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383 2020-01-1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3]
2020版新语文二轮冲刺复习方案文档:第二部分+模拟大仿真试卷二
模拟大仿真试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小说文本,它们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了我们民族的心灵史。比如《三国演义》,它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它弘扬的是: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另外,我国古典诗词,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苏辛;散文从庄周到韩柳;戏曲从十大悲剧到十大喜剧:其中不乏经典名篇,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文化矿藏,其历史深度和文化反思力度,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底蕴,值得我们不断品味。
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当你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和话语圈子,你才会明敏地发现一个个既在文本之外又与文本息息相关的事实。因此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是我们在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有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他认为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世界和中国历史竟那样缺少骨肉血亲的了解。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在商业大潮和浮躁氛围下,我们更需要精神的滋养、心灵的脱俗。文学艺术是最贴近人类灵魂的。我们的使命是把阅读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因为阅读经典已经进化成了我们生命的一种欲望。
(节选自宁宗一《为什么经典值得反复品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作品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淘洗,在一个时代曾经很流行的作品,并不能保证其将来能够被认为是经典。
B.我们传统的经典作品,不论其体裁和题材,必定都是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触及我们民族的心灵之作。
C.我们要采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阅读心态,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看法,脱离经典文化的束缚。
D.经典之所以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敬畏之感,往往是因为个人阅读经典时感受到了它的厚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理解分析的能力。C.原文第四段是说“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和话语圈子”,而不是“经典文化的束缚”。
浏览完整试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宏大的英雄史诗《三国演义》为例,证明了我们传统的经典小说对民族的精神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B.本文在举例论证时,有详有略,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三国演义》,同时简要地分析了诗词、散文和戏剧。
C.本文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话,既是对经典特征的阐释,更是强调了阅读经典的感受和境界。
D.本文重点论述了经典之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意义,以此来强调阅读经典的目的和抵近其精神本质的方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的能力。D.“以此来强调……”错,前后不应是目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并不是意味着已经达到顶峰,而是其社会认识、艺术表现具有永恒的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性。
B.《诗三百》《楚辞》可谓是我国诗歌的源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富矿,每一首都值得不断挖掘。
C.我们重读经典时,之所以还像初读那样,关键是个人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
D.本文认为,商业因子侵入阅读世界,会影响经典阅读,就阅读而言,我们需要退守农耕文明时的清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本文列举了诗歌、散文和戏剧后,说“其中不乏经典名篇”,意味着并不是“每一首都值得不断挖掘”,故本项不正确。C.虽然经典“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但这里强调的是经典的丰富内涵;虽然“个人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可以使人在阅读时“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但是,如果没有“不断提升”,也可以“还像初读那样”,故本项不正确。D.本文虽然反对商业因子的入侵,但文末只是说“我们的使命是把阅读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因为阅读经典已经进化成了我们生命的一种欲望”,并没有提倡“退守农耕文明时的清净”,故本项不正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向行善致敬,为爱心助力。9月13日,民政部颁发了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轻松筹联合创始人于亮获“慈善楷模”称号,也是健康保障行业唯一获得表彰的行业代表。
2014年,由于亮联合创建的轻松筹正式成立,轻松筹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深耕大健康产业,通过创新探索,搭建起以大病救助、轻松互助、轻松e保、轻松公益为核心的“全面健康保障体系”,涵盖了事前的保障和事后的救助,为用户提供全面、完善的健康保障方案。
轻松筹在给社会带去爱与勇气的同时,还保持对先进技术的探索。轻松筹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把公开透明做到极致,增强用户的信任度。用户对于轻松筹产品的所有有效操作都会被全程记录,每一笔捐款都可以做到有迹可寻。此外,轻松筹还通过发布行业首份黑名单以及国家和企业的举报电话跟监管部门形成联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青年网》2018年9月18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2015年7月10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73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7.4%的受访者曾经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捐款,但是仅仅有28.5%的受访者信任募捐者,高达62.4%的受访者有担忧诈捐或者骗捐的风险。
