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57  2020-03-2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7]
《社戏》同步测试
一、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归省(xǐng) 神棚行辈(xíng) 撺掇
B.凫水(hú) 宽慰潺潺(chán) 疏郎
C.蕴藻(zǎo) 皎洁 旺相(xiàng) 屹立
D.踱步(dù) 礼数忌惮(dàn) 底细
(解析:A项“行”应读作“háng”;B项“凫”应读作“fú”,“郎”应写作“朗”;D项“踱”应读作“duó”。)
2.下面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B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B.“曲靖舰”不仅是曲靖走向远洋的亮丽名片,也是曲靖市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体现。
C.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解析:A项语意重复,“超过”与“以上”应任删其一;C项搭配不当,应将“三月的昆明”改为“昆明的三月”;D项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⑤③②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登高和踏青等习俗。
B.“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C.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D.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解析】 A项,登高是重阳节的习俗。
6.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小说。这篇课文的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扮演年轻男子,小旦扮演年轻女子,老旦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扮演滑稽人物。
7.在下面的横线上,仿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秋天硕果飘来的丝丝香甜 冬天雪花带来的片片寒意
8.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一】弘扬中华国粹,演绎经典传奇。
【示例二】传播戏曲文化,收获戏曲精粹。


浏览完整试题(2)本期黑板报以戏曲为主题,请你拟写四个栏目名称。
【示例】戏曲知识 戏曲类别 戏曲趣谈 戏曲人生
(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
【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的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地方戏曲方面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兴趣。
二、同步解读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9.【甲】【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甲】:夏夜行船;【乙】:月夜归航。
10.【甲】段的景物描写从哪些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衬托了“我”想要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11.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踊跃”一词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达了“我”想看到社戏的心情之急切。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蹿”从正面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展现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1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这句话中的“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用在此处有何作用?
“回望”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的描写相呼应。
13.【乙】段中渔夫喝彩这一情节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一情节从侧面表明了归航速度之快,也说明了孩子们驾船技巧娴熟。
三、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8题。(16分)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了,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想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隆重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并把被单摊开。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又以笑声和甜美的泪光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就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B11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是缺一个柜子,那里还是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B12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B13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4.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第B11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B13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的新奇喜悦(2分);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2分)。
15.“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
16.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2分)。
17.神态描写、动作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的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2分)。
18.不矛盾(1分),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2分)。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社戏》同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