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589  2020-01-2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9]
2018年浙江省温岭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8年温岭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2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yú) 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 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cì) 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选自泰戈尔《吉檀迦利》)
(1)加点字“薄”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bó B. báo
(2)填入 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融 B.销溶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ú)____山越谷 (cì)____予
【答案】 (1). ①B (2). ②A (3). ③逾 (4). 赐
【解析】
【详解】(1)加点字“薄”在语境中 意思是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所以,“薄”应该读báo。故答案为B。
(2)消融:融化;消失。销溶:融化。根据语境应该运用的词语是“消融”,故答案为A。
(3)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注意“赐”的字形。
2.古诗文名句积累。
(1)默写。
阅读古诗文,作者的心绪跃然纸上。“问君何能尔, ①____”是陶渊明的归隐之心;“②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是杜甫的忧国之心;“山水之乐,③___”是欧阳修的自得之心;“④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孟子的忧患之心。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⑤____,⑥____”,把自己比作周公,表明招纳天下人才的雄心;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写道“⑦__,⑧_____”借亲人共望一轮明月表达思亲之心;纳兰性德在《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中用 “⑨__, ⑩___”的诗句直接写出了人心易变的社会现实。
(2)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发的情感相似的是
A.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B.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答案】 (1). ⑴①心远地自偏 (2). ②花近高楼伤客心 (3).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 ⑤周公吐哺 (6). ⑥天下归心 (7). ⑦共看明月应垂泪 (8). ⑧一夜乡心五处同 (9). ⑨等闲变却故人心 (10). ⑩却道故人心易变
⑵A
【解析】
【详解】(1)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前四个空都是直接型默写题,根据上下句默写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后六个空是理解型默写,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把自己比作周公”“借亲人共望一轮明月”“人心易变”,据此即可联想到相应诗句。注意易错字有:寓、衡于虑、吐哺、垂泪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意思是“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故答案为A。B项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该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C项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全词表达的是相思之情。D项出自夏完淳的《别云间》,这两句表达的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浏览完整试题3.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C.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中秋节赏月,元宵节猜灯谜。
D.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四十“不惑”。
故选B。
4.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面“作家名片”。

【答案】蒲松龄 《聊斋志异》 短篇小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是老舍对《聊斋志异》的评价,《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二、阅读(55分)
(一)名著阅读(8分)
5.有一句话说:“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但归来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请选择下列作品人物中的一位,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具体阐述。
①小王子——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②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③杜小康——曹文轩(《草房子》)
【答案】示例1:小王子和玫瑰花产生了隔阂,离开了B612星球,他最后来到地球,狐狸让他明白了“驯养”的含义,懂得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毅然决然选择回到那朵玫瑰花的身边。小王子在离开之后真正知道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归来就成了他生命的意义。
示例2:在知晓罗切斯特已经结婚的事实后,自尊自爱的简•爱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后来她选择回去和已经残疾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简•爱的离开让她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不是迁就不是报恩而是人格的平等,简•爱的归来正是她更坚定更成熟的表现。
示例3:杜小康家道中落,只得离开家乡和父亲到芦苇荡放鸭,艰苦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坚强独立。正是离开让杜小康开始学会承担责任,归来后变成了男子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但归来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这句话的含意,然后从所给名著主人公的事迹中寻找与“离开”和“归来”有关的情节,重点关注“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这一关键词,这就告诉我们人物离开和归来后有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博闻强记”,既要能梳理名著中的主要情节,也要能结合所给语句理解名著内容。如《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和玫瑰花产生了隔阂,离开了B612星球,他最后来到地球,狐狸让他明白了“驯养”的含义,懂得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毅然决然选择回到那朵玫瑰花的身边。按照这一思路,简述《简•爱》《草房子》的有关情节即可。
6.从哲学角度讲,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下列两种观点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请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一种观点,加以分析。
观点一:如果没有打死镇关西,那么鲁达就能安稳地做他的提辖官,就不会上梁山。
观点二:如果祥子攒的钱没被敲诈去,那么他就能自力更生,继续他的人生理想。
【答案】示例1:我选观点一。鲁达打死镇关西,看似偶然。但依照鲁达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个性,才会做出诸如“醉打山门”等事件,因此,鲁达上梁山是其性格造成的必然结果。
示例2:我选观点二。祥子攒的钱被敲诈去,看似偶然。但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车夫,必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欺压,走向像老马一样的悲剧,因此,在那个社会祥子必定走向堕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观点一:鲁达一出场的问话即露豪爽之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更见侠义之心,拳打镇关西则显好汉之本,疾恶如仇、扶危济困、重义轻财、粗中有细,鲁达的性格才是决定其最终上梁山的关键因素。观点二: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证明了好胜心强的人最终也会被吃人的社会所吞没,社会底层的地位造成了祥子凄惨的悲剧。围绕“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的观点,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言之有理即可。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濑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贵妇人。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
与此成对照的是,有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
“孩子多。真快乐啊!”
