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目前,北京的民航客流中有70%左右是公务、商务旅客,包括来北京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旅客和参加全国性会议的旅客。根据预测,这一比例在未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北京的“中央型”功能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新机场在选址上还面临集疏运的问题。根据首都机场的调查,北京的航空旅客90%来自于天安门以北的地区,而北京四环及其以内的交通系统现在已趋饱和,不可能再有大的扩能,也就是说没有办法满足位于市域南端的新机场的集疏运需求。解决这些问题,都要求北京将部分功能向外疏解。 机场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一方面,它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和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支撑和服务于所在的城市经济,给城市带来发展和繁荣。事实上,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的中心,这种城市功能的“超级集聚”,相当于北京承载了华盛顿和纽约两大都会的功能。 北京应该以新机场的建设为契机,将位于北京的部分国家行政功能、部分企业总部、科研院所、大学的驻京机构等迁至新机场周边地区,并在其临空地区建设大规模会展、住宿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等。由于新机场远离北京城区,与河北的廊坊、固安、永清相邻,因此,可以考虑以新机场周边为基础,在京冀交界地区的永定河两岸,规划建设一个人口在500 万以上,以服务国内行政、经济、科技等活动为主要目标的“京畿新区”。北京新机场的规划建设和首都功能的疏解成为京畿新区的起点和终点。于是,在京冀交界地带的集聚将带有明显的航空城色彩。 (取材于2013 年12 月《北京规划建设》刘武君的文章) 【材料三】 随着绿色机场内涵不断扩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运行高效和人性化服务作为实现绿色机场建设的两大目标。 在跑道设计方面,综合考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周边空域、地面条件、运行效率等因素,北京大兴国际机的跑道和航站楼的合理布局大幅缩减旅客中转时间,旅客国内转国内30分钟,国际转国际45分钟,国际国内互转60分钟。 ① 。 多种交通方式高效便捷换乘大大提升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旅客出行体验。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汇合,进出机场“五纵两横”的交通网络,高效便捷。航站楼与轨道站台、公交枢纽一体化设计,轨道交通在航站楼正下方纵贯穿越,站台位于航站楼大厅下方,旅客不出航站楼就可进入出港大厅, ② 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旅客为中心,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在国家残联的指导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立了无障碍专家委员会,从停车、通道、服务、登机、标识等8个系统针对行动不便、听障、视障等3类人群开展了专项设计,现已完成《无障碍设施设计通则》,将在机场应用示范,全面满足2022年冬残奥会要求,打造无障碍设施样板。 ③ 此外,还在航站楼五个指廊端头设置了5个庭院,分别呈现中国园林、田园、丝、瓷、茶等元素,为旅客提供绿色的活动空间,凸显绿色和人性化理念。在绿色机场规划、设计、建设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绿色理念、科技、管理等方面运用了多项国内、国际首创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创造了非凡的成绩,领跑我国乃至全球机场建设。未来,伴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开通运行,这座贯彻绿色建设运营理念的新国门必将为民航强国战略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取材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绿色机场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1.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北京首都机场线的优势是机场专线不服务于沿线普通乘客,可以提供更高的运营速度和服务水平。 B. 北京T3航站楼采取高架敷设方式,线路终点设在航站楼前乘客出行距离远,路线效益较低。 C. 香港国际机场线的优势是换乘空间较大、距离较短,单向封闭式无缝衔接的换乘更加安全快捷。 D. 国际民航规定机场站不允许设置 安检区内,所以乘客必须从车道边进入公共大厅进行安检。 2. 下列对文中黑体字词字音字形字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敷,从“支”,表示与动作有关,这里解释为“铺开、展开”,在“敷演”这个词中也取这个意思。 B. 鉴,表示用铜镜来观照影像,后引申为“参考、教训”,《资治通鉴》这个书名正取自这个意思。 C. 载,从車聲,表示“装运、承担”时读作zài,表示“记录、登录”时读作zǎi,故此处读zǎi。 D. 坊,是古代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读作fāng,还可组词如“坊肆”“牌坊”“磨坊”等。 3. 下列对原文中画线部分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同时满足航空乘客与普通乘客的交通需求,线路效益好。 线路效益:指轨道线路的经济收益与乘客体验。 B. 平行关系下,机场站可以尽量贴近公共大厅。 平行关系:指轨道交通与公共大厅在同一水平面上。 C. 这种类型中,轨道交通采用高架敷设方式。 高架敷设: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将机场大厅的出发层、到达层错开设置。 D. 