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24 2020-04-1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4]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林州一中2018级高二下3月调研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
1.(9分)严格意义上说,生态思想文化是针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反思而形成的现代话语,传统社会并没有面临今天意义上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思想文化中并没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文化,我们今天研究传统生态思想文化,是从反思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角度,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生态思想文化资源。因此,研究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应注意从当代科学视角进行阐释和研究。
首先,应以现代科学精神与方法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阐释与研究。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建立在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经验和主体自身生命直觉基础上,如果说其中蕴含科学精神的话,是一种建立在长期生产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精神,这与建立在现代科学实验基础上的、追求精确数据分析和内在机理研究的现代科学迥异其趣。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建立在直觉和经验基础上,具有自身特定的智慧和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和缺陷,比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掌握其内在明晰的机理,因此不便于广泛传承与推广应用。这就需要我们用现代科学精神、方法,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重新审视、阐释与研究。
其次,应注重研究、揭示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内在机理。其内在机理是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对自然运行变化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也是我们今天发挥、拓展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功用的内在依据。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内在机理在传统生态哲学、生态治理、生态生产方式中有不同的体现,因而具有自身不同的层次:(1)生态哲学层面,如传统儒家、道家生态哲学所阐明的:人与万物从统一的自然造化过程产生,遵循共同的天地生长化育规律。人与万物具有自身的自然本性,即人与万物有自身的自然生命系统,有自身的自然运行变化规律。传统生态哲学均主张人的德性修养、生态治理及生产生活实践,应遵循天地自然造化规律和过程;(2)生态治理层面,传统生态法令制度注重的“谨其时禁”,注重依据动植物生长季节制定相应的法令制度,体现了顺应自然造化规律和动植物自然本性的法则;而“谨其时禁”“取之有节”的法则均体现了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精神;(3)生态生产方式方面,传统桑基鱼塘模式中蕴含的物尽其用、物质循环利用机理;特定地域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生活模式,如贵州麻山地区人们在缺水少土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耕作不翻表土,多种农作物混合种植,资源复合利用,农牧兼营和狩猎采集并行的复合生活方式。又如游牧民族与草原生活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其内在蕴涵的复杂机理、丰富智慧,均有待研究、发掘,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扬光大。
再次,应注重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之所以要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一方面,传统生态思想文化本身包含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民俗多种存在形式,需要从不同学科分别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地方性生态知识、生态智慧及技能,本身蕴含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哲学、宗教、经济、民俗、农学、生态学、林学、气象等多学科内涵,要形成地方系统性生态知识,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
(摘自陈红兵《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局限及其当代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思想文化可以为今天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的借鉴经验。
浏览完整试题
B、传统生态思想文化也蕴含着科学精神,这有利于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C、传统生态哲学认为,人与万物均有着相同的自然生命系统,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
D、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研究既要从不同学科分别进行研究,又要多学科综合研究。
答 案 D
解 析 D项,根据第四段内容,整合文中信息可得;
A项,内容分析有误。依据第一段“传统社会并没有面临今天意义上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思想文化中并没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文化”相关内容,今天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传统社会并没有出现,因此,传统思想文化中不可能出现解决今天生态环境问题的直接的借鉴经验,文中虽提及“我们今天研究传统生态思想文化,是从反思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角度,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生态思想文化资源”,但“资源”并非等同于“直接的借鉴经验”,依据文中观点,传统思想文化从当代科学视角进行阐释和研究,揭示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内在机理,才能为今天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智慧;