“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穷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展开余下试题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财主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完全可以。”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财主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他已经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这太可怜了。如果您允许,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财主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有些不高兴,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
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你们怎么了?”财主夫人问了好几遍。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财主夫人听着流下同情的泪:
“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
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7.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
故事情节 贵妇人的心理
夫妇因贫穷同意卖掉大儿子 /
穷夫妇要求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①
② 有些不高兴
穷夫妇要回了女儿,一家团聚 ③
8. 文中画线句着力刻画孩子的特征,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9.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穷夫妇卖孩子后的心理活动,请说说作者如此安排的妙处。
10. 有人说这篇小说蕴含了“浓浓的爱心”与“淡淡的哀愁”。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理解。
【资料链接】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幼年父母双亡,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其作品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
【答案】7. 愉快 穷夫妇提出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 同情
8. 与上文贵妇人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男子家境的贫寒,为下文卖孩子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9. ①本文已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等较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不直接描写使行文更简洁、紧凑;②留白,给读者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10. 【示例】穷夫妇的言行体现贫穷的悲哀和浓浓的亲情,贵妇人的行为体现出对亲情的理解和渴望,幼时缺失亲情的遭遇让作者更深刻地进入人物内心,明白亲情可贵,理解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忧伤,结尾“终于”“又”体现一家团聚后满满的爱意,又让读者对其未知的命运充满想象,隐含“淡淡的忧伤”。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根据“‘完全可以。’贵夫人愉快地回答。”“财主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有些不高兴,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财主夫人听着流下同情的泪”等语句可概括作答。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画线语句中的“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属于外貌描写,描写孩子们衣衫破烂,与上一段“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贵妇人。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男子家境贫寒,同时也为下文卖孩子的情节埋下伏笔。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描写手法的理解。在叙述穷夫妇卖孩子的过程中,作者已经用了大量的语言、神态描写,充分地展示了穷夫妇的心理活动,如:“‘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财主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父亲抽泣地说:……”如果再直接描写穷夫妇的心理活动的话,行文会变得反复冗杂,同时不直接描写穷夫妇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解答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题和资料链接的内容综合作答。本文讲述了一对穷夫妇一波三折的卖孩子的故事,表现了贫穷的悲哀和浓浓的亲情的主题,贵妇人的言行则表现了对亲情的理解和渴望。根据链接资料可知本文的作者川端康成幼年父母双亡,他对亲情的理解比普通人更加深刻,而文章结尾又是一家团聚的团圆情节,“浓浓的爱心”与“淡淡的哀愁”并存于文章脉络中。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
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图片来源于2018年4月8日“人民日报微博”)
11. 请根据图片内容,拟出新闻标题。
12. 对图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失效身份证信息核查 目的是为了验证居民身份的合法性。
B. 银行实行账户实名制,要求政府部门开展此项核查工作。
C. 福建省将开展失效居民身份证和非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
D. 持已挂失的身份证在杭州市内不能办理宾馆住宿登记。
13. 家住温岭的小胡同学身份证已失效,但还没补办新身份证。他准备近日乘飞机去天津旅游,于是内心非常焦虑。他该怎么办?
