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19  2020-04-1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9]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9~2020年度河北省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
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纲要》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③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④“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调。“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的缺失。张扬社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
⑤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视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到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德,努力实现行为之善、思想之真、精神之美,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和谐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⑥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的种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纲要》强调:“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举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
(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这里面的“德”,内涵丰富,包括两个层面,“先善其身的私德”和“相善其群的公德”。


浏览完整试题B. 《纲要》的印发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对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推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C.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
D.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都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我们应把它们融入日常生活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展开论述,指出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B. 文章第①认为,人有“私德”,也有“公德”,本文主要从“公德” 角度进行论证。
C. 文章第④段列举了现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从正面论证了社会公德与个人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D. 文章引用“人皆可以为尧舜”,说明每个人心底都存有善,表现出作者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乐观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私德是对个人而言的,激发了善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富有”。
B. 社会公德之所以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原因在于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C. “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狭隘心理,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D. 知行合一,用行动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C项,“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错误,依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可知,“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的是“《纲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从正面论证”错误,“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等内容应是“反面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正确。
B项,错误,因果倒置。依据“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可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社会公德是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所以它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C项,错误,说法绝对。“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错误,依据“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可知,克服狭隘心理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D项,错误,曲解原文。“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述是“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不等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
故选A。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春正认为,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载体,美方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美国进口商将会承担更多价格上升的成本,美国消费者生活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他说:“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显。”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美方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对多边规则是一个挑战。对于我们来说,要看清美方此举的本质,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坚信,道理和正义在我们这边,我们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专家研讨中美经贸关系——美国霸凌主义给全球带来巨大危害》)
材料二:
2019年10月18日,中国经济“三季报”亮相,前三季度6.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从下阶段来看,尽管外部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比较多。”
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从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中的服务消费支出等指标来看,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10%。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会不断加强。
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从制造业来看,9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上月增长了4.9个百分点;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9%。从投资来看,短板领域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9月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都在13%以上。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同时还增加了地方专项债的规模和加快了发行进度,效果不断显现。金融领域不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促进实际利率下行等方面也是有成效的,有些效果在显现,有的效果后面会继续显现。”毛盛勇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霸凌主义的做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有决心战胜一切困难。
B.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C. 从上面材料二、三可推测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D. 经济“三季报”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领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0月18日,中国经济“三季报”的亮相,为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B. 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潜力会不断释放。
C. 201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这与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D. 减税降费政策,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它大大减轻了居民的负担,拉动了消费。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答案】4. B 5. D
