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C.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这里指莼菜。
D.引申:指由原义产生新义。
4. 古诗文名句填空。(6 分)
(1)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视野辽阔、境界高远的诗句是: , 。
(2)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历来评价甚高。南宋人张戒说:“‘ , ’,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
5. 下面是关于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的对联,请根据知识卡片完成组合,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3 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端午节 上联: 下联:
(2)重阳节 上联: 下联:
(3)春 节 上联: 下联:
6.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0 字以内。(2 分)
昨天杭州起风了,呼呼的风声宣示着冷空气的南下,这也是秋天临近的脚步声。据中国天气网称,这股冷空气影响范围广,近四分之三国土会创下今年下半年以来气温新低。不仅北方气温下滑,南方大部分下周初也会迎来降温,江南等地最高气温将降到 20℃上下。
除了降温,这股冷空气身负重任——推动江南等地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昨天,杭州市气象台‚官宣‛,预计杭城未来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小于 22℃,昨日入秋,破了 1951年以来最迟入秋纪录。这也就意味着,杭城今年持续了整整 143 天的夏天(5 月 22 日入夏),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汉语中,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婉词。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意思。
B.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句出自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后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C.“孤山寺北贾亭西”,“亭”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报君黄金台上意”,“台”是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浏览完整试题D.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言简义丰。如王绩《野望》中用典“采薇”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二、阅读(55 分)
(一)名著阅读(7 分)
8.下面是名著《寂静的春天》的腰封推荐词。请你结合“小贴士”的相关知识,为《红星照耀中国》设计一段腰封推荐词(可从内容、人物、语言、影响等任选两个角度写)。(3 分)
9. 下面两段文字哪一段摘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做出判断,并写出理由。(4 分)
【甲】
夏秋之夜,我很喜欢聆听‚东篱蛩声‛。由于校园里绿地、草坪、竹园、树丛不少,又加之傍河临水,故而蟋蟀特别多。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时分,路面上就已经有蟋蟀们开始呼朋唤友地活动了。我每天晚上下班都要途经的两道绿篱之中,就藏有不少蟋蟀,那叫声,真可谓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所以说,我差不多能通过蟋蟀的叫声来识辨其种类。
当时,我心中顿生一丝闲情逸致,想捉一只蟋蟀置于案头,便于窗间停砚之时品赏把玩。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急忙‚故地重游‛展开‚拉网式‛排查。可能是酣梦未醒,也可能是不耐惊吓,但见它一动不动地匍匐在草叶下面,我小心翼翼地分开草丛,一下子就将它捉住了。
【乙】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不注意的话,就会不为人知地隐藏着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在这里,即便是下了一场滂沱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有 9 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的情况和性质,或是弯曲,或是垂直。差不多如同定律一样,总是要有一叶草把这间住屋半遮掩起来,其作用是很明显的,如同一处照壁一样,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避在黑暗之中。蟋蟀在出来吃周围的青草的时候,决不会去碰一下这一片草。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很宽敞。这里就是它们的一座平台,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多么温馨的促夏消暑音乐啊!
