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625  2020-03-16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5]
江苏省连云港市石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江苏省石榴高级中学“抗击新冠病毒”线上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一、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人的文化论争往往不是争谁对谁错,而是争谁好谁坏。中国至今尚未发育出健全的论争 ,以及对多元文化的 心态 ,而学术论争一旦涉及道德问题,欲求所谓的平等便只能是 了。
A. 体制 宽容 海市蜃楼 B. 机制 包容 痴人说梦
C. 体制 包容 海市蜃楼 D. 机制 宽容 痴人说梦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分析可知:“体制”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制”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本处形容“论争”,不属于机关单位,应该用“机制”。“宽容”包括待人、接物,容别人所不容,解别人所不能解。“包容”指容纳;宽容大度。这里形容“心态”,应该是“包容”。“海市蜃楼”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痴人说梦”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本处形容“学术论争一旦涉及道德问题,欲求所谓的平等便只能是”胡言乱语了。应该用“痴人说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古诗词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③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⑤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⑥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A. ①③⑤②④⑥ B. ①③⑤②⑥④ C. ①⑤⑥③②④ D. ⑤①③⑥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解答时,要先理解诗句,明确诗句中所涉及的中国传统节日,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本题中,①对应的是“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②“圆明”,指中秋之月又圆又亮,对应的是“中秋”,农历八月十五。③“端阳”“汨罗”对应的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④“菊花须插满头”对应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⑤“元夜”“灯火”对应的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⑥“中元”对应的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故按按照时间排序为⑤①③⑥②④,故选D。
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
A.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
B.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唐•李商隐)
C. 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宋•曹勋)
D.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宋•林光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选项B,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选项C,束发: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选项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故答案选D。


浏览完整试题4.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5 月28日,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这个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8.47亿元的综合改造项目将于明年完工,届时,新宁广场及周边地区停车难的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新宁广场综合停车场项目位于新宁广场北侧地下,建设内容包括广场改造、地下停车场、地下车行通道、人行过街通道、商业区、人防工程及未来轻轨站点预留等。停车场项目工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地下停车场改造和绿地改造工程,计划将在年内完成主体施工,明年6月以前完成绿地改造;第二阶段为通道建设,该建设将在“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内完成。
A. 新宁广场停车场工程开工
B. 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
C. 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5月28日开工
D. 新宁广场停车场项目工期将分为两个阶段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闻标题的提炼能力。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A项,没有指出是公共停车场,标题内容不完善。选项拟写标题不恰当。
B项,标题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选项拟写标题恰当。
C项,新闻标题要求简洁易懂,写上5月28日使标题变得不简洁。选项拟写标题不恰当。
D项,项目工期分两个阶段是新闻中的一部分,不是新闻的主要内容。选项拟写标题不恰当。
故选B。
【点睛】拟写新闻标题,要思考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新闻“标题”要生动,能吸引读者;要简洁,标题是对主体的高度概括。在组织答案时,可结合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导语部分进行删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帅师讨焉 帅:率领
B. 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
C. 蛮覆而败之 覆:遮盖
D. 殆非人也 殆:几乎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 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 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 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8. 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