B项,逻辑辨析有误。依据第二段“传统生态思想文化是建立在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经验,和主体自身生命直觉基础上,如果说其中蕴含科学精神的话,是一种建立在长期生产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精神”相关内容,文中只是说明建立在长期生产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认识也算是科学精神一种体现,而不是说传统生态思想文化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利于经验的总结。同时,本段还特别强调“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存在局限和缺陷,不能掌握经验的内在机理。简言之,经验的总结是科学精神的一种体现,而非科学精神推动经验总结;
C项,句子含意理解有误。依据第三段“人与万物从统一的自然造化过程产生,遵循共同的天地生长化育规律。人与万物具有自身的自然本性,即人与万物有自身的自然生命系统,有自身的自然运化规律。”“自身”强调的自有个体,因此人与万物是有各自(自身)的自然生命系统,而非“相同”。故选D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清晰地界定并阐释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概念内涵,为观点论述提供了基础。
B、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应如何从当代科学视角出发研究、认识、阐释传统生态思想文化。
C、文章第三段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研究、分析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内在机理和丰富智慧。
D、文章多用现代语词,也巧用了一些文言词语,如“迥异其趣”等,使论证更加简练有力。
答 案 A
解 析 A项,文章开篇(第一段)并没有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与阐释,只是提出了要从当代科学视角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阐释和研究。故选A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当代科学视角去研究传统生态思想,也是思考、解决现代生态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B、因为对直觉和经验的内在机理难以掌握、揭示,所以影响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发展。
C、传统生态法令制度注重“谨其时禁”,这是建立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
D、贵州麻山地区之所以会形成复合生活方式,是因为当地缺水少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答 案 D
解 析 D项,因果关系推断有误。依据第四段“如贵州麻山地区人们在缺水少土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耕作不翻表土,多种农作物混合种植,资源复合利用,农牧兼营和狩猎采集并行的复合生活方式”相关内容,文中只是举例贵州麻山地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复合生活方式,但把复合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归结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则逻辑推断有误。因为自然环境只是客观因素,事物的发展除了受客观因素影响,还受诸多主观因素影响,依据文中观点,贵州麻山地区之所以会形成复合生活方式,是当地百姓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人民的“丰富智慧”,即有主观因素的作用;
A项,依据第一段内容“研究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应注意从当代科学视角进行阐释和研究”,可知选项“从当代科学视角去研究传统生态思想”的表述是符合文意的,同时,结合第一段以及全文的论述,这也是思考、解决现代生态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符合文意;
B项,对应原文区间为“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建立在直觉和经验基础上,具有自身特定的智慧和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和缺陷,比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掌握其内在明晰的机理,因此不便于广泛传承与推广应用”,“因此”表明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为因果关系,“不便于广泛传承与推广应用”与“影响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发展”内容理解一致。符合原文意思;
C项,传统生态法令制度注重“谨其时禁”,这应该属于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内容范畴,而传统生态思想文化是建立在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经验,和主体自身生命直觉基础上的。传统生态法令制度不可能是靠主体自身生命直觉产生,只能建立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符合原文意思。故选D项。
二、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2.(11分)
材料一: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顶层设计。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次改革被视为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改革。