京新机场的规划建设和首都功能的疏解成为京畿新区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指京畿新区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目标。 4.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京新机场建设的必要性。 5. 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 A. 持续发展实现“绿” B. 以人为本经营“绿” C. 顶层设计规划“绿” D. 科技驱动创造“绿” 6. 下列内容三则材料都涉及到的一项是( ) A. 北京新机场的潜在发展空间 B. 缔造新机场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C. 北京新机场区域建设的机会与挑战 D. 建设便捷的机场交通系统的重要性 7. 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的正确顺序是( ) A. 从“五指廊”构型的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步行时间不到8分钟,指向性强,旅客体验好。 B. 高效的行李传输系统,使首件进港行李可在13分钟内到达,这些指标均居世界一流水平。 C. 进一步推进自助值机、WIFI、母婴室、休闲娱乐设施等旅客服务设施建设,满足旅客的个性化需求。 【答案】1. C 2. C 3. D 4. ①源自北京城市发展乃至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支撑和服务于北京的城市经济,给北京带来经济的繁荣。③将首都功能疏解,发展周边地带,建成京畿新区。 5. B 6. D 7. BA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不居砻斫之器 居:积存 B. 画宫于堵 堵:墙 C. 讨论其大经 大经:根本的原则 D. 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伐:声讨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蚓无爪牙之利 B. 劳力者役于人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C. 举而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天下举首而望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B.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C.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D.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我觉得他十分可笑,认为他是个没有能耐却喜爱钱财的人。 B.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他)估量房屋的负荷,审察木头的承受力,举杖一挥说:“砍吧”,那些拿斧头的人便跑到右边。 C. 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他)思考怎么在极其微小的土地上建造高楼大厦,而不会(因为胆怯而)后退。 D. 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发现梓人对于具体操作一窍不通,引发了作者的嘲讽和怀疑,也为后文的观察做了铺垫。 B. 文章第三段是作者通过对梓人的观察引发感慨,从议论梓人是匠人中的劳心者,联想到其方法值得宰相学习。 C. 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发现宰相在任用人才方面团结手下的全体官员辅佐天子治国,这和梓人团结所有的工匠建造屋子有类似性。 D. 文章前一半细写梓人,后一半细合相道。叙议结合,卒章显志。由梓人监管匠人类比宰相辅佐天子治国,足见其政治远见。 1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2)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答案】8. D 9. D 10. B 11. C 12. A 13. (1)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2)这足够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伐:声讨”错误,“伐”在这里是“夸耀”的意思。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性、在句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A项,不同。第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不同。第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于”是动词,“在于”的意思。 C项,不同。第一个“焉”是代词“他们”;第二个“焉”是兼词,“于此”。 D项,相同。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是相同的结构,所以三者之间应该断句。译文: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同时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 C项,翻译有误,“计其毫厘”指的是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无进退”指没有出入。译文: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对于具体操作一窍不通”错误,依据“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可知,梓人是一个“善度材”“善用众工”的人,而并不是“对于具体操作一窍不通”。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故食于官府”,被动句;故,所以;作于私家,状语后置;直,通“值”,工钱、报酬。 (2)是,这;足,足够;“相”,名词动用,做宰相,后面省略介词“于”;法,效法;物莫近乎此,状语后置;“乎”,于,比。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译文: 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