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含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仍然 敢以烦执事 敢:冒昧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 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因人之力而敝之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今急而求子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子亦有不利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D.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伯,爵位名称。古代诸侯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 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诸侯谦称。诸侯死后一律称“公”。 C. 《左传》,传说左丘明著,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 壮,古代三四十岁男子称“壮”;老,古代七十岁男子称“老”。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深明大义。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正是这时,烛之武放弃不满,不顾个人安危,去见秦伯,这表现他以国事为重 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善于辞令。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浏览完整试题C. 烛之武赋有智慧。秦、晋两国友好,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但晋对秦却严加防范,且有侵略之心。烛之武巧妙利用了这微妙的关系。 D. 烛之武保全了郑国。烛之武的劝说,使秦晋联盟顷刻瓦解,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不仅如此,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这令晋国不得不退兵。 【答案】1. A 2. D 3. B 4. B 5. D 6.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犹”,结合”壮”“不如人”分析,”仍然”错误,译为尚且。句意: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A项,”贰”,数词作动词,对晋有二心,与楚亲近;”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B项,”益”,形容词作名词,益处;”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C项,”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D项,”敝”“利”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损害,使……获利。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前”以”,连词,因为;后”以”,连词,来。 B项,连词,表转折。 C项,前”焉”,语气词,啊;后”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D项,前”其”,代词,那;后”其”,副词,还是。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是”,为这的意思,”是寡人之过也”为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前面需要断开,排除C项。 “亦有不利”的主语为”子”,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句意: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古代三四十岁男子称‘壮’”错误。古代三十岁称”壮”。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结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分析,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故选C。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动乱来代替整齐,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展开余下试题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词的解释,含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兵北略地 略:侵占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谒:拜见 B. 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窘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戮:屠杀 C. 以试人,血濡缕 濡:沾湿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瞋:瞪眼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宽容 断其左股。荆轲废 废:残废 8. 下列各组句子中,有不含通假字语句的一组是( ) A. 秦王必说见臣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日以尽矣 B. 请辞决矣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乃朝服,设九宾 C. 愿大王少假借之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 D. 卒惶急无以击轲 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B. ①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③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 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D. ①而伤长者之意 ②人无不立死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B.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C.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D.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B. 宗庙,古代贵族、名人供奉祖宗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C. 羽声,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D. 太子,封建社会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勇而多谋,城府很深。太子来见他时,对刺杀秦王,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级和燕国督亢地图不可。 B. 荆轲擅长辞令,工于心计。为取得人头,他先激起樊对秦的仇恨;然后说明此举的两个好处,最后才说明了行动计划。 C. 荆轲性格刚烈,不受侮辱。当太子怀疑他改变主意,决定只派秦武阳时, 他对这种不信任之举,一反常态,愤怒直斥。 D. 荆轲沉着机智、镇定自若 献图时,秦武阳吓得变了脸色,事情就要败露,荆轲笑顾武阳,几句话便使秦君臣疑窦冰释。 【答案】7. D 8. D 9. B 10. C 11. B 12.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废”,结合”断其左股”分析,译为倒下,”残废”错误。句意: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 A项,”说”,通”悦”,高兴;”陵”,通”凌”,凌辱;”以”,通”已”,已经。 B项,”决”,通”诀”,诀别;”振”,通”震”,震慑;”宾”,通”傧”,迎宾赞礼的人。 C项,”少”,通”稍”,稍微;”见”,通”现”,出现;”还”,通”环”,环绕。 D项,”卒”,通”猝”,突然;”阵”,通”环”,陈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不含通假。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①递进连词,而且;②③承接连词,不译。 B项,均为介词,用。 C项,①助词,表被动,被;②介词,替;③介词,因为。 D项,①②助词,……的人;③助词,助定语后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