迄今为止,已有三批新高考省份出台了改革方案。2014年,浙江和上海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分别公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4省份成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4月,河北、辽宁、重庆等8省份相继发布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行新高考,到2021年初步建立新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第一、二、三批试点省份改革方案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后一批的高考综合改革是在前一批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有继承,又有调整,体现了创新性。
(摘自张卫《三批试点省份新高考改革方案启示了什么》)
材料二:
从本次对某校的问卷调查来看,仅有7.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做过较详细、系统的规划,40.1%的学生只做了近期规划,而高达44.8%的学生想过做规划但未付诸行动,还有6.3%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要做规划。面临新高考,仅18.6%的高中生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而高达81.5%的高中生采取消极或被动的应对方式,其中包括对新高考改革未作考虑并幻想到时候总会解决(49.4%),以及对新改革所引发的不确定影响而感到焦虑(14.8%)或茫然(17.3%)。
展开余下试题
(摘自徐文君《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学业规划现状调查》)
材料三:
新高考选课带来的其中一个影响,就是未来志愿的填报。高校的不同专业会对学生的选考科目有不同要求。有些高校专业对选考的科目设了限制,如理工类专业一般会要求学生选考物理科目。因此,如今学生也需要提前考虑自己将要选择的大学专业是什么,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就业方向如何,特别是各个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2014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浙江积累了不少经验。杭州高级中学引进了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测试,为学生提供3个参考类型,并按适合程度排序,帮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杭州学军中学每年高一新生进校之后,都会完成生涯发展档案的录入,班主任在之后的班级管理中,可随时查阅生涯发展档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协助学生解决生涯选择中的有关困难。
(摘自《广东新高考选课走班怎么“走”?》)
材料四:
图1:
图2: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招生专业名称 包含专业 首选科目
要求 再选科目要求
10001 北京大学 历史学类 历史学、世界史、外
语语言与外国历史 物理或历史均可 不提科目要求
10183 吉林大学 历史学 仅历史 地理(1门科目
考生必须选考
方可报考)
(选自《2021年在粤招生本科高校选考科目要求(3+1+2模式)》)
(1)下列符合吉林大学“历史学”专业2021年在粤本科招生选科组合要求的一项是( )(3分)
A、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
B、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
C、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物理、地理
D、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地理、政治
答 案 B
解 析 依据材料四,吉林大学“历史学”专业2021年在粤招生首选科目必须为历史(仅历史),因此A、D不符合;
再选科目要求在已经明确一科为地理情况下,另一科的选择只能是:化学、生物、政治中的任意一门,C项再选科目选择物理错。故选B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了考试招生模式,目前已有三批新高考省份出台了改革方案。
B、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改革方案,既借鉴了前两批改革省份的宝贵经验,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C、高中生学业规划现状堪忧,相关问卷调查统计超过半数学生没做过学业规划,这说明学校不够重视学业规划指导。
D、由于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不同,相同的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
答 案 C
解 析 材料二客观呈现了学生在学业规划方面的现状,但并未指出现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不重视。故选C项。
(3)结合材料,谈谈高中生该如何做好新高考背景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5分)
答 案 ①学生应该认真了解新高考改革方案,积极主动应对新高考变化;
②学生应该了解自己,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倾向,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③学生应该提前了解大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方向、高校专业录取对科目的要求,做好恰当的选科;
④学生在规划确定及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应向学校、教师寻求指导。
解 析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学生对待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态度:认真了解、积极主动应对;
根据材料三,归纳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的依据:大学专业内容及开设的课程、就业方向、各个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根据材料三,归纳学生确定职业方向的依据:了解自身职业兴趣倾向;
根据材料三,归纳当学生遇到生涯选择中的相关困难时,学校、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解决。
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
3.(16分)
朋友们来看雪吧
迟子建
先说胡达老人吧。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是狍皮做成的,又轻便又暖和。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达老人赶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他七十多岁,终日穿着一件山羊皮大衣,胸口处老是鼓鼓的,一个酒葫芦就掖在里面。我到达乌回镇的当夜,他就醉醺醺地来敲门。
