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241  2020-03-2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1]
《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8.*时间的脚印
教读导航
走近作者
陶世龙(1929—),文学、科普作家。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科普作品,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阅读时,首先应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字词积累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正确书写汉字。
踪迹(jì) zhuāng(装)置
烘烤(hōng) 腐shí(蚀)
山麓(lù) 沟hè(壑)
砂砾(lì) jūn(龟)裂
帷幕(mù) 海枯石làn(烂)
2.给下面的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踪 zōng ( 踪迹 )综 zōng ( 综合 )粽 zòng ( 粽子 )
渗 shèn ( 渗透 )掺 chān ( 掺假 )
3.查阅工具书,辨析下面两个成语的意义。
海枯石烂 沧海桑田
【答案】__海枯石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用于盟誓,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课前预习
1.阅读思考: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答案】岩石运动的过程:
岩石 碎石、泥沙 岩石
在这一过程中岩石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保存了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生物的状况等,展现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时间是没有脚印的,课文标题“时间的脚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脚印”是什么意思?
【答案】比喻和拟人。作者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并且将其人格化。“脚印”是“记录”的意思。
课堂实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渗透(shèn)    龟裂(guī)     踪迹    腐蚀
B.浑浊(zhuó) 琥珀(pò) 维幕 覆盖
C.山麓(lù) 沉淀(diàn) 低洼 沟壑
D.粗糙(zào) 沙砾(lì) 装置 钟鼎
【解析】A项,龟裂(jūn);B项,帷幕;D项,粗糙(cāo)。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______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______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______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A.无时无刻 温暖 侵蚀      B.无时无刻 烘烤 腐蚀
C.自始至终 烘烤 侵蚀      D.自始至终 温暖 腐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溶洞里,钟乳石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令人流连忘返,许多中外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B.那些背井离乡、漂泊海外的游子们,无时无刻怀念着远方的祖国,怀念着亲爱的故乡。
C.时下的快餐文明衍生出快餐爱情,所谓的海枯石烂的爱情更像是一个触不可及的童话。
D.她生气是因为你错怪了她,解铃还需系铃人,还是你去向她赔礼道歉吧。
【解析】B项,无时无刻:没有哪一时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此处根据语境,应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4.下面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指出语病类型并修改。


浏览完整试题(1)那种不顾林区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
【答案】__定语缺少中心语,在“生产”后加“的做法”,或删去“那种”,让“不顾……生产”做主语。
(2)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答案】__残缺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3)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答案】__结构混乱,“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或说“成分是……氯化铵等”,或说“由……等配制而成”。
(4)对于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答案】__结构混乱,“对于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5.本文中大量运用拟人修辞,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请运用拟人修辞,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答案】__示例:闭上眼睛,轻柔稚嫩的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在我的脖颈中呵着气,轻轻地对我说:春天来了,和我一起去享受春天的美景吧。
二、课文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1—7题。
1.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时间伯伯》一诗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__这样的引用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还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痕迹,激发读者的兴趣,别开生面。
2.第四段详细介绍故宫铜壶滴漏,是否偏离了文章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__示例一: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岩石是记录时间流逝的一种方式,铜壶滴漏也是一种方式,二者互相补充。__示例二:偏离主旨。因为前文说到人们已经想出了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钟表、日历等,铜壶滴漏的叙述可以放在一起说,不必单独提及。如果删去此段,直接进入下一段,行文也自然而紧凑。
3.第五段独立成段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__内容上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结构上,承上启下,自然开启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即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4.阅读课文第九到十四段,概括岩石遭受破坏的原因。
【答案】__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类、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另外还有人为的破坏。
5.阅读课文第二十二到二十九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的。
【答案】__从“死”的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到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说明地球上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6.本文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案】__①举例子。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新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②打比方。文中在说明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风沙比作“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在说明海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冰河的移动比作“就像一把铁扫帚从地上扫过”,生动形象。③分类别。在说明岩石遭受各个方面的“攻击”时,说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7.作为一篇科普作品,文章十分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请举两个例子简要说明。
【答案】__如第二十五段中“常常”表明通过石头颜色证明地球变化的概率很高;“非常”说明炎热的程度之大。“很可能”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拓展阅读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展开余下试题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1.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案】__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
2.请结合加点词语的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答案】__“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答案】__“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3.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答案】__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个裂谷的差别很大。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D.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时间的脚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