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动漫产品创作,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库存和素材来源,不是说就要一窝蜂地向传统文化宝库“索取”,形成新的跟风浪潮。也不是说就可以蜻蜒点水般挪用一些传统元素,简单地把京剧脸谱、昆曲唱腔、太极拳、水墨画等内容生硬地照搬过来,将“中国风格”“中国特色”标签化、模式化,以为沾上一点传统文化的要素,就是好的,就显得“高级”。要谨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功利化、浅层化与表面化。关键是要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沉潜进去,全面而深入地把握精神内涵和发展脉络,真正做到“入乎其内”,以贯通的意识,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色与思想精髓。同时,也要追求“出乎其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的总体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以及动漫艺术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对话点和共通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动漫这种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真正“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摘编自郭军《传统文化成为动漫产业的“催化剂”》) 材料三 伴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深度发展,既有的以美国迪士尼、日本酷文化、韩国动漫游戏等为引领的传统动漫产业格局逐渐被打破,世界密切关注中国动漫生产状态及其产业发展态势。目前,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动漫作品生产大国,生产出的动漫作品时长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动漫玩具类产品生产大国;中国还是网络文学、移动终端手游和电竞大国;中国动漫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规模上来看,我们处于前列,但从作品形响力和知名度来看,我们则落后于美日韩等国。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重构阶段,虽然传统国家的动漫品牌建设依然强劲,但数字化条件下的动漫市场却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遇。 (摘编自韩若冰《中国动漫产业生态化发展态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引起强烈反响,包括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在内的人们都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 B. 因为中国动画起步晚积累少、投人低,所以更多的文化创业者选择出国发展,或者选择日本、欧美的风格与内容。 C. 对于中国动漫产业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为创作者提供了思维方式、道德准则、文艺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宝贵素材。 D. 材料二指出了在动漫创作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时应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并强调要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动漫创作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动漫艺术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当然还要考虑当下的市场需求。 B. 《铁扇公主》和《中华小子》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以创新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 C. 如果不能很好地在作品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么我国的动漫创作就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D. 我国目前是动漫产品生产大国而不是强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大问题。” B.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C.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如何才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B 4. ①开头在引用名言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②层层推进,论证全面。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 ①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②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包括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在内的人们都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分析错误,赞赏有加的是“不少偏爱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的人”,而不是“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的人”。 B项,“因为中国动画起步晚积累少、投人低,所以……”分析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正是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让更多的文化创业者选择出国发展,或者说选择日本、欧美的风格与内容”。 C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分析错误。文章指出“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文化积淀深厚,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语系,在思维方式、道德准则、文艺观念、生活态度等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富有个性魅力的风格,这是中国动漫产品创作的精神库存和素材来源”,并未提到“最大价值”。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如果不能……那么我国的动漫创作就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的‘催化剂’,是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的观点是“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A项,主要是说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范围很广,不限于文艺创作,不适合做材料二的论据。排除A项。 C项,主要是说优秀传统文化的意思,范围也不限于文艺创作,不适合作材料二的论据。排除C项。 D项,主要是说要了解不同民族 传统文化,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二开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然后层层推进,进行全面论证。①将中华化秀传统文化以动片的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是一项符合当前市场需要、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举措,也是抓住市场开发的一次大好机遇。②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制作的《铁扇公主》是一次成功的尝试。③10多年前中国和法国共同拍摄的26集系列动画片《中华小子》,再次证明论点的正确性。④要全面而深入地把握精神内涵和发展脉络,真正做到“入乎其内”,又要追求“出乎其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的总体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以及动漫艺术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论证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本题,使我国的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内容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①在内容上,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要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②在技术上,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重构阶段,数字化条件下的动漫市场却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遇。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谣 席慕蓉①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水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一九七九年 注:①席慕容,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这些诗句高度概括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见证者的内涵。 B. 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C. “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表现了诗人对长城炽热的情感,将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D. 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意象鲜明独特,语言活泼俏丽,感情纯朴真挚,流露着诗人深深的愁思。 B. “无情“蹲踞”“冷眼“,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长城人格化,突出了长城作为旁观者的角色。 