胡达老人来找我的目的是为了看我那只栗色皮箱。我想起来他接我的时候就对皮箱产生了兴趣。我就把皮箱从炕上搬到火炉旁,嗒嗒按下锁鼻子,将箱子打开。那嗒嗒两声响起的时候,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地颤动着。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照相机、微型录音机……他看东西的时候表情格外丰富,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扫兴,一会儿又是愤怒(他不满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认为这是要闷死她)。我把耳机塞进他的双耳,放了一段音乐给他。他最初听到音乐的时候吓得一跳老高,“哎哟”叫着,酒葫芦也被甩在地上。他说:“这音打哪儿来?”不过他听了一会儿就习惯了,当我帮他摘下耳机,他嘟嘟囔囔地说:“这音不好,闹。”
胡达老人看够了我的皮箱,又问我在乌回镇住多久,一个人怕不怕。我说要呆到开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个人住,没什么害怕的。他便对我说,你要是害怕,我就唤鱼纹来跟你做伴。对了,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大儿媳刚死),一大群孙儿。他最喜欢的是二儿子家七岁的鱼纹。
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发现了这双毡靴。我不知道是谁悄悄送来的。问邻居大嫂,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
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它是鱼纹送给我的。记得是某一个中午,我刚吃完饭,一个小孩子推门进来了(我像当地人一样不锁门),他就是鱼纹。他穿件蓝布棉袄,脸蛋冻得通红。他进了门口被热气给熏了个激灵。他说:“我能换你的东西吗?”我问:“你是谁?”“鱼纹呀。”他挺骄傲地说着,仿佛我到了乌回镇没听说过他,是大逆不道的。我便笑了。鱼纹从怀中取出一串草编的铜钱,对我说:“它不能当真的钱用,可是比真的钱好看。”我问他想换我的什么东西,他挺老练地说他得先看看我的货。我便把一些零碎东西拿给他。
鱼纹留下的那串草编铜钱被我当成装饰挂在墙上。
我告诉你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吧。他们一进腊月就开始忙年,屠宰家禽、做新衣、蒸干粮、除尘,一直忙到除夕的早上才罢休。无论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换上新衣。老人们挂灯笼,家庭主妇忙着祭祖,小孩子则将兜里装满瓜子到处跑。应邻居大嫂的热情邀请,我是在邻居大嫂家过的除夕,刚回到家里,门就被撞开了。一股白炽的寒气中“嗵”地跌下一个小人,不住地给我磕头,磕得真响啊,鱼纹来讨压岁钱来了。我给了他五十元钱,鱼纹将钱拿在手中,说是要买几个小礼花留待正月十五拿到他爷爷的院子里放。我便问他爷爷在哪过年。鱼纹一梗脖子笑着说:“还不是跟往年一样?爷爷在每个儿子家的炕沿都沾沾屁股,然后就背着手回他自己住的房子。”
“你爷爷年年都这样?”我问。
“年年是这样。”鱼纹说,“他就喜欢我,每年正月十五我都去给他放花。”
正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还躺在炕上借着炉火的余温续懒觉,邻居大嫂忽然慌慌张张地进来告诉我,胡达老人没了。
我在胡达老人的家里见到了鱼纹。他通身披孝,也许因为泪水的浸润,眼睛更显明亮。他见了我,现出一种大人才有的凄凉表情。正月十五的夜里有许多人为胡达老人守灵,长明灯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鱼纹点燃了那几簇礼花。他每放一个都要说话:
展开余下试题
“爷爷,快看,这个花像菊花!”
“爷爷,这花跟冰凌花一样白!”
“爷爷,这个花像是在泼水!”
仿佛胡达老人真的用另外的眼睛看到了似的。
胡达老人的死,使乌回镇失去了一个有光彩的人物。我几乎天天都穿着他送我的狍皮靴,用温暖的心境来怀念他。他的手艺真是好,所有的针码都压在靴帮里了,靴口还轧着一圈花边。葬礼过后,雪一场比一场大,人们几乎足不出户在家“猫冬”,只有鱼纹常常到我这里来。他通常是雪住后的早晨来,他带着一条黄狗,狗脖颈处的项圈是胡达老人最后的手艺。
我真希望你们能来乌回镇看看,虽然见不到胡达老人了,但他的坟还在,也能看到鱼纹。当然,如果这些人物都意外错过的话,雪是绝对不会拒绝你们的。因为漫长的冬天还未结束,雪三天两头就来一场,你们来看雪吧。只是如果你们也被雪意外围在冰城,胡达老人再也不能赶着雪爬犁接你们去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第一段对胡达老人的介绍虽寥寥数笔,貌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多角度地表现了胡达老人性格特征,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二段对胡达老人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颤动”、“凑近”、“看”、“拈起”、“瞧”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胡达老人对皮箱的浓厚兴趣。
C、文章用了较多笔墨刻画来胡达老人、鱼纹两位人物;写邻居大嫂,虽然文字简略,但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让邻居大嫂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D、文章的语言表达较具特色,一是生活气息浓厚,展现了乌回镇这个雪乡特有的风土人情,二是表达上温婉细腻,娓娓道来,富有感染力。
答 案 C
解 析 侧面描写有误,侧面描写,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文中对邻居大嫂的描写“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邻居大嫂的热情邀请”“邻居大嫂忽然慌慌张张地进来告诉我”并非侧面描写。故选C项。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在叙述人称的运用上有何特点。(6分)
答 案 ①叙述人称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以“我”的视角叙述“我”与胡达老人、鱼纹间的故事,记叙我在乌回镇的见闻及抒发感受,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②叙述故事时多次运用第二人称“你们”,以“你们问草编铜钱”的询问引出鱼纹,以“我告诉你们”引出乌回镇如何过年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便于叙述内容);以“你们来看雪吧”的呼告作结,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③“我”“你们”的交叉运用,使读者如置身于故事中,直接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感染,从而深化了主旨。