行业自律组织在规范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起着协调行业内部成员的关系,监管内部成员的工作状况的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通过包括网络募捐平台在内的慈善组织联合组成行业自律组织对网络募捐平台进行监管,协调了各网络募捐平台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监管了网络募捐平台的运营情况。但是在我国各网络募捐平台仍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所以,必须要建立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从外部对网络募捐平台进行监管,给予其压力,促使网络募捐平台自我完善,自我监督。
(2018年11月《法制与社会》)
材料四 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提出,将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慈善组织,委托专业机构对其慈善财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个人虚构、夸大困难,受助款物未合理使用的现象,《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慈善组织接受个人求助的,应当对求助信息进行核实。个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发布求助信息的,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
(2018年12月24日《新华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亮获得“慈善楷模”称号表彰,可以看作是民政部对轻松筹所作贡献的认可。
B.轻松筹被人信任,不仅在于创新探索,而且还在于先进科技的支撑保证了其透明度。
C.我国行业自律组织在规范网络募捐的行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监督和自律作用。
D.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个人虚构、夸大困难的现象,媒体有责任进行风险防范提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理解分析的能力。C.材料三“在我国各网络募捐平台仍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可见我国并没有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也就无所谓“发挥了很好的监督和自律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轻松筹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取得用户的绝对信任。
B.中国慈善事业参与主体表现出从政府、海外、企业为主向大众化转型的趋势。
C.《中国慈善法》将委托专业机构对部分慈善组织的财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D.《中国青年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曾经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捐款。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概括分析的能力。A.材料一“把公开透明做到极致,增强用户的信任度”,选项中“绝对”二字在文中没有依据,故本项不正确。C.《中国慈善法》不对,材料四中是《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故本项不正确。D.根据材料三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73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7.4%的受访者曾经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捐款”,由“47.4%”可知并非大部分,故本项不正确。
展开余下试题
6.当前网络募捐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 存在问题:①网络监管方面立法缺失;②网络监管平台内外监管体系不健全;③政府、平台、个体之间缺乏联动监管。(每点1分)
解决策略:①加强网络监管的立法;②建立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③政府、平台、个体之间资源共享,联合监管。(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并提出自己建议的能力。根据材料三第二段,可提炼出存在问题的第一、二个要点;根据材料四,可提炼出存在问题的第三个要点。针对存在的三个问题,分别提出解决策略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坟
台静农
太阳将偏西了,大家都午梦醒来。
大家嚷嚷着,好像一窝马蜂。都不提防,从西巷口传出一种破竹般的女人的声音,“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大家都听熟了,知道这是疯了的四太太的叫喊。
“她又来了!”一个少年烟匠,带了讨厌的口吻说。
她果然从西巷口走出来,手拿着一个细竹竿;穿了一件旧蓝布褂,满身是泥土和鼻涕,头发如银丝般的蓬乱在头上;满脸都是皱纹。她大声的叫喊着,嘴边流出白沫。
“西厢屋开两桌海参席,东厢屋也开两桌;大厅屋鱼翅席,是送亲的。哈哈,真热闹!招呼作乐,阿,你听放炮了,劈拍,劈拍,劈拍——拍。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
“恭喜四太太,娶媳妇了!”有人故意地打趣。
“同喜,同喜,多喝一杯,这喜酒!哈哈,真热闹,劈拍,劈拍——拍!”
“四太太,你那手里拿的什么呢?”
“哈哈,你不知道吗!小姐腊月腊八就出阁,这是她的衣裳料,你看,这是摹本缎,这是绫绸,这是官纱同杭纺。”她左手拿起那小竹竿,右手一节一节地指着对人说。
“四太太真有福,娶媳妇又嫁囡!”
“有什么福呢,哈哈,人在世上不都是为儿女吗?嘻嘻,我这一辈事算完了,儿女都安顿了。你看,要不是他们父亲死的早,我也不这样累!哈,招待不周,亲友们不要客气,多喝一杯,这喜酒!”她说了,白唾沫喷得满衣都是的。
“那不是来了轿么?请你喝亲家酒呢。”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想叫她走,免得她在这里打扰。
“对啦,对啦,有偏大家,亲家接我喝酒呢,哈哈。”她拿了竹竿向东走了,嘴里还咕噜着,“女儿嫁了,媳妇娶了。”
这时候有一个乡下人是顺便在这里喝茶的,于是就问他同位的萧二混子:“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大年纪的女人?”
“她吗,她是一个疯子!”
“他妈的,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地出丑,女儿被大兵奸死了,儿子被大兵打死了,自己却疯了,也不知前世作的什么孽!”汪老光愤愤地接了萧二混子的话,睁着他朦胧的醉眼,喷着酒气说。
黑云布满了天宇的夜,老更夫昂三打了三更以后,回到更楼上,打梆子的老七正在香油的灯光下,烧酒煨得冒直汽地等着他,他俩随坐在更楼板上喝起来了。
“哈哈,新郎看菜,……亲友们多喝一杯……好好地上轿到婆家去……在家是娇生惯养,在婆家可不行,……”从遥远处隐约地传到这小小的更楼里,老更夫昂三呷了一口酒,双眉蹙着说:“我真有些怕听,好像鬼叫,在这夜里。”
“她这将来也不知怎样?”
