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39 2020-03-1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9]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大同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按要求提交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 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 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 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 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 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 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 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 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 卷 1 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 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 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 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 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 1918 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
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 29 岁,周作人 33 岁,钱玄同 31 岁,刘半农 28 岁,沈伊
默 35 岁,胡适 27 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
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 20 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 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 钟之气。1900 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 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 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 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 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 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 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乐与光明 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 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宣告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基础和时代气息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奠定了昂扬、欢乐的 基调。
B.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式。
C.第三段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李大钊发表文章为例,集中论述了青年在“五四”时的 作用。
D.四、五两段论证思路是相同的,首先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加以佐证,很有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 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 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两个平等并列的不同的概念,二者是相应和 的。
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临近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公众的心。
截至 1 月 20 日 18 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224 例,其中确诊病
例 217 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公众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疫情发布在提速,防控措施也在加强。当下正值春运期间,外 出探亲旅游人员增加,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播疾病的源头,须实现精准防控,避免让病毒随着 流动的人群向各地扩散。国家卫健委已向全国医疗机构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诊疗防控指南,医 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 2 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一系列措施,就是要掐灭疫情传播的
“火种”,让疫情防控落到实处。
(摘自《尽快掐灭疫情传播的“火种”》,人民日报 2020 年 1 月 20 日)
材料二:
“1 月 23 日 10 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 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市连夜发出公告,传递明确信号:武汉正在采取更细致、更深入、更扎实的防控举措,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只要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物资短缺等难题。在这个 时候,我们就是要把长期培育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制度优越性充分释放出来。我们的党员干部 在危机面前尤其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大家增强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硬仗!
(摘自《越是艰难险阻,愈益众志成城》,人民网 2020 年 1 月 23 日)
材料三:
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中国快速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充沛能力。 国际舆论纷纷指出,中国采取了“公共卫生史上最具勇气、最为重大的举措”,这种“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令人肃然起敬”,“只有中国才能够实现如此高效有力的应对”。国际观察人士看到,团结奋斗的中国气势,坚不可摧的中国意志,迎难而上的中国奇迹,正是中国制度优势所带来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摘自《生命至上,大国担当》,人民日报 2020 年 2 月 1 日)
材料四:
从 2 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第一次全面尝试“在线办公”,许多企业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远程协作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办公协作在线化和数字化普及推进, 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管理触达率和效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企业当前管理模式,包括层层递进管理汇报方式与在线化协作模式之间存在的巨大沟壑。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而此前,企业能想到的数字化往往只是在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搭建数字化的配套设施。
新数字化场景将孕育并完善供应链神经网络。疫情信息不断占据人们的注意力,大量的线下资源,包括生产力、运力都被集中投入到与疫情的对抗中,导致线下履约难度倍增。在此背景下,由数字化带来的新场景不断涌现。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新场景构建,比如说直播对商业的渗透;二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庭审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这些场景存在多年,但是数字化让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能够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提供更优体验或更高效率。数字化创建或改造的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 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仅是“物流”,它将向前伸入到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准确预测需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如何融入这张网,是疫情过后每一家企业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
(摘自《防疫抗疫,数字化还能做什么》,光明日报 2020 年 2 月 19 日)
4. (3 分)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3 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殊时期工作内容要更具体细致,卫健委指示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 2 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
B.目前,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等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市民不 得离开武汉。
C.只有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才有可能尽快解决物资、 人员短缺等问题。
D.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出极大作用,相关经 验值得学习。
6.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所提到的“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 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自信心来自哪些方面。(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槐花
阿来
①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 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②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 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 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 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③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 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