(二)文学作品阅读(17 分)
柿子熟了
孙同林
秋天里,从小镇徒步回家,站在桥上四处张望,目光被一户农家院子如画般的美景吸引住了:一棵只剩下几片叶子的柿子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柿子,红红的柿子映在灰白色的墙壁上,那种美感直觉是哪位大师笔下的写意。
默默观赏良久,忽然想起齐白石老先生留下的许多幅“柿柿如意”的国画,齐老画过各色柿子,有青、绿、橙、红。因为在民间柿子有“事事如意”的寓意,齐老画的柿子,有孩童般的天真意趣。他喜欢把柿子与小动物、蔬菜放在一起画。比如《柿子螳螂》《鼠趣图》《丝瓜柿子》《柿子白菜》等等,柿子置身其中,或幽默风趣,或拙朴生动,浑然天成,画家一颗有趣的灵魂跃然纸上。
村子里的人们曾经称柿子树为吊红,想想也有道理,它是在树枝上吊着红的。小时候,老家的柿子品种差,几乎都是毛柿子,不管多红多熟,依然是涩涩的,吃在嘴里舌头会变厚,厚得拖不动。为了消除柿子的涩味,农人多在采下后放罐子里闷上一段时日;或者在柿子蒂上“点”上洋灰放几天,这样,柿子容易熟,也好去皮,味道会变得好一些。
刚结柿子的时候,柿叶丰满厚实,满树泛着青碧光亮,浓浓绿意遮蔽包裹了枯褐的枝桠,这时柿子树就像一位丰满的少妇,而结满柿子的柿子树又仿佛一位成熟的孕妇了。浓密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灼热的目光,在树下营造出一片阴凉。有一年初秋,我站在柿树下,仰头看着一树绿叶和一只只青柿子,叹息什么时候柿子才能吃,母亲听了,笑道:“又嘴馋了?看见吗,等河边芦花白了,院子里的鸡冠花和菊花开了,柿子也就熟了。”
其实,儿时的我每年都是能吃上一回柿子的,因为我的表舅家有一棵大柿子树,而且品种好,每年秋天都会送一些给我家。表舅送来的柿子还透着青黄色,母亲便在每只柿子上点上洋灰,放在一个木桶里,又在上面盖一件旧棉衣,过上一个星期左右,看熟透了再拿出来分给我们。我哪里等得及,不过三两天就会偷偷掀开木桶上的棉衣,为柿子们一个个“把脉”,拿在手上看看,握在手心捏捏,递到鼻尖闻闻,可它们却一点不懂我的心思,仍然冷脸相迎。有几次我实在等不及了,将半生的柿子塞进嘴里,我的舌头一下子被涩得抽不动了,真相便在母亲面前暴露无遗。
成熟的柿子不仅好吃,也好看,圆圆的,红红的,通体亮亮的,摸上去柔软如水。轻轻地撕开皮,嘬一口,那满满的甜几乎融化了我。那是怎样的一种甜呢?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食物都是好的,在这个时候,柿子便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食物了,它比山芋绵软,比蔗糖细腻,可能比蜂蜜还要好几分呢。那种甜不但富有质感,还有着悠长的韵味,它调动了我的味蕾,吮一口,内心里便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和惬意。
“遥看一树凌霜叶,好似衰颜醉里红”,记忆里的柿子始终是美妙的,点点滴滴回忆就像一首意境优美的诗,让人情不自禁地踮脚张望,但而今却有些寥落和寂寞了。
搬到小镇住以后,老家两棵柿子树还在,虽然已经是老树了,每年秋天依然会结出不少柿子来。到时候父亲总是提醒我,柿子熟了,已经有鸟儿在偷吃了。我总是说最近比较忙,你如果有工夫,就先采摘下来送给邻居们吃吃吧。直到老父去世。现在想来,总有一丝遗憾涌上心头:那时的自己太年轻,竟然全然没有领悟老人的心思。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又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满树柿子渲染得树上的叶子也红了,秋风过处,删繁就简、果繁叶稀,一树柿子露着笑脸,似在向行人致意,或是在向这个季节虔诚地献礼。柿子又红了,可是今天,还有谁呼唤我回家采柿子吃柿子呢?
10.【人物•揣摩】文章中“老人的心思”,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3 分)
A.提醒我柿子熟了,别让鸟儿偷吃了
B.他想吃柿子了,让“我”摘给他吃
C.让“我”摘柿子送给邻居吃
D.盼“我”多回家,呆在家里多陪陪他
11.【语言•赏析】结合文章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4 分)
12.【写法•探究】第二段写齐白石老先生画的柿子,有什么作用?(4 分)
13.【情思•推敲】“柿子熟了”引起了作者哪些情思?请结合全文探究。(6 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 分)
“稻草人”与“古村落”
【新闻回播】豪华“稻草人” 添彩古村落
浙江日报讯 在田里嬉水的水牛,在水边觅食的鸭鹅,不远处还有一位牧童手持书本坐在牛背上认真地看书……11 月 5 日,在永嘉苍坡古村落,一组造型栩栩如生的‚稻草人‛,引得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记者了解到,这些‚稻草人‛是一批永嘉的民间艺人,以永嘉耕读文化和长寿之乡为背景花了几个星期编织而成的。(摘自《浙江日报》)
【家庭对话】
儿子:稻草人,夕阳西下的古村落,这画面想想就让人陶醉。去苍坡,又有了新去处,这周日全家人走起,看稻草人去。
爷爷:说起这个,你爸爸小时候,还和我一起在田地里扎过稻草人……
爸爸:瞧瞧,又开始提您的老黄历了。现在农业都现代化了,稻草人早已经过时。
【各方声音】
乡村记忆,实际上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即使社会再怎样变化,人们对于乡村的美好记忆,永远也不会消失。尤其是当下的中国社会,由于工业化的进程处于一种急速发展的状态之中,各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等层出不穷。然而,我们这个社会仿佛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应对的准备,只能任其发生发展,留给人们愤怒与叹息。
(黄曙辉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保护古村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凭专家、学者和志愿者是远远不够的。令人欣慰的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村落的保护应该成为城镇化的一部分,不能将两者分开,甚至对立起来。应该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不能让中国人没有地方寻找“乡愁”,没有场所寄托“乡愁”。(冯骥才 中国文联副主席)
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历史文化遗产,在今天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损失。(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