解 析 第一人称:⑴使人感到亲切自然;⑵与读者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抒情;⑶使人有真实的感受。第二人称:⑴最贴近读者,让人感到亲切;⑵便于抒发感情;⑶引起读者共鸣。第三人称:⑴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⑵叙述角度灵活自由。
小说主要写“我”在乌回镇的见闻及抒发“我”的感受,主要以“我”为视角行文,讲诉在“我”身边发生的故事,所以小说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来叙事的,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在第一人称叙事过程中穿插出现“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我告诉你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吧”“我真希望你们能来乌回镇看看”“雪是绝对不会拒绝你们的”你们来看雪吧。只是如果你们也被雪意外围在冰城,胡达老人再也不能赶着雪爬犁接你们去了”。运用第二人称叙事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称的变换使用使行文灵活、自由、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用“忧伤而不绝望”评价迟子建的小说创作,试举文中两例,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答 案 ①小说集中叙写了胡达老人的晚年状态,大儿媳刚死,虽儿孙满堂但晚年独住,作为一个老人,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淳朴善良的品性,让人不绝望;
②爷爷逝世,鱼纹极度伤心,为爷爷守灵放礼花,这是令人忧伤的,但鱼纹与爷爷的深厚感情,爷爷逝世后表现出的坚强与成熟,让人不绝望;
③乌回镇有光彩的老人胡达逝世,其精湛的手艺也随之而去,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所传达出的善意、暖意,让人铭记怀念,让人不绝望;
④胡达老人逝世,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爽朗、善良、热情的品性在鱼纹身上得以延续,乌回镇的人情依然,让人不绝望。
解 析 “忧伤而不绝望”是就作品的内容、主题而言,小说虽然也有生活的悲苦,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爱以及人性的善良,让人感到温暖,所以“忧伤而不绝望”。
四、文言文阅读
4.(19分)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以李清臣荐,为邠州教授,除宗子博士。累官入为都转运使。既得燕山,郭药师众二万,皆仰给县官,诏以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奏:“开边极远,其势难守,虽穷力竭财,无以善后。”又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愿博议久长之策。徽宗怒,命褫职贬官。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时苗傅、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颐浩至江宁,奉简宗明受改元诏令,会监司议,皆莫敢对。吕抗曰:“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尘沙漠,日望拯救,其肯遽逊位于幼冲乎?灼知兵变无疑也。”颐浩乃与张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颐浩曰:“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即舟中草檄。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傅等恐惧,乃请高宗复辟。颐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夹道耸观,以手加额。二年,颐浩乃大议出师,而身自督军北向。高宗谕颐浩、秦桧曰:“颐浩治军旅,桧理庶务,如种蠡分职可也。”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颐浩屡请兴师复中原,谓:“太祖取天下,兵不过十万,今有兵十六七万矣。愿睿断早定,决策北向。”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自江东再相,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时军用不足,颐浩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于是郡县多横赋,大为东南患云。
(选自《宋史 • 吕颐浩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人同秉政 / 桧知颐浩不为公论 / 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 / 欲倾之而擅朝权 / 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 / 除颐浩都督江 / 淮 / 荆 / 浙诸军事
B、二人同秉政 / 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 / 多引知名士为助 / 欲倾之而擅朝权 / 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 / 淮 / 荆 / 浙诸军事
C、二人同秉政 / 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 / 多引知名士 / 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 / 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 / 除颐浩都督江 / 淮 / 荆 / 浙诸军事
D、二人同秉政 / 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 / 多引知名士为助 / 欲倾之而擅朝权 / 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 / 颐浩都督江 / 淮 / 荆 / 浙诸军事
答 案 B
解 析 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士,古为官名,职责为掌管图书、通晓史事,以备顾问;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西晋至宋代设置的专精一艺的职官。现多指最高一级的学位。
B、改元,指帝王在位时改变年号或同一王朝后续继位的新皇帝启用一个新年号。这里是指“苗刘为逆”时,新继位皇帝宋简宗颁布了“
上一篇: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上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篇: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林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