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77  2020-04-1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7]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9月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麦红丽 审题人:田国沄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0个小题,共56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 泌园春 沧茫 斑澜 土匪
B. 橘子州 愁怅 浮藻 叱骂
C. 怅廖廓 颓圮 笙萧 漂泊
D. 万户候 呕歌 扭扣 保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泌园春”中的“泌”错误,应该为“沁”;“沧茫”中的“沧”错误,应该为“苍”;“斑澜”中的“澜”错误,应该为“斓”。三个错别字。
B项,“橘子州”中的“州”错误,应该为“洲”;“愁怅”中的“愁”错误,应该为“惆”。两个错别字。
C项,“怅廖廓”中的“廖”错误,应该为“寥”;“笙萧”中的“萧”错误,应该为“箫”。两个错别字。
D项,“万户候”中的“候”错误,应该为“侯”;“呕歌”中的“呕”错误,应该为“讴”;“扭扣”中的“扭”错误,应该为“纽”;“保拇”中的“拇”错误,应该为“姆”。四个错别字。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是
A. 匕首(bì) 彳亍(chì chù) 炕凳(kàng) 氾南(fàn)
B. 青苔(tāi) 忸怩(niǔ niè) 青荇(xìng) 创伤(chuāng)
C. 彷徨(páng) 漫溯(màn shuò) 冰屑(xuè) 骨髓(suí)
D. 满载(zài) 峥嵘(zhēng róng) 团箕(jī) 拊心(f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匕首(bì)”中的“匕(bì)”读音错误,应该为“匕(bǐ)”;“氾南(fàn)”中的“氾(fàn)”读音错误,应该为“氾(fán)”。
B项,“青苔(tāi)”中的“苔(tāi)”读音错误,应该为“苔(tái)”;“忸怩(niǔ niè)”中的“怩(niè)”读音错误,应该为“怩(ní)”。
C项,“漫溯(màn shuò)”中的“溯(shuò)”读音错误,应该为“溯(sù)”;“冰屑(xuè)”中的“屑(xuè)”读音错误,应该为“屑(xiè)”;“骨髓(suí)”中的“髓(suí)”读音错误,应该为“髓(suǐ)”。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浏览完整试题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________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的悼念之情。
②看到中国体操队获得冠军,我________地流下了眼泪。
③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白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________的。
A. 庄严肃穆 激动 刻骨铭心 B. 寒冷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 寒冷萧条 感激 耿耿于怀 D. 庄严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和一般词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①庄严肃穆:庄重、严肃。寒冷萧条:寒冷、寂寞、冷落、毫无生气,根据语境要表达诗人对她的深切的悼念之情,既然是“悼念”,就应该是庄重、严肃,所以应选“庄严肃穆”。
②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感激: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井表示谢意。此处的语境为看到中国体操队获得冠军受刺激,流下眼泪,所以应选“激动”。
③刻骨铭心:像镂刻在骨头和心上:形容感受深切,永远不忘。耿耿于怀: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此处的语境为大堰河对他的爱像是镂刻在骨头和心上,让人难以忘怀,所以应选“刻骨铭心”。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②小李和小王两人义结金兰。大刚说,恭喜两位结为秦晋之好。
③哪知都督传见他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见,道出本意。
④每到四月中句,满山遍野的梨花就风华正茂地绽放开来,小村庄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中。
⑤近年来,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肯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⑥在奥运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1逆转获胜,整个比赛过程荡气回肠,令人拍案叫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①咄咄通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
②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此处小李和小王两人“义结金兰”,义结金兰是指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此处是结拜为兄弟姐妹,不是“联姻”,所以成语使用不正确。
③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该成语并非贬义词,成语使用正确。
④“风华正茂”指风采才华正盛。用来形容青年人,不可以修饰花的盛开情况,使用对象错误。
⑤“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不能用于形容“小伙子”,使用对象错误。
⑥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不可以形容“整个比赛过程”,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学校组织高二年级同学到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观,要求同学们在园区参观时,一定文明参观,做到秋毫无犯。
B. 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话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C. 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A项,“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这里的形容对象是“高二年级同学”,使用对象不正确。
B项,“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这里的语境是指“解放区的大秧歌、话报剧一类”是通俗的文学艺术,成语使用正确。
C项,“道貌岸然”意思是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现多用贬义,感情色彩属贬义,此处形容的是“正面人物”,不能用贬义词,不合语境。
D项,“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属褒义,此处是指“乱说一通”,不能用褒义词,与语境不符,宜用“夸夸其谈”,“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展开余下试题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C. 中秋节即将到来,各大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纷纷推出打折活动,商品动辄3折、4折,甚至7折、8折。
D. 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误用关联词语,两个分句应是转折关系而非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B项,“仿造伪劣产品”不合逻辑,应把“仿造”改为“制造”,或把“伪劣产品”改为“优质产品”。
C项,不合逻辑,“甚至”是递进关系,表示商品打折更低,应该是“甚至一折、二折”。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
B. 当林俊杰凭专辑《江南》击败了候选名单上的劲敌周杰伦后,成为当晚大赢家,并最终获得包括“港台地区最受欢迎男歌手”在内的四项大奖。
C. 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
D. 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缺少主语,在“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前加“这”。
B项,缺少主语,去掉“当……后”。
C项,正确。
D项,句式杂糅,“……等原因造成的”杂糅,去掉“造成的”。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公司总经理对小李说:“我一定会认真雅正你今天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
