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826 2020-03-26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6]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练习
22.《礼记》二则
教读导航
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有的用短小的故事生动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阅读指导
《虽有嘉肴》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从而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两篇课文要反复诵读,注意体会这两篇文章句式上的特点,归纳一些词语古今意义上的不同,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了解两则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出重点字词。
【答案】 示例略。
2.《虽有嘉肴》一文是谈论学习的,文章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在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案】 《虽有嘉肴》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告诉了我们学生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之处;教与学要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3.《大道之行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大同世界的景象?
【答案】 《大道之行也》描绘了一幅安居乐业、社会和睦,人尽其力、盗乱不作、社会关爱的大同世界的景象。
课堂实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教学相长( zh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矜寡孤独( 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学半( “学”同“敩” )__教导__
(2)选贤与能( “与”同“举” )__选拔__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同“鳏” )__老而无妻之人__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虽有嘉肴__即使__
(2)不知其旨也__味美__
(3)虽有至道__最好的道理__
(4)教然后知困__困惑__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__反思__
(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勉励__
(7)讲信修睦__培养__
(8)男有分,女有归__职守__
(9)力恶其不出于身也__厌恶__
(10)盗窃乱贼而不作__兴起__
4.归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不独亲其亲( 意动用法,以……为亲,把……当作亲人 )
(2)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以……子,把……看作儿子 )
5.归纳下面两句中虚词“其”的用法。
(1)不知其旨也( 它的,代嘉肴的 )
(2)其此之谓乎(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
(3)不独子其子( 他的,代人 )
6.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五字写出五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答案】__示例: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二、课文理解
(一)阅读《虽有嘉肴》,回答1—2题。
1.本文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说说作者是怎么进行类比推理论证的。
【答案】__作者将“至道”比作“嘉肴”,将“弗学”比作“弗食”,得出了学习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困惑,从而推论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浏览完整试题
2.文中“学者”和“教者”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__示例:我认为是对同一个人来说的,这篇文章的对象是针对教者来说的,做为教者,一方面自己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知道自己还存在不足;同时还要在教的过程中不断解决自己的疑惑,让教和学都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1—3题。
1.怎样理解“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
【答案】__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他人身上,使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案】__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
【答案】__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下面是有同学对《大道之行也》一文的内容的梳理,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社会纲领:(1)天下为公
(2)__选贤与能__
(3)__讲信修睦__
基本特征:(1)社会关爱
(2)__安居乐业__
(3)__货尽其用__
(4)人尽其力
理想社会:(1)谋闭不兴
(2)__盗乱不作__
(3)__外户不闭__
(三)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__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2.其此之谓乎?
【答案】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案】__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案】__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答案】__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用关闭,这叫做理想社会。
直击中考
一、课内外比较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教学相长也( 促进、推进 )
(2)负笈不远险阻( 背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案】__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答案】__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解析】D项,【乙】文强调的是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答案】__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二、课外阅读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jié)孑:谨小慎微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博爱之谓仁( 叫作,称作 )
(2)老子之小仁义( 认为……小,轻视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答案】__(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
4.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__不一致。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而自己所说的“道德”是包括仁义在内的,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
上一篇: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时练习
下一篇:
《马说》课时练习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礼记》二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