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海口中学高三3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 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构成阿Q性格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它在不同的情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减) 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 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 C. 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要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浏览完整试题D. 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和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的二重性,是构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两层主要意思。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人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但这样还体现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 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 一个人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是时的固执,显示了倔强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 D. 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不能仅仅看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内心和灵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B. 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 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该项内容是从性格方面说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审美价值,不是本文的主旨。 B项,该项内容仅仅是性格元素模糊性带来 影响,并不是本文主旨。 D项,该项内容只是对第四、五段内容的概括。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分析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着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但这并不能推断出“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D项,“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推理不正确,人物性格元素是否具有模糊性,要看其是否符合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两个层面的要求。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诫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释】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4. 下列对画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使:宋、元时期的职官名。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B. 赞曰: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如《五柳先生传》里“赞曰” C. 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巡抚是一州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州民政、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D. 尚宝剑:即尚方宝剑,尚方(也作上方)是掌管制造供应御用器物的官署,即皇帝御用的宝剑。持有皇帝所赐尚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