B. 小杨激动地说:“承蒙金鱼街社区委员会的邀请,我参加了读书分享会。”
C. 在外求学的儿子一到家,父亲就动情地说:“家父我早就包好饺子等你啦!”
D. 小赵把他的好朋友送到门口,说:“我就此留步,不远送了,祝您一路平安!”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 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C项,家父:用于说话人称呼自己的父亲;D项,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或不要再送。
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三传”分别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B. “徵、羽”属古代五音,用来表示音调高低的词。《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是徵音的变调,比徵音低半音,常作悲壮之声。羽声,常作激昂之调。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末期的刘向编著,按国家来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等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
D. “东道主”语出《左传》本来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来借此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中国古代还有“西宾”之说,宾主相对而坐,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故名。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战国末期的刘向编著”错误,刘向是“西汉”的,不是“战国末期”。C错误。
故选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 越国以鄙远 (认为远地浅薄) 朝济而夕设版焉 (成功)
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持千金之资币物 (货币、钱财)
C.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合力) 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风度) 是寡人之过也 (是,动词,表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鄙:认为远地浅薄”错误,应该为“鄙:把……当做边邑”;“济:成功”错误,应该为“济:渡河”。
B项,“币:货币、钱财”错误,应该为“币:购买”。
C项,正确。
D项,“度:风度”错误,应该是“度:常态”。“是,动词,表判断”错误,应该为“是:这”。
故选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其还也 (还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的)
B. 阙秦以利晋 (侵损,削减) 既祖,取道 (祭祀祖先)
C. 唯大王命之 (掌握命运)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D. 以乱易整 (取代)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按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文言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之:的”错误,“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祖:祭祀祖先”错误,应该为“祖:临行祭路神”。
C项,“命:掌握命运”错误,应该为“命:命令,吩咐”。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遮蔽) 进兵北略地 (掠夺、夺取)
B. 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供奉) 人不敢与忤视 (逆)
D.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瞪大眼睛)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立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敝:遮蔽”错误,应该为“敝:损害”。
B项,正确。
C项,“奉:供奉”错误,应该为“奉:捧着”。
D项,“就:立刻”错误,应该为“就:乘”。
故选B。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的原因) 将军岂有意乎 (难道)
B. 而右手揕其胸 (砍)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用来……办法)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因为) 丹请先遣秦舞阳 (请允许我)
D.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没有) 北蛮夷之鄙人 (对自己的谦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文言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岂:难道”错误,应该为“岂:是否”。
B项,“揕:砍”错误,应该为“揕:刺”。
C项,全部正确。
D项,“鄙人:对自己的谦称”错误,应该为“鄙人:见识浅陋的人”。
故选C。
【点睛】文言虚词,的语法分析法是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14.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例句:定语后置句,“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是“知其事者宾客”,句子翻译为:太子和凡是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
A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句子翻译为: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
B项,“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是“有何厌”,句子翻译为:晋国,有什么知道满足的呢。
C项,“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句子翻译为:燕国被凌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D项,“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是“侍殿上者群臣”,句子翻译为: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
故选D。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项是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使毕使于前
C. 给贡职如郡县 D. 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项,“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被” 意思。翻译:你的父族母族的亲戚全都被杀害。
B项,“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使于前毕使”。翻译: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C项,“给贡职如郡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郡县给贡职”。翻译: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
D项,“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翻译: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
故选A。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石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