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539  2020-02-1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9]
江苏省泰州市部分地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泰州兴化市期末、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期末、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期末、泰兴市河失初中期末试卷、姜堰四中期末模拟试卷)汇编
兴化市
(二)阅读《马援传》选段,完成9~12题。(14分)
援①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②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③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援曰:“今我微劳,猥飨大县④,功薄赏厚,何以能
长久乎?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耶?”冀⑤曰:“谅⑥为烈士,当如此矣。”
(根据《资治通鉴》《后汉书》相关资料改编)
【注释】①援:马援,东汉名将。②殖:经营、从事买卖活动。③隗(wěi)嚣(áo):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军阀,自称西周大将军。④猥飨大县:过多地享用大县封地。⑤冀:孟冀,著名的谋士。⑥谅:诚信,实在。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诸兄奇之( ) ②欲就边郡田牧( )
③且从所好( ) ④常谓宾客曰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
A.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D.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选文,说说马援具有怎样的品德或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1)①对……感到惊奇(或:认为……奇怪,以……为奇);②到;
③喜好,意愿;④告诉(或:对……说)(4分)
(2)D(例句和D项“以”为“因为”,A项“用”,B项“来”,C项相当于“而”,2分)
10.良 工 / 不 示 人 / 以 朴 (2分)
11.(1)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雄壮。(2分)
(2)因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也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2分)
12.①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②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③不居功自傲,谦虚谨慎(故人欢迎时说自己“功薄赏厚”);④马革裹尸的大丈夫气概(从“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样的豪言壮语中可以看出)。(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但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参考译文】
马援十二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有大志,和他同辈的兄弟都觉得惊奇。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未雕琢的玉石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浏览完整试题起初,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快到(家乡)的时候,朋友们都来迎接、犒劳。马援说:“如今我立了小小的功劳就厚颜地接受了一个大县(的食邑),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像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现在匈奴和乌桓仍然在北边侵扰,我想(向皇帝)请求攻击他们。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地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佩服地)说:“你确实是有远大志向的勇士,是应当那样(为国家战死在疆场)啊!”
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二) 阅读刘光祖的《万里桥记》,完成8—11题。(14分)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送吴使张温于此,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①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②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
  【注】①聘:访。②酾:疏导。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谒古相祠 ( ) ②其孰能与于此 ( )
③梁板悉易以木( ) ④岸木秀而川景丽(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C.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划两处)。(2 分)
孔 明 送 吴 使 张 温 于 此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8.(4分)(1)①拜见 ②谁 ③交换 ④草木茂盛
(2分)(2)C
9. (2分)孔 明/送 吴 使 张 温/于 此
10.(4分)(1)而这座桥唯独因为诸葛亮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 (2)(略)
11.(2分)①万里桥的得名与诸葛亮有关。相传诸葛亮曾在此送别吴、蜀的使臣,“万里”出自他之口。②万里桥的修缮与诸葛亮有关。赵公因仰慕诸葛亮的道德、功绩而修缮此桥,作者借此记表达对赵公的期许。(每点1分,共2分)
译文:
自从秦朝设置郡守以来,李冰凿通两条水渠,是蜀地万世的好处。现在万里桥的水,就来自秦渠。后来诸葛亮治理蜀地,凭借公平、讲信用、仁义使当地人依附并信服,法度谨饬而清明,礼乐的教化几乎可以恢复了。古今都流传着,诸葛亮在这里送别吴国的使者张温,说:“这水往下直流到扬州,有一万里远。”后来这座桥就因此以“万里”为名。有的人则说,费祎访问吴国,诸葛亮送他到这里说:“万里的路途,从这里开始。”诸葛亮去世后又过了千年,万里桥的遗迹还粗略保留,没有特别壮丽雄伟的景观。因为在这一千年之间,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诸葛亮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关于)它的说法虽然不同,但给桥起名字的意义是一致的。
侍御赵公镇守蜀地,刚一到任,就拜谒古相祠,当即下令修葺古相祠。常常说:“诸葛先生,才能、品德可与夏、商、周三代的贤人相媲美。运用法度而老百姓没有怨言,管理政务而主公不怀疑他,如果不是天下极高尚的人,又有谁能让人亲附到如此地步?”以前的统帅沈公曾经扩修,使它更宽,但还是显得粗陋,(与它的重要性)不相当,而且容易损坏,时间长了将不能维持。于是下令疏导水道,将水分为五道,梁板全部换成木头,而且加盖了屋顶。风烟渺茫,两岸树木茂盛而河景秀丽。赵公与客人登上此桥,没有不来回走动四处观看的。
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洪渥传
曾巩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黜①;久之,乃为官。官不自驰骋②,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③。里中人闻渥死,无④贤愚皆恨失之。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闻有兄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掇⑤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为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其孥盖弱,力不能自救。其兄已益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
懈。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注】①黜(chù):废,贬退。②驰骋:这里指奔走钻营。③孥(nú):妻子与儿女
④无:无论。 ⑤掇:留取。
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 ( ) ②无贤愚皆恨失之 ( )
③复去而为官 ( ) ④则念辄悲之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久而有味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展开余下试题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
渥 得 官 而 兄 已 老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1.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2分)

