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936 2020-03-24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灯笼》同步练习
4.*灯 笼
自读导航
走近作者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羽书》《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吴伯箫的散文以质朴美著称,将普通平凡的事物放在历史与现实交映的背景下,捕捉蕴藉深厚的诗情画意。
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由点及面,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阅读本文,要注意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与“灯笼”有关的情节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并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字词积累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争讼(sòng) 斡旋(xuán)
静穆( mù ) 思mù(慕)
褪色( tuì ) liáo(燎)原
怅wǎng(惘) 锵然(qiāng)
2.根据下面多音字的注音组词。
(1)舍:shě( 舍得 )
shè( 退避三舍 )
(2)盛:shèng( 盛大 )
chéng( 盛饭 )
3.查阅工具书,辨析下面一组近义词。
①吩咐 ②嘱咐
【答案】__两个词都有“指派,告诉”之意,“吩咐”侧重于口头指派或命令,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嘱咐”侧重于告诉对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更正式和书面化。
课前预习
1.在生活中,灯笼随处可见。你知道灯笼象征什么吗?查资料,写一写。
【答案】 灯笼,又称灯彩。象征着喜庆和团圆。
2.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答案】 作者写于20世纪30世纪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作者是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课堂实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神龛(kān) 溺炕(nì) 斡旋(wò)
B.争讼(sònɡ) 锵然(jiānɡ) 怅惘(chànɡ)
C.吠声(fèi) 焚烧(fén) 恐吓(hè)
D.源亨(hēng) 裴公(pèi) 马前卒(zú)
【解析】A项,溺炕(niào),斡旋(wò);B项,锵然(qiānɡ);D项,裴公(pé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他出来闯已经好几年了,也略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
B.在这部戏中,王明扮演了马前卒的角色,很多人都为他效力。
C.烈士陵园内,松柏森森,一派静穆。
D.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挑灯笼上学的事,我便不禁怅惘。
【解析】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3.下面的句子都有语序不当的问题,请修改。
(1)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答案】__“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应移至“艺术风格”前,这样才符合语意由轻到重的顺序。
(2)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答案】__那位失主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3)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
【答案】__“全年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语序不对,应该是“终于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指标”。
(4)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浏览完整试题
【答案】__句子应调整为: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 B.⑤③④②⑥①
C.①④③②⑥⑤ D.③⑥①④⑤②
【解析】③⑥承前文介绍“年”,③的“农闲”紧承空格前的“农业”;①④⑤写“过年”,②的“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应紧承⑤的“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据此可排除A、B、C。
二、课文理解
阅读课文,给每一段落标上序号,完成下面1—5题。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__内容上,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文章第二段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记忆,这一段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__作者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由灯笼引发出的一连串的回忆,多角度地表现了自己与灯笼浓厚的情节。
3.文章第三至九段叙述了哪些与灯笼相关的事件?
【答案】__祖父夜行;母亲吩咐;乡俗还愿;元宵张灯;族姊远嫁;朱红描字。
4.综观全文,“灯笼”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__①线索作用,作者用灯笼串联起各个材料,所写的事件都与“灯笼”有关;②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了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5.本文围绕“灯笼”分别从乡村日常生活、乡村艺术表演、乡村年节欢庆、历史文化等方面选取相关事件。这些典型的事件分别蕴含了怎样的意义?
【答案】__乡村日常生活的事件中蕴含了“灯笼”是村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给人以温暖;乡村艺术表演的事件蕴含了“灯笼”是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乡村年节景象的事件蕴含了“灯笼”装点了乡村的节日,带给村民欢乐;历史文化相关的事件表现了“灯笼”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阅读
饺子记盛
谢 冕
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得好,无需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⑥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2018年1月24日,此日丁酉腊八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
【答案】__“盛”有隆重、丰富、深厚、广泛的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包饺子、吃饺子的隆重与热闹;饺子的调馅功夫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饺子里满含着亲情,寄托了乡愁;在维也纳小店参加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__采用场面描写的描写方法。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地描写了包饺子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的精彩场面,有情,有趣,有气势,渲染出包饺子时欢快热闹的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第③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
【答案】__突出饺子是否好吃,关键是调馅。作者借调馅的功夫表达了中国烹调的文化含义:把握好主客关系,处理好搭配关系,这样就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富有哲理。
4.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
【答案】__在异国他乡看到了带有地道中国味的饺子店,吃到了纯粹中国味道的饺子;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饺子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5.落款处为什么要在日期之后加上“此日丁酉腊八”?请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__文中包饺子、吃饺子,以及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都带有浓重的中国文化特色,最后的落款特地加上农历的日子,更加突出中国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上一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
下一篇:
《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灯笼》同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