④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面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 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⑤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儿媳妇住在一起。儿媳妇说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床低矮柔软。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儿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儿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的菜。吃完,儿媳妇用牙签拨弄牙缝,拨断了几根签子也没弄出点什么。她大张开嘴唇,这时,全部上牙就掉了下来。儿媳妇可爱的牙齿是假的!谢拉班对儿子说:“我受不了了。”
“为什么?”“你老婆是假的,牙齿。是你打掉的吗?”儿子摇头。儿媳妇问丈夫:“你们说什么,你们用汉话谈吧。”“父亲不会。”“慢慢学嘛。”说完,她就端起那个装假牙的杯子进了另一间房子。谢拉班突然高声说:“我要回家!”于是他就成为车场的守夜人了。
⑥刚守夜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门的停车场。原先的车都停在一个僻静的十字街口。守夜 人住在一幢六层楼房下平时不用的安全门洞里,门洞很小,刚好能放下一架床、一只火炉和
他宽大的身子。后来,他把儿子为他架的床拆了,在地上铺上那张熊皮,听着火炉里的噼啪 声和那好闻的松脂香气,在熊皮上安然入眠。
⑦小家伙每次都给他捎来东西:一捆引火的干树枝,点燃后熏除蚊虫和秽气的新鲜柏枝, 糖果,甘蔗,鼻烟,甚至还带来过一摞连环画和一把玩具手枪。然后就和他告别,上街吃饭, 打下点小注的台球。有一次,小家伙从车上抱出来大把洁白芬芳的槐花,他把槐花扔在熊皮上,小屋里立即充满了槐花的香气。他又从车上取下一小袋麦面,说:“做个馍馍吧,家乡的槐花馍馍。”谢拉班生火,烧水,和面,在面粉中掺进细碎的槐花瓣子。馍馍熟了。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小屋里缭绕着甘甜的槐花香气。
⑧现在。在这个槐花初放、香气浓郁的夜半,谢拉班躺在床上,他好像又看到说家乡话的小家伙从车上下来时摹仿那些最老成的司机的姿态,听见他喊:“老头,嗨!” 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正从模糊的、似梦非梦的灯光下解脱出来,谢拉班就从床上起来。那天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些废钢条绑成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扛到槐树下,采摘了许多芬芳洁白的槐花。
(选自《阿坝阿来》,有改动)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老人的警察儿子并不太喜欢“小家伙”,但老人喜欢,老人故意庇护小偷,以此来表现自己对 孤独城市生活的抗议。
B.“小家伙”大大咧咧,身上稚气未脱,能够引起老人的认同,是因为他身上有老人年轻时候的 影子。
C.老人十分孤独,这种孤独的原因是对儿媳妇某些行为的不认同。
D.“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一句用了拟人手法,渲染了谢拉班和小家伙相处时 快乐的气氛。
8.请分析谢拉班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 分)
9.作品第⑤-⑦段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 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 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 卿能进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
展开余下试题
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 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 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 (3 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B.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C.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D.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11. (3 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故 有“内相”之称。
B.四六,即四六文或骈体文。其文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 律, 并注重藻饰和用典。
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故名《资治通鉴》。
D.曹参代萧何,指萧何死后曹参任国相,推翻萧何在任时立下的规矩而自立一套治理国家的体系, 且取得成功。
12. (3 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自幼聪颖,手不释卷。因读书多见识广,故能关键时刻砸缸救人,成就佳话,并为他后 来步入仕途打下基础。
B.宋神宗要把司马光提拔为翰林学士,司马光却以自己不能作四六文为由加以推辞。然而终究推 辞不掉,只好赴任。 C.司马光认为治理天下就好比住房子,房子坏了就修补一下;没有倒塌就不要另造新房。吴申认 为司马光所言切中要害。 D.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坚决反对,上书陈述利害。当皇帝要重用司马光时,王安石以韩信树汉赤 色旗为喻,表示反对。
13. (10 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2)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早雁杜牧①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③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④。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 年)八月,北方回鹘族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作者时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刺史。②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舒掌托起承露盘。③长门:汉宫殿名。
④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诗人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虏弦开”运用借代手法,用胡骑挽弓射猎征雁指 其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B.颔联承首联写孤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 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突显孤雁之失群离散,形单影只。
C.颈联写诗人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 返;正在哀怜它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
D.这首诗中的“早雁”与杜牧《赤壁》中的“折戟”一样,都是触发作者思绪的意象,但这 首诗婉曲细腻,与《赤壁》豪宕俊爽的风格并不相同。
15. 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孔子在《易经•系辞下传》中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古人在诗文创作中自觉实践这个方法,感天地悟人生的诗文名句不胜枚举:王羲之在修禊日里“仰观宇宙之大, ① ”,游目骋怀,喜极而悲;王勃在滕王阁,“ ② ,访风景于崇阿”,望闾阎扑地,观舸舰弥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面对浩渺长江,喟然长叹,感慨人生短暂“ ③ ,
④ ”;辛弃疾登北固亭望远,用“ ⑤ , ⑥ ”两句,写出随着时间的流逝, 英雄的丰功伟绩都化作了历史陈迹。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一 个重要方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价值正在于以“礼”正国,以励率民,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 召唤更多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懂得珍惜并奖励英雄的国家,才能激发更多英雄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对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而言,与其说它是高度肯定了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不如说是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 有国家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点燃了许多人内心的
家国情怀。( )人民共和国 70 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模人物褒奖工作,在全社会
汇聚起 、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从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到 的改革先锋,从勇攀科学高峰的登攀者,到创业浪潮中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每个人都能向英模人物学习,就能汇聚起闯关夺隘、滚石上山的磅礴之力。
乔木亭亭倚盖苍, 自担当。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以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为契机,让拼搏奋斗、报效祖国涌动在普通人内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必将因为亿万追梦人英雄般的奋斗而更加精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前仆后继 见贤思齐 一壶中流 凄风苦雨
B. 前赴后继 从善如流 一壶中流 栉风沐雨
C. 前赴后继 见贤思齐 击水中流 栉风沐雨
D. 前仆后继 从善如流 击水中流 凄风苦雨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对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而言,与其说它是对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的高度肯定,不如说是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
B.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对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而言,不仅是高度肯定了获奖者本人 的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而且还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
C.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上一篇:
山西省芮城市2020届高三3月网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西省大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