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38  2020-04-1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8]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今天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十二个月,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取时思想。
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各向同性、均匀性和无限性。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空时连续流。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而研究者发现,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非常一致。
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模式,从而也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价值选择。时间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路径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正是由此,时空与运动才成为当代科学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引发了新一轮宇宙时空探索的科学时尚。可以说,当今科学主宰世界的文化潮流,其起点就是“时间”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天地的存在与人事的价值目标相互统一。这种与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正源于古代中国长期持续存在的宗法血缘共同体的历史实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天由最初的外在实体逐渐转向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性存在,这培育和预设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
(摘编自肖世洪《甲子对时间本质的定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定义时间最初是用来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现在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B. 我国从商代开始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
C. 西方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历经两千多年的演进,形成了具有科学权威性的时间观念。
D. 价值选择路径会影响时间文化的形成,而不同的时间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效应。
2. 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区分了自然时间和定义时间,并以定义时间为立论的基础展开进一步论证。
B. 文章通过类比论证,指出甲子体现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的时间观念非常一致。


浏览完整试题C. 文章在围绕时间文化展开论述时,指出了中西方时间观念乃至思维方式的差异。
D. 文章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逐层深入,结构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时间在宇宙形成之初并不存在,这是依据宇宙大爆炸学说而得出的基本观点。
B. 甲子纪序客观摹写了自然时间关系,甲子属于定义时间,而不在自然时间范围内。
C. 西方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的关注,是为了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和经典力学时空观。
D. “天人合一”观念所培育和预设的特有时间观念,可以“反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析此类题,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品味语意是否改变,推理判断是否合理。本题是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内容“我国从商代开始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与原文第一段有关。原文讲“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是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的,并不代表“已得到考古学的证明”,而且“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与答案“商代开始采用”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划出与选项相关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迅速串联上下文内容,从而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依据自己掌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知识认真比对分析,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本题选择“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要关注“依次”,因为它是对前后内容有要求的词汇。“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讨论的内容已确定了先后顺序。从文章整体上看,依次论述的应是“甲子纪序的本质、定义内涵及其文化效应”,选项表述的论述顺序有误。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题干要求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见第一段“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宇宙和自然时间同时产生;B项见第一段“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可以看出“甲子纪序作为一种定义时间,仍属于自然事件的范围内”;C项见最后一段“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和经典力学时空观”是“西方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的关注”造成的结果而非目的。“为了”表示目的。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从试题到文本,要就文论文,直至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切勿主观。设题的误区一般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早,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念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客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饷,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睃击之。追及贼,战武阶驿,掎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卤数万,禽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节选自《新唐书•薛讷传》)
