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360 2020-02-13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0]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练出来的。②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③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④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______(A。”B”。)⑤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辩上。⑥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______ 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常常 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⑦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⑧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zhì______,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大儒( ) ②停zhì( )
(2)第①、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3)请为第④句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
(4)依次填入第⑥句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 评判 辩论 修正
B.怀疑 辩论 评判 修正
C.辩论 怀疑 评判 修正
D.辩论 评判 怀疑 修正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rú”,第二个字写作“滞”。
(2)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第一句话中的“锻练”应写作“锻炼”。第五句话中的“明辩”应写作“明辨”。
(3)本题考查标点使用。完整引用某人说的话,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内。
故选:A
(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本题时,可采用排除法。根据第一空后面的“态度”,可知本空应选“怀疑”,所以排除了C和D.根据第二空前面的“和书中的学说”可知本空应填“辩论”。
故选:B
【解答】答案:
(1)①rú②滞
(2)①练、炼②辩、辨。
(3)A
(4)B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电影《中国机长》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长春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使”;
B.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浏览完整试题
C.正确;
D.语序不当,应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故选:C。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3.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2)《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景的句子是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出诗人贬谪地之偏,被贬时间之久,表达内心的愤懑与辛酸的诗句是 , 。
(4)《岳阳楼记》中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 , ”的悲伤心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注意“蜡”的书写)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注意“凄”的书写)
(4)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注意″谗″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文言文阅读(15分)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分析】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这首诗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可分成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诗人参加宴饮,美酒佳肴却无心食用,想到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施展,不由心中愤懑茫然。后六句为第二部分,写诗人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人生的理想,为国效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意义分析。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句,理解其意思,然后即可知某个指定词语的意思。“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扬帆快速前行,横跨一望无际的汪洋。济,渡河、渡海。“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拔出了宝剑环顾四周,当下心中茫然不知所措。顾,环顾。
(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了解全诗内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从中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
答案:
(1)济,渡河、渡海;顾,环顾
(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参考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点评】《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的感慨。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
5.阅读古文【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本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林壑尤美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
(3)翻译下列句子。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甲】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周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5)【乙】段中“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为“丰乐亭”的原因。【甲】【乙】两段文字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展开余下试题
(6)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游历山水,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名篇。正如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请结合两个文段,谈谈欧阳修是怎样的一个人。
【分析】【参考译文】
【甲】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主要靠学生平时课下积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尤:格外、特别;
②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③句意: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斯:这;
④句意: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名:命名;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仰,抬头。俯,低头。句意: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全文可知,本文中的醉翁亭在琅琊山,而材料中的几座同没有涉及,同时“环滁皆山也”中“环”字生动形象的表现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言简而意丰。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乙文:根据名字“丰乐”在原文中找到包含这两个字的句子。《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乙】段“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表现出作者与民共乐的高尚情怀,从【乙】中提取四字短语是“与民共乐”。
(6)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从【甲】段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主要体现对山水的热爱;从【乙】文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结合内容,从“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中可知,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感。
答案:
(1)欧阳修,宋。
(2)①格外、特别;②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③这;④命名。
(3)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
(4)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后面几句皆属多余。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5)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者;与民共乐。
(6)欧阳修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人。
【点评】“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表示顺承或者承接,故此看来,顺承与承接是一码事,指的都是:用“而”连接有时间先后关系的两个动词。顺承关系就是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展开余下试题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他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2)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
(4)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予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分析】《爷爷的黄豆》是一篇小说,以爷爷的黄豆为线索,叙述了爷爷一生的经历。爷爷偷师学艺时嚼几粒黄豆,学得染布的好手艺;爷爷自己开了染坊,嘴里嚼一把黄豆,自己苦干,生意做得红火;闲时,爷爷嚼着黄豆跟我聊天,聊“我”的父亲,希望“我”有出息;爷爷临终时,手里攥着一袋黄豆--金子(留给孙子的活命钱);“我”没拿这笔活命钱,自己创业,成为著名企业家。小说通过叙述爷爷的经历,表达了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奋斗获得,留给子孙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重要得多。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写作手法,对照四个选项的表述,判断对错。
ACD.分析正确;
B.分析不正确,小说写“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反映出“爷爷”对儿子败家异常气愤和痛苦的心理,“对生活切底绝望”言过其实,不符合人物性格。
故选:B。
(2)本题考查重要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划横线语段在文章中间部分,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语段内容以及上下文进行概括。本语段“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承接上文,概括爷爷的奋斗与成功;“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启下,引出下文对父亲的败家的叙述。
(3)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性格及精神品质,要联系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以及人物所做的事件进行评析。通读全文,筛选出对爷爷的描写,进行概括总结。比如从“他偷学染布,无师自通,而且技艺越来越精湛,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可以看出爷爷聪明好学,技艺精湛,善于经商;从“爷爷没钱请帮工,全靠自己挥汗如雨地苦干”可以看出爷爷吃苦耐劳、勤劳能干;从“他有了钱仍旧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可以看出爷爷生活简朴;
从“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可以看出爷爷专注于工作,对父亲疏于管理,不善于教育子女;从“爷爷用父亲的事来教育我,希望我能争气”可以看出爷爷面对失意不沮丧,对生活充满信心。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及对文章主旨的个性理解能力。联系全文内容,从爷爷与“我”聊天、咀嚼人生以及临终嘱咐中。可以看出这里爷爷给予我的财富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读完小说的人生感悟,要联系人物经历及相关事件来谈。比如,从爷爷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幸福的生活要靠奋斗获得。从父亲失败的人生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真正的爱不是溺爱,是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精神品质的养成;单纯的物质财富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人的健康成长需要长辈的正确教育、引导。从“我”的成长经历可以感悟到人要善于吸收经验教训,成就梦想等。
答案:
(1)B。
(2)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上文写爷爷创业的成功;下文开始写到父亲,写了父亲的败家给爷爷带来的伤痛。
(3)
①聪明好学,技艺精湛。他“偷学”染布,无师自通,而且技艺越来越精湛,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
②吃苦耐劳,勤奋苦干。他刚开染布坊,没钱请帮工,全靠自己挥汗如雨地苦干;
③生活简朴,专注执著。他有了钱仍旧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他对生意过于专注执著,忽视了对于儿子的教育。
④慈爱温和,内心刚强。他经常跟孙子聊天,希望孙子“争气”,临死给孙子留“活命钱”;他对溺爱儿子的妻子、败家的儿子尽管失望,对生活并不绝望。
(4)爷爷给予我的财富指的是精神财富,具体指爷爷的精神品质对我的影响以及爷爷的人生经验和教训给我的启示,尤其是对物质财富要有清醒认识。
人生感悟:
①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②幸福生活靠自己的奋斗得来的;
③真正的爱不是溺爱,是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精神品质的养成;
④单纯的物质财富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⑤人的健康成长需要长辈的正确教育、引导;
⑥人要善于吸收经验教训,成就梦想。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典型事件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2.通过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3.结合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来分析人物品质,
4.文章中的评价性语句则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7.
上一篇:
江苏省泰州市部分地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下一篇:
山东菏泽巨野县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