【相关链接】
资料一:少年的我曾一次次从站满草把的田野里走过,那一排排人形的队列,那一尊尊人的黄金雕像,令我想起从大地上,从季节里,从雁叫声中,出现过又消失了的一代代先人。我的心不由得一阵难过。稻草那混合着粮食气息、露水气息、泥土气息的芳香感动了我也安慰了我。
(李汉荣《乡村金字塔》)
资料二: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在农耕时期,中国有 40 万座村落,每一座都是一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典籍。
(吴学安《传承古村落文化,保护先行》)
资料三:鼓励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与具有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联合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保护规划编制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编制保护规划。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第十五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524 号)》第二十一条)
14.苍坡古村落的稻草人引发人们关注有哪些原因?结合【新闻回播】【家庭对话】概括归纳。(3 分)
15.“即使社会再怎样变化,人们对于乡村的美好记忆,永远也不会消失。”这样的说法有无道理?结合材料阐述理由。(4 分)
16.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为葛村改造提几点建议。(4 分)
镇江新区葛村,一座始建于南宋的千年古村落,这两年一直陷于拆迁与保护的纠葛中。当地部门宣传:“政府修桥铺路拆旧房,百姓张灯结彩迁新居。”根据公示的葛村改造规划,该村除 9 座文物建筑被保留或迁建,其他近 60 座清代以来的老宅都将被拆除。
(四)古诗文阅读。(20 分)
【甲】
王戎、和峤①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②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③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乙】
孔子愀然④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⑤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⑥,不拘于俗。”
(节选自《庄子•渔父》,有删改)
注:①〔王戎、和峤〕王戎,字濬冲,晋代人。后封爵安丰侯。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和峤,字长舆,晋汝南西平(今河南省西平县)人,仕晋武帝。任中书令、尚书。②〔省( )〕探望,拜访。③〔备〕周到。④〔愀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⑤〔神动〕神情的表露。⑥〔法天贵真〕效法自然看重本真。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
(1)武帝谓刘仲雄曰 ( )
(2)而应忧戎 ( )
(3)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 )
(4)是所以贵真也 ( )
18.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事 亲 则 慈 孝 事 君 则 忠 贞 饮 酒 则 欢 乐 处 丧 则 悲 哀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
(2)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20.学校将举办“悦读,领略名士风流”的主题活动。有位同学制作了一张介绍“魏晋名士”
的名片,他只用了一个“真”字,你能理解“真”的内涵吗,“真”字能展示这些名士的风采吗?请你结合文章阐释理由。(4 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①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②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③。衣食当须纪④,力耕不吾欺。
注:①〔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②〔厌〕满足。③〔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间的相处之道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④〔纪〕经营。
21.下列诗句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一句所表达的随兴而发的情怀不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D.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22.诗人在这首诗前面描绘了一幅饮酒谈笑的画面,为什么却在尾句诗意一转,强调“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3 分)
三、写作(45 分)
23.根据要求,完成写作。(5 分)
守护我们的乡村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此,杭州某中学学生会号召同学参加“守护乡村”的活动,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要求:倡议目的明确,内容具体;100 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4.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40 分)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切都是瞬息,但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这长河里,总会有什么留了下来。中华民族在蓬勃地飞腾中留下了什么,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又留下了什么……而我们呢,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一路飞奔,风驰电掣,你可曾想过回头看看,一路走来,你把什么留在了岁月里,留在了你的记忆中。也许,当你在努力学习时,就把奋斗的足迹留下了;当你看望年迈的长辈时,就把关爱留下了;当你在青山绿水间戏耍时,就把芬芳留下了;当你对那些不幸的人伸出援手时,就把温情留下了。