4.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摄左威卫将军 摄:代理
B. 士负戈赢粮深讨 赢:担负
C. 及讷大克 克:战胜
D. 即军陟功状 陟:处罚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礼成/尤见慰劳/
B. 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展开余下试题C. 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D. 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家,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释褐”意义接近,都可指某人首次为官。
B. 讲武,指讲习武事。西周有“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说法,古时讲武多在冬季。
C. 白衣,古时未做官的人穿着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
D. 致仕,古时候指官员退休,即把俸禄和官职还给君主之意,也称作致事、乞骸骨等。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讷心怀百姓,正直敢言。来俊臣受贿,打算用义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
B. 薛讷出身将门,深受重用。在代理左威卫将军后,又历任幽州都督、检校左卫大将军等职。
C. 薛讷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新丰讲武之时,其部井然,即使皇帝派人前去传召,也难入其军门。
D. 薛讷久戍边疆,颇有战功。虽曾败于契丹、奚、突厥联军,但后来大胜侵扰临洮的吐蕃。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2)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
【答案】4. D 5. D 6. D 7. A
8. (1)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
(2)天子正想向四方少数民族夸耀国威,(并且)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于是听从了薛讷的建议,并授官紫薇黄门三品来表示倚重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理解能力。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D项,错误。陟:提拔/升迁。根据各人立功情况提拔官职。
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左军节度”做“诏讷”的宾语,故从“时”的前面断开,排除AB;“时诸部颇失序”意思是:当时各部军队都很混乱,语义完整,“诸部”作句子的主语,“失”作谓语,“序”为宾语;“唯讷与解琬军不动”意思是:只有薛讷和解琬的军队秩序井然,语义完整,“讷与解琬”作主语,“军”为主语,不动是谓语。排除C。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也称乞骸骨”错。乞骸骨指的是自己主观上找理由请退离职,回家安度晚年,而致仕指的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客观上满足了年限而不得不退休回家。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因薛讷上书而获罪”错。原文第一段开头部分“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可以看出,薛讷上书后,并没有得到答复,恰逢来俊臣获罪,这件事也就停止。所以不是因为薛讷上书。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
赋分点:(1)备:防备;安:表示反问,怎么;绝:断绝;仰:依靠;私:偏私。
(2)方欲:正想;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喜:喜好;乃:于是;以:来;重:倚重。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薛讷,字慎言,首次为官担任城门郎,后升任蓝田令,富人倪氏到肃政台诉讼利钱,中丞来俊臣收贿赂,将义仓的数千斛粮食补偿给倪氏,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奏章呈上后,没有得到答复,恰逢来俊臣获罪,此事也就停止。后来突厥侵犯黄河以北,武后认为薛讷是世将,下诏让他代理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薛讷在同明殿应对,陈说道:“敌人横行,是以庐陵王为借口,庐陵王现在虽然回到东宫,人们的言语并不确信。如果不废除太子,贼人不用讨伐就可瓦解。”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薛讷)升任幽州都督、安东都护,后改任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薛讷久居边地,立下战功,开元初年,玄宗在新丰练兵,下诏令薛讷担任左军节度,当时各部队都很混乱,只有薛讷和解琬的军队秩序井然。皇帝派轻骑去传召薛讷,派去的人到达军门后,没能进入,演武结束后,受到特别慰劳,第二年,契丹、奚、突厥联合,多次入侵边地,薛讷建议请求征讨,(皇帝)诏令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和薛讷一起率领二万士兵从檀州出发,杜宾客建议说:“正值暑热,军士背负兵器和口粮讨伐远方,我担心恐怕难以成功。”姚元崇也主张不可征讨,只有薛讷说“夏季茅草丰茂,正是羊羔牛犊生长的时节,不需要转运粮食,借助盗贼的物资,就可振扬国威,机不可失。”天子正想向四方少数民族夸耀国威,(并且)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于是听从了薛讷的建议,并授官紫微黄门三品来表示倚重他。军队理达滦河,和敌人相遇,众将没有按照计策行事,被敌军打败,全军覆没。薛讷脱身逃走,对崔宣道和大将军李思敬等八人治罪。下诏斩首示众,只有杜宾客获免,削夺辞讷的全部官爵。不久吐藩大首领坌达延、乞力徐等人率十万之众进犯临洮,攻入兰州,掠夺牧马,(皇帝)下诏令薛讷以白衣身份代理羽林将军,任陇右防御史,和王睃进攻吐蕃。