【答案】5. C 6. C
7. (1)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2)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8. 吴保安倾家赎回郭仲翔;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覆:翻转。
【6题详解】
试题分析:乡曲,即乡里。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乡曲,即乡里。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参考译文:
吴保安字永固,是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想帮他扬名并当官。
适逢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朝廷派李蒙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讨伐。李蒙出发前向郭元振辞行。郭元振于是引荐郭仲翔,对李蒙说:“(这是)我过世弟弟的孩子,还没有功名。你姑且带着他前往,如能杀敌立功,我在朝中担任官职,会引进推荐他,使他获得微薄的俸禄。”李蒙答应了。郭仲翔很有才干,(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郭仲翔)到达蜀地以后,吴保安寄信给他说:“有幸跟您同乡,却从来没有见过面,不过我心中一直很钦慕敬仰您。听说您是一个为别人的忧愁着急的人,如果不忘同乡的情分,突然给我特殊的眷顾,让我能够拿着马鞭和弓箭,在部队建功立业。这是您对我像大山一样的恩情,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时刻。”
郭仲翔接到吴保安的信后,深有感触,就向李蒙将军进言,征召任用他作管记。(吴保安)还没报到敌人就反扑逼近,李蒙将军赶到姚州,与敌兵交战,打败了他们。(又)乘胜深入追击,不料敌人翻转回来打败了他。李蒙将军战死,军队被消灭,郭仲翔也成了俘虏。蛮夷贪图汉人的财物,那些被俘虏的士兵,都让他们跟家里通信,让家人用财物赎回。吴保安赶到姚州,正好遇到军队战败,便滞留没能回去。郭仲翔被蛮夷关押期间,给吴保安写信说:“永固你近来还好吧。不久前承蒙接到你的来信还没来得及回复,恰逢军队已经出发。我们长驱直入敌阵,结果遭逢溃败。我现在身处困境,力气用尽毫无办法。蛮地的习惯是羁押拘留(俘虏),允许亲友来赎买,必须拿一千匹绢。请你早一点报告给我伯父。最好按时过来,能够赎我回去。能使我流亡的魂魄得到复归,死里逃生,唯有指望你了。当时郭元振已经去世,吴保安就回复他,答应赎买郭仲翔,于是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回了郭仲翔。


展开余下试题接近二百天后,郭仲翔才回到姚州。他形体面容憔悴,几乎没有人样了。(这时)才与吴保安相互认识,两人边说边哭。郭仲翔回到家里,离开亲人已有十五年了。后来因为有功回到京城,被任命为蔚州录事参军,就将母亲接到蔚州。郭仲翔到蜀地寻访吴保安,可是吴保安与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于是郭仲翔花尽家产二十万钱,厚葬了吴保安,还立了一块石碑刻字颂扬他的美德。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9. 两首诗都对夏雨的特点作了穷形尽相的描写,诗中表现出的夏雨的特点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请概括。
10. 《溪上遇雨》一诗中,“坐看”和“忽惊”两词颇有意味,请分析。
【答案】9. 相同:来速疾,来势猛,去得快。不同:崔诗中夏雨还有雨脚不定的特点。(或:苏诗中夏雨有时间上瞬息变化的特点,崔诗中夏雨还有空间上瞬息变化的特点。回答到崔诗夏雨有空间上的变化就得满分,东边日出西边雨,这边晴来那边雨,等等,意对即可。)
10. “坐看”写隔山看雨的从容之态;“忽惊”表现夏雨突袭的慌乱;诗人通过“遇雨”者动作、表情的变化,侧面烘托出夏雨瞬息变化难以预料的特点。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两首诗都对夏雨的特点作了穷形尽相的描写,诗中表现出的夏雨的特点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请概括”,然后找出两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现夏雨特点的内容,接着分析二者的异同之处。
先看第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描绘出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可见这雨来的快、猛,去的也快。
再看第二首,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何快!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骤;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象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又写出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观;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中的夏雨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
最后分析两首诗中夏雨的异同,如相同的都是来速疾,来势猛,去得快,不同之处是第二首中还展现出夏雨的雨脚不定的特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溪上遇雨》一诗中,‘坐看’和‘忽惊’两词颇有意味,请分析”,然后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再看词语的表达效果。
“坐看黑云衔猛雨”的“坐看”是人物的动作,也是人物观看夏雨的情态,“坐看”的景是“黑云”“猛雨”,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从容;“忽惊云雨在头上”的“忽惊”是人物的心理,“惊”的原因是“云雨在头上”,可见夏雨的来势之突然,而“惊”展现出的人物面对夏雨突袭的慌乱;连接两处内容,既可以看出人物当时的心理,也可以侧面展现出夏雨变化之难以预料。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好学近乎知,_____________,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 (毛泽东《和柳亚子》)
【答案】 (1). 蟪蛄不知春秋 (2). 汩余若将不及兮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 苔痕上阶绿 (5). 只是当时已惘然 (6). 凌万顷之茫然 (7). 力行近乎仁 (8). 风物长宜放眼量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 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上下句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蟪、蛄、惘、汩。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靳彝甫
汪曾祺
靳彝甫家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他是靠卖画吃饭的。
