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A. 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C.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D.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蚀人心,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这种观点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 C.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艺术家们所说的“自然”和“真实”就是道家所提出的“朴素”。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 B. 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C. 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D. 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共同起草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本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前的规定相比,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厘清了相关部门、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责,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眼睛和体质的导向非常正确。”赣东北某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华告诉记者,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设立达标数据,还须考虑这个目标可行性,如果超出可实现的范围,很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23日) 材料二: 医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双眼内转看清字体)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现象同称为近反射,而且是同步产生。如近距离读写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同时左右眼球向中间集合转动注视到书本,长此以往,这种高强度的调节状态将造成人眼功能异常和新陈代谢紊乱,将迫使眼轴拉长,角膜曲率增加,睫状肌望远时出现痉挛,使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就形成了近视。 也就是说:调节紧张、集合转动使眼轴变长和角膜曲率增加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多数学生往往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所以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解除调节紧张和集合现象是防治近视的关键。 (摘自《中华康网》2015年9月3日) 材料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岳丽菁表示,青少年如今在做的治疗,比如贴耳朵、针灸、OK镜、滴眼药水等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而已,并不能起到治愈的作用。也有些家长觉得:现在近视手术这么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治好”了,其实是个大误区!做了近视手术之后视力恢复正常了,但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近视眼了,也不能就此对眼睛“不管不顾”,如果继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一样有可能重新近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弱视专科主任医师康瑛建议:一、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因为小孩和成年人不同,正常视力达不到1.0,因为在发育阶段会有生理性远视,如果能对孩子眼睛做屈光筛查,可根据屈光发展状态及早预防。二、减少近距离用眼。建议眼与书本(电子产品)能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减少呆在室内的时间,使得眼睛能够远近交替使用,以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三、严格控制用眼时间,教会孩子合理用眼,避免过多地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因其容易造成屈光不正等问题。一般用眼30-40分钟后要有10分钟的休息,可通过远眺或闭眼等动作来放松眼睛,多看绿色植物或做眼保健操。四、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据最新研究发现,孩子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近视概率大大降低。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9月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B. 《方案》虽然厘清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但是设立达标数据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一旦超出可实现范围,就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C. 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因为其大多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 D. 岳丽菁认为,像贴耳朵、针灸、OK镜、滴眼药水等治疗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并不能真正“治好”近视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眼科专家周行涛认为,只要考虑近视成因的学术因素,并以此来设立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和目标,就会更符合科学精神。 B. 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是同步产生的,但是只有前二者会造成近视。
展开余下试题武帝践阼,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奉米豆为粥,活三千余人。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孕者供其资费,济者千室。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 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以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 昉好交结,奖进士友,不附之者亦不称述,得其延誉者多见升擢,故衣冠贵游莫不多与交好,坐上客恒有数十。时人慕之,号曰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在郡尤以清洁著名,百姓年八十以上者,遣户曹掾访其寒温。尝欲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始入三斗,便出教长断。郡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余年未之有也。昉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南史•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10.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幅 /率然曳杖 /徒行邑郭 /人通辞讼者 /就路决焉 B.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 /幅率然曳杖徒行 /邑郭人通辞讼者 /就路决焉 C.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幅 /率然曳杖徒行 /邑郭人通辞 /讼者就路决焉 D.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 /幅率然曳杖 /徒行邑郭 /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 “毁瘠”,亦作“毁胔”。 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文中以此表现任昉性至孝。 C.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功”有大功(五个月)、小功(九个月)之别。 D. “践阼”,“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宾客相见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祭祀时,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武帝践阼”,意即武帝即位,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任昉秉性淳孝,敬事父母。文中通过三个事例予以描写:一是凡父亲生病,侍奉汤药饮食必先经口;二是任昉因其父去世前没能吃到可口的槟榔,深感遗憾,自己便终生不再食用。父死,泣血三年,杖而后起;三是为继母服丧期间,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 B. 任昉爱民勤政,为官清廉。任义兴太守,严明律法,助当地人口蕃息。提供钱财用度,受到接济的人家有好几千。在新安任上卒,身后唯有桃花米二十石,连入殓的费用都没有。 C. 隋人王通在《中说•礼乐篇》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任昉在交游、奖掖后进方面存在着势交的局限性。 D. 任昉率性任己,又深受齐梁时代佛学影响,但于礼法却又能恪守谨严,可见尽管任昉会通儒释道,但其思想体系中根深蒂固的仍是儒家思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2)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余年未之有也。昉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朝诗歌,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B.“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整个诗写船上所见所感。 C.“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运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烘托了作者的迷茫心情。 D.本诗是抒情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从意象、主题、手法、章法等方面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的“人文情怀”体现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是“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体现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是“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最能体现“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乌鸦为喻,表达奉养祖母的希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对货物进行分拣、搬运、质检、贴面单,然后出库,这都是王飞飞再_________不过的业务了,因为他曾是物流仓库的一名出库打包员。如今,这些同原来完全一样的工作,(______________)。替代他的,是他的机器人“同事”。而王飞飞也有了一个新身份——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每天上班后,王飞飞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机器人的状态。“要时刻关注这些工业机器人,因为它们__________都有可能出现故障,我的工作就是要照看好它们,保证它们正常运行。”言语间,王飞飞总会流露出对这些机器人“同事”的深厚感情。因为这些工业机器人带给他的,不是身份的转变,也是在体力上的解放和提高收入。“以前和我一起分拣货物的有20多个人,一天最多处理6000多个订单;但现在一个机械臂每小时就可以处理700至800单。工作轻松多了,收入也涨了不少。”王飞飞说。 这只是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应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__________,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铸造行业、物流行业等领域,并催生出许多新职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熟悉 检察 每时每刻 如火如荼 B. 熟习 检察 无时无刻 一日千里 C. 熟悉 检查 无时无刻 如火如荼 D. 熟习 检查 每时每刻 一日千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甚至再也不需要王飞飞亲自去做了 B. 却再也不需要王飞飞亲自去做了 C. 王飞飞却再也不需要亲自去做了 D. 但是王飞飞再也不需要亲自去做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不是身份的转变,而是在体力上的解放和在收入上的提高。 B. 既转变了身份,又解放了体力和提高了收入。 C. 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体力上的解放和收入上的提高。 D. 是身份的转变,也是体力和收入上的解放与提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动物学上, ① ,诸如黑叶猴、眼镜猴、金丝猴等。事实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