“到这样了,还问什么将来!唉,人世真不能说,没光复前赵四爷在衙门里,给人家说公了事,家里是出一屋进一屋,倒是何等的风光,现在是这样的结局!女儿被兵强奸,儿子被杀,四太太怎能够不发疯呢?四爷死后,四太太自然是眼巴巴地望着男婚女嫁,没想到儿女将长成人,遇了这样的凶事!”
“五爷为什么也不问她的事?”
“入他的,这不讲良心的!要是他问她的事,倒不至于这样了。那次兵变,他自己只晓得跑;要是着人招呼一声,她们母子不也跑掉了么?他妈的,有了这样的亲兄弟!”
“四太太的家产不都归了他么?”
“可不是?她家凶事出了以后,他便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替她伤心,趁着四太太死去活来的时候将红契都哄去了,她是一个女人,自然没心,其实要钱也没用,根都绝了。”
“要晓得倘若留点钱,也不致现在没饭吃!”
“到婆家去可不行……新郎看菜……这喜酒……”那哑哑的声音依旧断续地传来。
“遭这大凶险,想是坟地不好的原故,但为什么五爷家还好好的呢?真难说!”
“也许是坟地不好,四爷家是长门,自然是先遭凶险;反正他也不会好的,我活了五十岁了,看的多,恶有恶报,你将来是看得见的。”
他俩谈着,喝着,酒已尽了;老七觉得是时候了,拿了木梆下楼走去。
“……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先是独自哑哑地在这凄凉黑夜的空虚里叫喊,现在却同了木梆的声音混在一起了。
(节选自1935年鲁迅编辑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市井细民的群像,同时不同的人物也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大部分人冷漠世故,老更夫昂三却对四太太的遭遇敢于仗义执言。
B.在镇上的人们午梦醒来嚷嚷不休的时候,这时从西巷口传来四太太的疯话,人物还未出场,但传来的话语已经让读者对其个性特点有了一个基本把握。
C.四太太从一出场就是一个疯子,她的出现是为描写其他人物而设置的背景陪衬,因此在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时对于四太太的疯言疯语不应特别关注。
D.小说除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以外,在人物对话的间隙还有零星的环境描写,这类描写虽然不多,但在营造氛围表达思想情感方面蕴含了很深的意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综合能力。理解偏颇。四太太的“疯言疯语”其实也能反映许多内容,从她对儿女婚事的幻想性描述中可以知道她家原来是生活很富裕的,从她对儿女婚事的期盼语气可以知道在四爷去世后为儿女成家立业是她的人生理想;她的“疯言疯语”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还为故事情节营造了浓重的悲惨氛围,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述。
8.台静农小说的价值追求之一是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请结合本篇小说进行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对于弱者的悲惨遭遇,表现出普遍的麻木不仁。四太太因为遭遇重大打击而疯癫,但当她到镇上出现的时候,普通的底层民众大都对她感到厌烦,少年烟匠讨厌她,“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想叫她走,免得她在这里打扰”,一些无聊的闲人还拿她的遭遇打趣。②当贫弱者遭灾时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作为四爷的亲弟弟,五爷在兵祸来临时毫不顾惜四太太孤儿寡母,自顾自地逃走,当看到四太太遭受兵祸后乘机侵占了其家产,将她赶出家门,令她只能乞讨为生。③对天灾人祸没有清醒的认识,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四太太的遭遇明显是人祸,可镇上的汪老光却认为是四太太自己作孽,老七和昂三虽然在感情上同情四太太,但也认为她的遭遇是坟地不好。(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以及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围绕题目中“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的要求,依据人物的言行等,从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找出当时国民思想自身的缺陷和弊病。如通过当时底层民众对四太太的厌烦、打趣等,提炼出第一个要点;通过“五爷”的行为,提炼出第二个要点;通过老七、昂三的对话等,提炼出第三个要点。
9.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答案 ①叙事上不追求情节上的波澜起伏,只围绕疯子四太太及与她有关的人物展开叙述,凸显了以四太太为主的诸多人物;②以人物的对话来交代和推进故事情节,先通过乡下人与汪老光的对话交代了四太太发疯的原因,再通过昂三和老七的夜谈交代了五爷对四太太趁火打劫的阴险手段,在刻画人物的同时叙写了故事情节,可谓一举两得;③小说在叙述视角上采用旁观者叙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拓展叙事空间,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客观真实自然。