6. 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的态度,全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②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韧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空间。③服务业强大的支撑能力,消费潜力巨大,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因果倒置,“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错误。依据“‘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可知,正是因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以“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项,曲解文意,“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错误。原文是说“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并不等于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依据“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可知,“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韧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空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材料二,依据“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可知,“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的态度,全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材料三,注意阐述“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比较多”包括第二段“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第三段“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第四段“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第五段“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醉红粱
周晓枫
①2018年的夏天,在四川泸州,我看到漫无际涯的高粱。对我这种五谷不分的人来说,远看没有结穗的高粱,又像芦苇又像甘蔗;直到它结出红褐色、花椒状的籽实,我才绝不会混淆。高粱,像燃烧的火把,像滚烫的钨丝。这些生长在北纬28度的庄稼,是用来酿酒的糯红高粱。
②来泸州收割高粱,我兴致盎然。我一一割断茎秆,我握住的籽穗越来越丰盈沉实。在这块最适合制造蒸馏酒的中国版图上,雨水和汗水滴落,天上的阳光和眼睛里的希望之光闪烁,我们才有这样红色的丰收。江河天成,生生不息;夏收高粱,春酿美酒——所以我们此时收割,是对未来的准备。经过泥窖发酵,经过酒洞洞藏,这些高粱将成为年轻的酒,成为老熟的琼浆。
③高粱发酵,是在古老的泥池泥窖里。窖泥取自长江回水弯的五渡溪,那里的泥质黏性强。工艺古老,工具也古老:云盘架、云甑、石缸、冰桶和牛尾巴。它们每年出酒数次,酿造历史距今四百多年,这些器物,这些窖池,经过数千次使用,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秘密的指纹。
④酒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是收割高粱的镰刀,是翻动酒糟的铁锹。木,是高粱的植物属性;是烧煮的柴。水,是酿酒的泉;火,是烧起的焰;土,是发酵的泥池泥窖,是蒸煮的云甑和藏储的陶坛。五行聚汇,这是最美妙的化学。其实,茶也是这样,炊饮都是这样。但酒,似乎融汇更多。酒看起来澄澈清透,它汇聚五色:来自高粱籽的红、高粱叶的绿、高粱秆的黄,来自泉水的水晶白,来自窖泥的炭黑。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要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气。


展开余下试题⑤悲欢交集的酒啊,放着是凉的,喝下是热的……把丰富的一切压进酒浆。童话里有神仙水,现实中有酒,喝下去可身经百战或百变。有人平常寡言,三杯过后,酒力拆除了自设的樊篱,大开户牖,风月入怀,似乎所有相遇的都是亲人。酒,无论甘澈还是绵甜,无论清雅还是凛冽,只要酒杯在手,都可以邀约朋友,或对月独酌、无畏孤独。对善饮者来说,酒是一种日常而美好的梦游。如果说一枕黄粱,是梦醒时分破灭了的浪漫主义,那么一醉红粱,就是微醺时刻魔幻的现实主义。
⑥血粒般的高粱,血性般的高粱酒……高粱,既是粮食也是酒;就像文字,既是灵魂的粮食,也是情感的酒浆。其实酿酒与写作的过程,诸多相似。多余的粮食才能酿酒,酒,服务于精神的享乐。超过基础功用之外的文字表达,才能构成文学。从高粱上打下穗实,酿酒最初取自朴素的粮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写作的灵感潜伏在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与春夏秋冬。进入藏酒洞,浸透空气的沉着酒香,让人不饮自醉。酒坛器形巨大,每坛盛纳的酒液都有2000斤,而这样的巨坛,竟在洞中绵延七公里之远。洞壁和坛体都布满益生菌团,使这里像是神秘而潮湿的肠道系统,这是酿造的必经过程;就像写作者曾把素材储存在沉默而幽暗的内心,让它们默默酝酿与成长。气候和储存条件,都影响酒的口味和品质;就像即使相同的题材,因为写作者不同的性格、经历和处理,会形成迥异的作品风格。我们每个人都在国窖1573的实验室里,用基础酒和调味酒,尝试调制自己偏爱的美酒配方。观察量杯,晃动摇瓶,注射针剂,就此产生千变万化。调制的酒体澄澈,无悬浮和沉淀,在看似透明里,却已蕴藏粮香、窖香、沉香以及难以言说的万物。我们在文学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寻找恰切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合适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调整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和联合结构,安排人物、事件、场景和意义,让作品变得新颖、丰富、奇妙甚至复杂,产生意犹未尽的回味。
⑦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高粱上演着变形记,脱去表层皮壳,经过锤炼、磨砺、蒸煮、幽闭和点睛般的调校,它们从饱满的谷物,变成迷人的酒液。这是象征和隐喻。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棵岁月里的庄稼,酝酿生命为酒,辛辣而芬芳。让我们能够记忆自己的源头:高粱般的朴素生长;让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远方:酒般的丰富韵味……让我们永不丧失,蕴藏其中,那克制或释放的激情。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自己是一个五谷不分的人,分辨不出没有结穗的高粱,来泸州收割高粱时兴致盎然,自然引出下文高粱酝酿成酒的描写。
B. “高粱,像燃烧的火把,像滚烫的钨丝”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糯红高粱的外在形象。
C. 文中写“有人平常寡言,三杯过后,酒力拆除了自设的樊篱,大开户牖”,映衬了当前社会中人们压力巨大的现实。
D. “一醉红梁,就是微醺时刻的魔幻现实主义”一句富有意蕴,真切地写出了饮酒者似醉非醉时荒诞的魔幻状态。
8. 文章第③段介绍高粱发酵时的泥池泥窖、工艺以及工具都很古老,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9. 作者由高粱酿造成酒的过程引起了哪些思考?请概括说明。
【答案】7. C 8. ①突出泸州酿酒历史的悠久,体现酿酒的艰辛。②为下文的议论和得出的人生启示做铺垫。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
9. ①高粱酿酒的过程中有五行,有着无数劳动者的艰辛,所造出的酒汇聚五味,犹如人生的滋味。②文章的写作犹如酿酒的过程,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发酵、积累、思考、默默酝酿。③一个人的成长也像酿酒一样,经过艰辛的历练与考验,人生才会如醇香的酒般精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项,“映衬了当前社会中人们压力巨大的现实”分析错误,依据“童话里有神仙水,现实中有酒,喝下去可身经百战或百变”“对善饮者来说,酒是一种日常而美好的梦游。如果说一枕黄粱,是梦醒时分破灭了的浪漫主义,那么一醉红粱,就是微醺时刻魔幻的现实主义”以及文章整体来看,选项属于过度解读,这句话只是描写了生活中饮酒者的一种状态而已。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现代文中情节设置的作用。一般包括结构、内容、表达三个要点,内容重点把握交代了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展现有什么作用,抒发什么情感三方面;结构上主要考虑其与前文、后文、标题的关系;表达方面则主要指在交代内容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以及结构安排产生的效果等。
“高粱发酵,是在古老的泥池泥窖里”“工艺古老,工具也古老”“酿造历史距今四百多年”等内容突出了泸州酿酒历史的悠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
“它们每年出酒数次”“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秘密的指纹”等内容体现酿酒的艰辛。
此段与后文“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要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气”“其实酿酒与写作的过程,诸多相似”“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相照应,为下文的议论和得出的人生启示做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应对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对象及筛选范围;其次在筛选的过程中要仔细,不要遗漏要点;最后将筛选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点作答。
“这些窖池,经过数千次使用,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秘密的指纹”“酒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酒看起来澄澈清透,它汇聚五色”“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要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气”“只要酒杯在手,都可以邀约朋友,或对月独酌、无畏孤独”等内容体现了作者从酿酒的过程体味出了人生的艰辛与滋味。
“多余的粮食才能酿酒,酒,服务于精神的享乐。超过基础功用之外的文字表达,才能构成文学”“酿酒最初取自朴素的粮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写作的灵感潜伏在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与春夏秋冬”“就像写作者曾把素材储存在沉默而幽暗的内心,让它们默默酝酿与成长”“就像即使相同的题材,因为写作者不同的性格、经历和处理,会形成迥异的作品风格”“我们在文学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寻找恰切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合适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调整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和联合结构,安排人物、事件、场景和意义,让作品变得新颖、丰富、奇妙甚至复杂,产生意犹未尽的回味”这些是作者由高粱酿造成酒的过程引起的写作犹如酿酒的思考。
“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棵岁月里的庄稼,酝酿生命为酒,辛辣而芬芳。让我们能够记忆自己的源头:高粱般的朴素生长;让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远方:酒般的丰富韵味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