C.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排比的手法,将长城与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在一起,加强了情感表达。 D. “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恬静清旷的画面,意境悠远。 8. 诗人说长城“是个无情的建筑”,对此你如何理解? 9. 本诗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尾又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6. D 7. A 8. ①长城是客观的建筑物,说其“无情”,是诗人赋予长城人的情态。②长城经历无数“争战”与“悲欢”,它作为见证者,蹲踞山巅,冷眼旁观。③长城的“无情”映衬出人世的沧桑变化,衬托了诗人对它的热爱之情。 9. ①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便于诗人把长城直接当作倾诉的对象增加亲切感,更易于抒发感情。②结尾用第一人称,使对长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回归抒情主体,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③诗歌使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使得行文更加灵活,诗人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由。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分析错误,诗人借助恬静清旷的画面表现对长城、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使诗人无法安眠。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语言活泼俏丽”分析错误,本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愁思。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最后理解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首先要找到涉及的句子,然后从鉴赏的角度分析,最后答题时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先指明手法技巧,比如修辞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材角度等,然后分析句中该技巧是如何使用的,最后分析该种技巧的表达效果。 诗人说长城“是个无情的建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长城是客观的建筑物,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
展开余下试题②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长城经历无数“争战”与“悲欢”,它作为见证者,蹲踞山巅,冷眼旁观。 ③长城厚重的历史,曲折的经历,使得诗人对长城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牵动了远离故土的诗人的思乡之情。长城的“无情”映衬出人世的沧桑变化。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你、我的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视角,观看自己生活的视角和观看他人生活的视角。 本诗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尾又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能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①“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等诗句,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便于诗人把长城直接当作倾诉的对象增加亲切感,更易于抒发感情。 ②结尾处“流进我不眠的梦中”用第一人称,使对长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回归抒情主体,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 ③结尾处诗歌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交错使用,如“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使得行文更加灵活,诗人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由。 【点睛】学习现代诗歌要注意三个方面: 1、具体准确地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也就是首先要清楚写作背景与作者情况。 2、看清诗人表达情感的切入角度,诗歌虽然是抒情文体,但是任何情感抒发都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缘起”,所以,首先要弄清楚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情感的丰富性,对诗中某些现象、意象、情景的理解,一定要善于联想与想象,在生活中或者自己的记忆中寻找类似的现象来理解。 诗歌赏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长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战的历史;长城,就是伟大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席慕蓉的《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唯一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意象——长城,诗人通过采用联想、拟人、排比等手法,对长城形象进行勾勒,抒发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浓郁的思念与热爱之情。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愁思。 诗人的思维很开阔,诗歌一开始,诗人便站在历史的角度,遥望长城,由长城联想开去,联想到长城的历史,民族争战的历史,由长城上的隘口联想到民族的悲欢,从而引发了诗人深厚的民族历史感。继而,诗人对长城的形象进行了勾勒:“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芜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躯体”、“面容”是对长城意象化的描写,使长城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诗人的感情表达: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之中,这种思念日趋强烈。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对故乡,对长城进行了遐想:“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勾勒了一副恬静明远的意境。月色如水,黄河入梦,诗人在这里吟唱的是思乡的深情。 变异与跳跃性性的运用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在诗歌的第一节里,“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芜的山巅”这两句诗运用了变异性语言写法,按照正常的语序应为“你永远是个蹲踞在荒芜的山巅的无情的建筑”。诗人通过语序的颠倒,造成句子成分的错位,使诗歌形成一种质感,一种张力,使长城的“无情”、“蹲踞”形象更加鲜明。再如在诗歌的第三节,“敕勒川,阴山下”,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跳跃性语言写法,省略了介词“在”,通过这种省略,造成了诗歌的空间跳跃性。 作为一首抒情诗,抒情是这首诗的一个最大的特点。长城作为诗人的抒情意象,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同时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情感。因此,在第二节诗里,诗人的这种感情得到宣泻:“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你便有烈火焚起“。诗人为何会这样?这是因为诗人早已把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长城厚重的历史,曲折的经历,使得诗人对长城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牵动了远离故土的诗人的思乡之情,于是,在第三节中,诗人的真挚的思乡之情得以抒发:“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尽管民族争战的历史已过去,但是仍然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在这不眠的夜里,诗人的思绪拉得很远,由遐想到敕勒川,阴山下皎洁如水的月光,在长城边流动的黄河,一下子回到现实中,不由生发出深深的愁思,而诗人期待,这愁思将随着黄河一起流进自己的梦中。在梦中,会见到那魂牵梦索的故乡。 梦是不眠的,思念也是不眠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③。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④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之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②漂:漂洗衣服。③蒲伏:通“匍匐”,在地上爬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B.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浦伏/ C.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D.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跨下/蒲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爵位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或功臣的封赐名号之一,传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 布衣,借指平民。富贵人家穿绸煅,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 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高祖。 D. 国,本义指疆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