(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叙事”是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本文的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叙事的节奏、人物对话及叙述视角三个方面,如叙事的节奏不追求起伏,以人物对话交代和推动故事情节,采用旁观者视角,拓展叙事的空间,使故事情节更加客观真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举孝廉为郎。时选三署郎以补县长,补即丘长。灵帝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袁绍见洪,又奇重之,与结分合好。绍使洪领青州。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曰:“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臧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
B.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
C.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
D.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郡境尚全”意思是张超统领的“郡界尚且完整”,其后断开;“吏民殷富”是指张超统领的郡内官吏百姓生活富足,“吏民”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为天下倡先”是说为天下先导,“倡先”不能断开;“义之大者也”是判断行为的意义,故应独立成句,排除B项。故选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署郎,指汉代五官署和左署、右署三个衙门中的郎官,这些郎官是由各诸侯国推举的孝廉按照年龄分别来充任的。
B.刘兖州公山,是指兖州人刘公山。古代对人表示尊敬时,常把地望(出生地或住地)放在姓与名之间来称呼。
C.歃血而盟,古代会盟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祭拜天地和祖宗神灵,同时还要宰杀牲畜并一起饮用牲畜的血。
D.皇天后土,是天和地的尊称。“皇”是大的意思,“皇天”是尊称“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刘兖州公山”是称呼姓、官职、字,刘岱,字公山,是兖州刺史,兖州是任职之地,而非出生地和住地;二是“姓与名之间”,应为姓与字之间,古代对人表示尊敬时称字,不称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臧洪弃官,非退隐之举。他初入仕途就因举孝廉为郎而补任即丘县县长,虽在灵帝末年辞官还家,但其后又作了太守张超的僚属,可见他无厌官退隐之心。
B.臧洪矢志平乱,见识过人。董卓之乱发生后他就劝张邈兄弟举起义旗报效朝廷,兄弟俩被他的言辞打动,就联络兖州、豫州等州的太守一起谋举大事。
C.臧洪有才略,富于感召力。他虽是张超的下属,但郡中的政教刑赏都由他定;仅与张邈面语,就令其十分惊异;并在各路诸侯的盟坛上被推为宣誓者。
D.臧洪讲知遇,有恩必报。他听到张超被曹操围攻希望他来救援时,便义无反顾地求袁绍借兵,袁绍未借兵致使张超被曹操攻没灭族,遂怨恨袁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劝张邈兄弟举起义旗报效朝廷”与原文有出入。臧洪劝说的一番话,最先是对张超说的,张邈不在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5分)
译文:
(2)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5分)
译文:
答案 (1)于是设置祭坛,将要一起结盟立誓的时候,各州郡的长官互相推让,没有人敢于担当主盟人,都一致推举臧洪。
(2)众人都以为袁绍和曹操正关系和睦,而臧洪又被袁绍向朝廷上表荐用,他一定不会破坏这种友好关系而招致灾祸,从远处赶到这里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坛场,祭坛;更相,互相;莫,没有人。(一词1分,句意2分)(2)睦,关系和睦;表用,上表荐用;败好,破坏友好关系。(一词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今江苏省射阳县)人。被推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当时选拔三署的郎官用来补任县长,臧洪被选拔担任即丘县长。汉灵帝末年,臧洪放弃官职回到家乡,太守张超请臧洪担任功曹。董卓杀死汉少帝,企图危害国家,臧洪劝张超说:“现在王室危在旦夕,叛臣逆贼没有铲除,这实在是天下忠义壮烈之士报答朝廷恩德舍生效命的时候。现在本郡的辖界还算完整,官吏百姓富足,如果您擂动战鼓举义,可以得到二万人,用这支力量来消灭害国的乱贼,为天下先导,这是大义。”张超赞同他的话,就和臧洪一起向西到了陈留,拜见他的哥哥张邈并商议大事。张邈对张超说:“听说弟弟担任郡守,政令和教化,刑罚和赏赐,都不由自己定出来,总是委任给臧洪,臧洪是什么样的人?”张超说:“臧洪的才能胆略和心计都超过我,我非常喜爱他,他是国内了不起的人。”张邈就召请臧洪相见,和他交谈后对他感到十分惊异。张邈派他到兖州刺史刘公山、豫州刺史孔公绪那里,他们都对臧洪亲近友好。于是设置祭坛,将要一起结盟立誓的时候,各州郡的长官互相推让,没有人敢于担当主盟人,都一致推举臧洪。臧洪就登上祭坛端着木槃和大家歃血结盟说:“汉室遭受不幸,朝廷的纲纪陷入混乱,贼臣董卓
上一篇:
2020版新语文二轮冲刺复习方案文档:第二部分+模拟大仿真试卷三
下一篇:
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20版新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