14. 新闻以这类图片形式呈现给大众,你觉得能起到相应的宣传效果吗?请说说理由。
【答案】11. 失效身份证信息核查工作即将开展 12. C
13. 天津虽然是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试点地区;但根据图4内容信息显示,如果身份证失效,即使在试点地区也不影响购票乘机、乘车与住宿。所以小胡同学不必焦虑。
14. 示例一:能。因为这些图片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易于被大家接受;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利于快节奏时代的阅读。
示例二:不能。图片中涵盖的信息太过狭隘,不能解答其他与之相关的问题;图文中出现了一些专业术语,应采用更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首先找到四个图片中的共同要素,然后按照“对象+事件”的格式拟写标题。通过分析四个图片,我们找到其共同信息是“核查”,“核查”的对象是“居民失效身份证信息”,由此即可概括出新闻标题。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A选项错误,失效身份证信息核查工作的目的并无此项,失效身份证信息核查工作是为了验证居民身份证信息的有效性。B选项错误,政府部门开展此项核查工作并非银行要求。C选项正确。D项错误,核查工作不会影响个人办理住宿。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由图片3信息可知,核查工作不影响个人办理乘车、乘机、住宿等其他事务,天津虽然在信息核查区,但并不影响小胡乘车及住宿,故小胡并不需要焦虑。
14题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即可,注意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如认为能起到相应的宣传效果,可从图片简洁、吸引力强、生动形象等角度入手;如认为不能起到相应的宣传效果,则可从涵盖信息狭隘,专业信息解释不清等角度入手。
(四)古诗阅读(3分)
春日
[宋]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


展开余下试题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难寻。
海棠
[唐]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莫愁:古乐府中所传美女,善歌谣。 ②梁广:唐代画家,擅画花鸟。
15. 从《海棠》中找出与《春日》一诗中“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写法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结合其中一诗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表现景物之美的。
【答案】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示例一:《春日》中作者因眼前美景触动诗情却又无法用语言真切地表达出,侧面烘托出春日景物的美丽。
示例二:《海棠》一诗中因雨后海棠娇艳美丽,让美女懒于梳妆,画家迟迟不敢下笔(美女、画家写出一处即可),侧面烘托出海棠之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的意思是:忽然灵机一动有好的诗句在眼皮底下滑过,等到想着手排诗的时候却已经难以找到刚才那种感觉了。这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借自己难觅灵感,烘托春景的美丽。郑谷的《海棠》一诗中,前四句都是正面描写海棠的美丽,五六两句通过注释可知,这两句借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写出了海棠的美丽,这也属于侧面描写。据此答题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赏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6. 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1)【故】A.括母问奢其故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使】A.使赵不将括即已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3)【将】A.若必将之 B.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7.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秦 将 白 起 闻 之 纵 奇 兵 佯 败 走 而 绝 其 粮 道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19. 请结合《曹刿论战》中战争取胜的条件,分析本文中赵军失败的原因。
【答案】16. ⑴A.缘故、原因 B.旧、原来 ⑵A.如果 B.出使 ⑶A.使(让)……为将 B.带领、统率
17.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
18.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
19. 示例:《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知人善任,善于听取曹刿意见,谨慎判断,并在曹刿劝说之下及时抓住战机而取得胜利;本文中赵王不听括母的劝谏,一意孤行,再加上赵括不得人心,失去战机,对敌军掉以轻心,因而失败。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主要考查的是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平时要多积累,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中,A句根据《曹刿论战》“公问其故”中的“故”,可以推断为“缘故、原因”;B句出自课内,根据积累解答即可。(2)中,“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的意思是“如果不让赵括当将军则以,如果让他当将军,使赵国兵败的一定是他”,由此推断“使”是“如果”的意思;B句根据课内积累作答即可。(3)中,A句的意思是“如果让他当将军”,由此推断“将”是使动用法,“让……为将军”的意思;B句根据课内积累作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断句;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断句。断句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断句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的意思是:秦国大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就派奇兵,假装失败逃走,以断绝敌人的粮道。“白起”是人名,“闻之”是动宾结构,“纵奇兵”也是动宾结构,据此,正确的句读是: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句中的“悉(全部)、约束(纪律和规定)、易(替换)”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比较阅读能力。首先分析《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取胜的原因,一方面是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够听取曹刿的意见;另一方面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赢得百姓的支持;最后是正确的作战方针。然后分析选文中赵军失败的原因,从“以天下莫能当”,可看出赵括本人自以为是;从赵母的劝说中可看出赵王一意孤行,不听劝阻;从“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可看出赵括的军队军心涣散,赵括本人不能服众。据此概括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父亲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掉原来的军官。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兵,却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8年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