我们,你们,他们,一路走来,留下了……
请以《把 留下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600—800 字;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班名、人名等。


展开余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积累(20 分)
1. (3 分)(1)蓬(2)怅(3)遐(每题 1 分)
2. (2 分)(1)B(2)A(每题 1 分)
3. (2 分)D
4. (6 分)(1)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2)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每空 1 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5. (3 分)(1)②⑥(2)⑤③(3)④①(每题 1 分)
6. (2 分)示例:杭州昨日入秋,破了 1951 年以来最迟入秋纪录。或:杭州昨日入秋,是 68 年来最迟一次。
7. (2 分)C
二、阅读(55 分)
8. (3 分)示例:《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9. (4 分)示例:乙段文字选自《昆虫记》。理由:①《昆虫记》既是富于科学性的昆虫学著作,又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乙段文字对蟋蟀住屋的详细描写,充满了科学探究精神,语言生动形象。②《昆虫记》洋溢着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乙段文字处处洋溢着作者对蟋蟀的赞美及喜爱。甲段文字作者下班,发现蟋蟀的地点在校园周边,其喜欢蟋蟀是为了把玩,这与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不一样。
10.(3 分)D
11.(4 分)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迫切想吃柿子的样子;运用拟人手法,将柿子未成熟写成对“我”冷脸相迎,写出了“我”的可爱。表现了“我”对儿时美好岁月的回忆。
12.(4 分)由眼前的柿子美景联想到齐白石老先生的画,表明柿子在民间有着“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2 分);其画作有孩童般的天真意趣,为下文写“我”对儿时吃柿子等的回忆做铺垫(1 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 分)。
13.(6 分)柿子熟了,让作者感受到了自然之景的美好;柿子熟了,让作者想起了齐白石老先生的画,想到人们对生活“事事如意”的美好企盼;柿子熟了,让作者想起与母亲相处的美好时光,温馨又温暖;柿子熟了,让作者想起吃柿子时的满足和惬意;柿子熟了,让作者想起父亲的提醒,泛起一丝遗憾。(写出一点得 2 分,写出三点得满分)
14.(3 分)①稻草人是永嘉传统的民间手艺,栩栩如生;②稻草人,表现了农村的生活场景;③稻草人唤起童年的回忆;④打造了古村旅游新方式。(一点 1 分,三点即可得满分)
15.(4 分)有道理。因为苍坡古村落的稻草人能引得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苍坡至今仍存宋代耕读遗风;人们通过回忆性文章记录了乡村的美好。所以,即使社会再怎样变化,人们对于乡村的美好记忆,永远也不会消失。(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如果从反面回答,言之有据,得 1 分)
16.(4 分)葛村改造规划要符合法律规范;举办听证会,多征求采纳各方意见;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部门,进行规划;尽量保存保持传统格局,使之成为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每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即可得满分)
17.(4 分)(1)对……说,告诉 (2)担心 (3)因此,所以 (4)这
18.(3 分)事 亲 则 慈 孝/事 君 则 忠 贞/饮 酒 则 欢 乐/处 丧 则 悲 哀(每处 1 分)
19.(4 分)(1)和峤虽然礼数周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2 分)
(2)真正的怒气未曾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热未曾含笑而和善。(2 分)
20.(4 分)示例:我觉得“真”就是“精诚之至”,是自然,遵循天性,不拘泥于世俗的。乐则乐矣,悲则悲矣,不做作、不掩饰。如晋代的王戎和和峤遭遇父母的丧事,一个瘦瘠憔悴,一个痛哭流涕,虽然表现不尽相同,但都是“神动于外”,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悲伤。
(能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真”的含义得 4 分,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得 2 分)
21.(2 分)C
22.(3 分)示例: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劳动生活的深刻认识,那就是既要过着饮酒言笑的生活,同时又要亲自躬耕,因为高雅的志趣是需要衣食做保证的。共同的“躬耕自资”的生活正是维系与他人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
(理解田园生活是由两方面组成的,既追求自然悠然的情趣,又要参加劳动,保证温饱。
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45 分)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杭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