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
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每天晚上,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


展开余下试题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刻的边款。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这一年,靳彝甫捉到一只蟹壳青蟋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每天有人提了几罐蟋蟀来斗。都不是对手,而且都只是一个回合就分胜负。于是有人怂恿他到兴化去。兴化养蟋蟀之风很盛,每年秋天有一个斗蟋蟀的集会。靳彝甫被人们说得心动了。从小玩到大的两位老友王瘦吾、陶虎臣给他凑了一笔路费和赌本,他就带了几罐蟋蟀,搭船走了。
没想到,这只蟋蟀给他赢了四十块钱。——四十块钱相当于一个小学教员两个月的薪水!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
季匋民是一县人引为骄傲的大人物。他是个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同时又是大收藏家,大财主,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迹。他在上海一个艺术专科大学当教授,平常难得回家。
“你回去看看。”
“我少陪一会。”
季匋民和靳彝甫都是画画的,可是气色很不一样。此人面色红润,双眼有光,浓黑的长髯,声音很洪亮。衣着很随便,但质料很讲究。
寒暄之后,季匋民说明来意:听说彝甫有几块好田黄,特地来看看。靳彝甫捧了出来,他托在手里,一块一块,仔仔细细看了。“好,——好,——好。匋民平生所见田黄多矣,像这样润的,少。”他很直率地问靳彝甫肯不肯割爱。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既然如此,匋民绝不夺人之所爱。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
“那可以。”
买卖不成,季匋民倒也没有不高兴。他又提出想看看靳彝甫家藏的画稿。他看了靳彝甫的画,说:“你的画,家学渊源。但是,有功力,而少境界。要变!山水,暂时不要画。你见过多少真山真水?要越过唐伯虎,直追两宋南唐。”他建议靳彝甫选出百十件画,到上海去开一个展览会。
靳彝甫的画展不算轰动,但是卖出去几十张画。报上发了消息,一家画刊还选了他两幅画。这都是他没有想到的。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家乡看到报,很替他高兴:“彝甫出了名了!”
卖了画,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一去三年,很少来信。
靳彝甫回来了。他一到家,听说陶虎臣、王瘦吾两位老友生意败落,境况凄惨,连脸都没洗,拔脚就往两家去。
第三天,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他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封洋钱,外面裹着红纸。一看就知道,一封是一百。他在两位老友面前,各放了一封。
那两个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靳彝甫端起酒杯说:“咱们今天醉一次。”
“好,醉一次!”
这天是腊月三十。这样的时候,是不会有人上酒馆喝酒的。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
外面,正下着大雪。
(选自《汪曾祺作品集•岁寒三友》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靳彝甫靠卖画吃饭,虽要投合顾客不同的兴趣,但是他自己喜欢画些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他不像生意人,却像心境如水的高雅隐士。
B. 天井布置得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样,四时生活充实,有爱若性命的田黄石章,有一起长大的老友,可见靳彝甫生活得有滋有味。
C. 靳季二人虽都是画画的,可是气色很不一样。写季匋民容光焕发,衣着质料讲究,是为了与靳彝甫构成对比,突出季匋民处境优渥,为人精明。
D. 汪曾祺的小说以直叙为主,用平淡的语调叙述普通人的琐碎生活,表现平凡人物的人生态度,语言简洁平淡却意蕴丰富,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
13. 请简要分析靳彝甫这一人物形象。
14. 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2. C 13. 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从作画有自己喜好,不为赚钱盈利看出他不贪钱财,有文人风骨:从他将爱若性命的田黄石章卖掉接济老友看出他珍视友情,重义轻利。
14. “外面,正下着大雪”表明季节是寒冬,寓示着三位好友艰难的境况,犹如生活在寒冬里;天气之寒反衬出人心之热,表现了主人公靳彝甫珍视友情,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三位老友在岁寒逼人、人生艰难的境况中相互接济,共度时艰,传达了珍贵友情的温暖,赞美了来自社会底层的人性光辉;以景作结,含蓄蕴藉,引发读者想象。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突出季匋民,且表现季匋民的为人精明也不恰当,文章的主人公是“靳彝甫”,这一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靳彝甫虽处境不佳也不愿卖掉田黄石章,表现靳彝甫对田黄石章的喜爱。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简要分析靳彝甫这一人物形象”,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从文中来看,靳彝甫是一个画者,是一个文人,是一个友人;从画者文人的角度来看,他居住的环境是“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他的生活习惯是“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每天晚上,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这些内容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情趣的高雅;从他作画的喜好“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和不愿意轻易卖出田黄石可以看出他有文人风骨;从他对友人的态度来看,他为了帮助两位友人把自己真爱的田黄石给卖了,这表现出他对友情的重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要求考生“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这就要求考生找到画线句,理解画线句的意思,再结合该句所在的位置从内容、情节、主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外面,正下着大雪”是小说的结尾,这是写景的句子,“下着大雪”是自然环境描写,表面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季节——寒冬,结合上文“陶虎臣、王瘦吾两位老友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连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