(二)8.(1)①最后,最终 ②遗憾 ③离开 ④就,总是(4分)
(2)C(2分)
9. 渥/ 得 官/ 而 兄 已 老(2分)
10.(1)答:(兄长)多次派人到麻城,安抚洪渥的妻儿,想要让他们返回家乡然后把田给他们居住。(“数”“返”各1分)(2分)
(2)答:浮动的光像跳跃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分)
11.答: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乡人对洪渥去世的遗憾,表现乡人对洪渥的喜爱尊敬,从而侧面刻画了洪渥的为人热忱、助人为乐的形象。(2分)
【译文】洪渥是抚州临川人。为人温良和顺,和别人交游,开始时不很让人喜欢,交往久了就感到很有味。家里贫穷,凭着进士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有擅长作赋的才名。刚开始被推荐给有关部门,总是接连被罢黜;很久才得到一官半职。做官后又不奔走钻营,又很久不升职,最后死于黄州麻城茶场监任上。死后不能归葬,也不能使他的妻子儿女返回家乡。乡里人听说洪渥死了,无论是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人都遗憾失去他。
我年轻时和洪渥相识,但不很了解他的为人。洪渥死后,才听说他有一个哥哥年纪已七十多了,洪渥得到官职时他哥哥已很老了,不能和他一起去做官的地方。洪渥到任后,根据自家人口使用俸禄,把多余的钱拿回故乡。买了百亩田,给他哥哥,又离开家乡去做官,然后才感到安心了。洪渥死后,他哥哥又没有儿子,就多次派人到麻城,安抚他的妻儿,想要让他们返回家乡然后把田给他们居住。他的妻儿因为很柔弱,没有能力自己回家。他的哥哥也已很老了,没有办法,一想起洪渥就感到悲伤。洪渥平时看起来好像是不能做事情的人,等到别人有急难需要他去奔走解救时,他早早晚晚不敢稍有懈怠。他对于别人是真有恩惠啊。
泰兴市河失初中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楚王使景鲤如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使景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不与不如景鲤留,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
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选自《战国策》)
9.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楚王使景鲤如秦 ( ) ②王不如留之以市地 ( )
③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 ) ④而外结交诸侯以图 ( )
(2)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楚知秦之孤,不与地
A.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C.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2分)
王不如留之以市地
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根据选文推断,假如秦王杀了景鲤,会有哪些后果?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分)(1)①派  ②换取  ③侍奉 ④图谋
     (2)B
10.  (2分)王/不如留之/以市地
11.  (4分) (1)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秦国与楚国是兄弟之邦。
(2)略
12. (2分)大王的权势将被天下人所轻贱; 秦国将失去楚国的邦交;不可能得到楚国的土地;齐国和魏国将会在外边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任意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楚怀王派景鲤到秦国去。有人对秦王说:“景鲤是楚王所喜爱的大臣,大王不如把他扣留下来,用他去换取楚国的土地。如果楚王答应了,那么我们不用兵力就能取得土地;如果楚王不答应,那么我们就把景鲤杀掉,再让楚国换一个才能不如景鲤的人来,这可是一个好的计谋。”秦王于是扣留了景鲤。
景鲤让人给秦王传话说:“我预见大王的权势将被天下人所轻贱,并且土地也不可能得到。我来出使的时候,听说齐、魏两国都打算割让土地来侍奉秦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秦国与楚国是兄弟之邦。如今大王扣留我,这就在天下诸侯中显示出秦国失去了楚国的邦交,齐国和魏国又怎么会尊重孤立无援的国家。当楚国知道秦国处于孤立之中,非但不会送给土地,而且还会在外边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的,那秦国必然危险了,我看不如把我放出去。”秦王这才放了景鲤。
姜堰四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
①寻亦诛死( )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
③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 ) ④常恐不逮( )
(2)下列句子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不过二世而灭
A.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划两处)。(2分 )
卒令不闻其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
(1)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1.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


展开余下试题

8.(1)(4分 )①不久 ②以……为耻 ③常常 ④担心
(2)(2分 )D
9.(2分)卒/令/不闻其过
10.(2分)(1)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
(2分)(2)(对于)高官厚禄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1.(2分)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谏良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能够和谐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大臣又不去纠正君主的过失,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残暴淫虐,大臣们不敢进言,最终因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导致亡国,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件事刚过去不久,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开始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周朝只做符合善的事情,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喜欢用用刑罚来处理政事,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的人能够福禄绵长,作恶的人很快就会自取灭亡吗?我又听说夏桀、商纣两个帝王,拿普通老百姓和他们相比,老百姓都会感到羞耻;颜回、闵损都是普通百姓,把他们与帝王相比,帝王都以此为荣。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我时常拿这类事情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总怕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被人耻笑。”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泰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