(薛讷)追上敌军,在武阶驿交战,两面夹击攻打,打败敌军;并尾追败军到了洮水,又战于长城堡,杀死俘虏数万人,捉拿他们的首领六指乡弥洪,将所掠夺的兵器物品全部收回,(数量)不可计算,当时皇帝正打算亲自北伐,等到薛讷大胜,才停止前行,命紧薇舍人倪若水到军中根据各人立功情况授予官职,授予薛讷左羽林大将军,又封为平阳郡公,让他的儿子薛畅担任朝散大夫,又授任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都隶属于他管辖。不久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很久以后,因年老退休。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常卿,进号为昭定。薛讷性格沉稳果敢不爱言谈,他指挥作战,遇上大敌士气更壮。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王元婴,贞观十三年始王,实封千户。为金州刺史,骄纵失度。在太宗丧,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置,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于法,今署下上考①,冀愧王心。”
久之,迁洪州都督。官属妻美者,绐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后坐法削户及亲事帐内之半,谪置滁州。起授寿州刺史,徙隆州,复不循法。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摔辱之。聿入计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武后时,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子十八人,长子修琦嗣,为长乐王,馀爵公。垂拱中,六人死诏狱。神龙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开元中,授左骁卫将军。薨,子湛然嗣,从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将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注】①下上考:唐代的对官员实行考评制度,考课成绩在中上以上的,每进一等就奖赏一季的俸禄;考课成绩为中中的,无赏无罚,俸禄不变;中下以下,每降一等就扣发一季俸禄。有下下考的,削除官职。元婴的成绩是下上考,要贬降。
9.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狎昵厮养 狎昵:亲近 B. 冀愧王 冀:希望
C. 绐为妃召 绐:危险 D. 历旬不视事 旬:十天
10.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置,所过为害
译文:巡行管辖的区域,向老百姓借狗打猎,所到之处,为害百姓。
B. 朕以王至亲,不忍致于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
译文:朕因为您是最亲近的人,不忍心致使你陷入法网,现在设置你下上考的成绩,希望你不要再让我惭愧。
C. 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摔辱之。
译文:录事参军裴聿进谏纠正李元婴的过失,李元婴揪住侮辱他。
D. 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
译文:皇帝只是写信说:“叔父滕王和弟弟蒋王不需要赏赐,给两车麻,让他们作为串钱的绳子。”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元婴担任金州刺史时,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为害百姓,被高宗写信责骂,并且把他的考课评为下上考。
B. 李元婴和蒋王都贪污钱财,所以高宗没有赏赐他们丝织品,而是给他们麻绳,要他们拿麻绳去串贪污的钱,以此羞辱他们。
C. 崔简的妻子郑氏被李元婴逼近,但她勇敢抵抗,不惜抓破了自己的脸,才得以免受侮辱。李元婴自感惭愧。
D. 李元婴有十八个儿子,开始由长子李修琦继嗣,改由小儿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李涉在开元年间被任命为左骁卫将军。
【答案】9. C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理解能力。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C项,错误。绐:应为欺骗,句意:(他)欺骗说是妃子召见。
故选C。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
B项,“希望你不要再让我惭愧”错。“冀愧王心”,省略句,应为“冀愧(于)王心”。冀:希望;愧:使动用法,使……感到惭愧。应翻译为:使你对大王的心思感到惭愧。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不惜抓破了自己的脸”错。从原文第二段中“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可以看出,是用鞋子打得李元婴面部流血,而不是抓破自己的脸。
故选C。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滕王李元婴,贞观十三年始封滕王,享受实封一千户。任金州刺史,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在太宗丧礼期间,召集官属宴饮歌舞,亲昵奴仆;巡行管辖的区域,向老百姓借狗打猎,所到之处,为害百姓;用弹丸击人,看着他们躲避以取乐;城门夜晚大开,不加以限制,高宗写信严责备他说:“朕因为您是最亲近的人,不忍心致使你陷入法网,现在评定你下上考的成绩,希望使你感到惭愧。”
很久之后,升任洪州都督,对于有美色的官属之妻,他就欺骗说是妃子召见,然后逼迫私遇,曾经被典签崔简的妻郑氏责骂,并用鞋子打得李元婴面部流血,才得以免遭侮辱,李元婴感到惭愧,数十天不去理事,后来因犯罪被剥夺封户及王府亲事官一半,贬往滁州安置,后重新启用为寿州刺史,又改授隆州刺史,还是不守法纪,录事参军裴聿进谏纠正李元婴的过失,李元婴揪住侮辱他,裴聿因入朝汇报有关工作而详细上报了李元婴的所作所为,皇帝进升裴聿为六品上阶。皇帝曾经赐给诸王每人彩色丝织品五百匹,因李元婴及蒋王贪污钱财,皇帝只是写信说:“叔父滕王和弟弟蒋王不需要赏赐,给麻两车,让他们作为串钱的绳子。”二王十分羞愧。武后时期,升任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去世后,追任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有十八个儿子,由长子李修琦继嗣期,封长乐王,其余的封公爵。垂拱年间,有六个儿子死于诏狱中,神龙初年,改以少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去世后,儿子李湛然继嗣,随从玄宗前往蜀中,升任左金吾将军。
三、古代诗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令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 “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 从言谈慷慨、耳聪目明等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石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