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432 2020-02-16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2]
新疆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2019-2020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6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shěng) 怠慢(dài) 撺掇(cuān) 大彻大悟(chè)
B.过瘾(yǐn) 酬谢(chóu) 衣襟(jīn) 如法炮制(pào)
C.亢奋(kàng) 羁绊(jī) 震撼(hàn) 戛然而止(jiá)
D.面颊(xiá) 恣意(zì) 挑衅(xìn) 纨绔子弟(ku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门槛 恣意 待慢 顾名思义
B.宽慰 胆怯 家眷 兴高采烈
C.和蔼 诲暗 煎熬 黄道吉日
D.羁绊 纨绔 挑衅 人情事故
3.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之乐。
B.随着指挥的手落下,悠扬的乐曲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C.前不久,某游客在埃及古神庙的神像上刻下“××到此一游”几个字,这让在场的其他游客叹为观止,纷纷摇头。
D.这支新组建的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了这个城市的精神地标。
B.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有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并产生氧气。
5.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讲述的是鲁迅小时候去赵庄看社戏的事情。
B.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戏剧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我们学过他的诗歌《回延安》。
C.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课文《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
D.《灯笼》是吴伯箫写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美好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二、名著阅读及默写(14分)
7.名著阅读(4分)
亲爱的孩子,几次三番动笔写你的信都没有写成,而几个月的保持沉默也使我魂不守舍 坐立不安。我们从八月到今的心境简直无法形容。你的处境,你的为难,你的迫不得已的苦衷 我们都深深的体会到,怎么能责怪你呢?可是再彻底的谅解也减除不了我们沉重的心情。民族 自尊心受了伤害,非短时期内所能平复;因为这不是一个“小我的”,个人的荣辱得失问题。 便是万事随和处处乐观的你的妈妈,也耿耿于怀,伤感不能自己...
(1)上述文字节选自名著《 》,文中的“你”是 (写出人物名字)。
(2)文中让傅雷夫妇“耿耿于怀,伤感不能自己”的事情是哪件事?(2分)
8.古诗文默写(10分)
浏览完整试题
(1) 微君之故, 。
(2) ,风烟望五津。
(3) , 悠悠我心。
(4) 求之不得, 。
(5) , 君子好逑。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
(7)《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8)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一语双关,暗指自己想从政却苦于无门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并表达自己心意的诗句: , 。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4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E.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二)文言文阅读
【甲】见鱼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 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 且焉置土石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13.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 从 卒 一 人 病 不 能 进 诏 至 床 前
14.从太宗出征对待将士的态度看,你觉得李世民是一个怎样的君王?(2分)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4分)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官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仍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得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裤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或把裤腿在膝下束紧,有些扎起裹腿。更常见的是把上衣挽到腰间,或者把衣裾掖在腰带里。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由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展开余下试题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便成了僧袍,供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15.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6.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7.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8.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4分)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9. 第⑦段画波浪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20. 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这段把母亲比做天空、礁石和河床,突出了母亲目光的特点?(2分)
答: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21. 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
22.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4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常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23. 请以《向往春常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参考答案
1.C
2.B 点拨:A项“待慢”应为“怠慢”;C项“诲暗”应为“晦暗”;D项“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3.B【解析】A.“津津乐道”的意思是很有兴趣地谈论,与句中“谈论”重复。B.“戛然而止”的意思是声音突然中止。使用正确。C.“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用其形容一种不良现象,显然是错误的。D.“刮目相看”的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里不合语境,可用“拭目以待”。
4.A【解析】B项,缺少主语,删去“作为”或在“对”前面加上“我们”;C项,一面对两面,删去“坏”;D项,搭配不当,“它”指代的“城市绿化”与“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并产生氧气”不能搭配,可在第二个分句前加“绿树春草”。
5.【解析】选B。“一声雷”对应“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对应“惊醒了一山桃花”;“一阵风起”对应“让每一棵柳吟出……飞絮”。
6.【参考答案】A
7.(1)傅雷的长子傅聪 (2)傅聪为了在世界各地演出的生计,无奈入了英国籍,这让傅雷夫妇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8.略 9. 【解析】选BD。B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D项抒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丝毫没有绝望情绪的流露。
10.C 11. 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2.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 每点0.5分,共2分)
13. 有 从 卒 一 人 病 \不 能 进 \诏 至 床 前
14. 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
15.长袍帮、短衫帮。
16.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1分),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1分),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1分)。
17.“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1分)。“大多”表现了劳动者这样的打扮具有普遍性(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8.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2分);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2分)。
19.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
20.(1)执着和深情(2)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21.你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意思对即可)
22.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的思考方向;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以上三个方面,只要答对一个方面即可得2分,剩下2分根据表达的流畅程度,酌情给分)
上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下一篇: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评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新疆阿图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