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331  2020-04-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练(十二)
赵本夫作品精选精练
石人
赵本夫
通常,奉天镇街上的店铺不是很忙。
街上有人喊:“石人来啦!”
天镇就乱了。大伙纷纷拥,出来接车接货。石人出山,奉天镇的人当然高兴,可以补充货源了。
奉天镇地方有些偏僻,东边是平原地带,人烟稠密。紧靠西边就是大别山,深山老林,人烟稀少。
大别山里石料丰富。山里有一支奇人,历代以雕石为生,雕功绝伦,却不谙世事。每隔一段日子。他们便把石雕运到奉天镇来,由人给钱,从不讨价。镇上人称他们为石人,领头的叫大石头。
大石头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耳、厚唇、虎背熊腰,表情却有些腼腆。
镇上人指着一座石狮,说这个给八十块。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这只石羊给三十块。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你们明天就回山里?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日本人要来了。大石头和同伴们有些诧异,不知说什么好。
镇上人就很来火,你们真是些石头人哇?日本人要来啦!日本人知道不?杀人不眨眼,奸淫妇女,烧杀抢掠,我们准备抵抗!懂吗?抵抗!算了,我看你们在深山里住傻了,什么都不懂。好了好了,你们回山里去。
大石头带上他的人,第二天就回大剐山了。
大石头带人再来奉天镇,是三个月以后的事。
奉天镇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
大石头问镇上人,说你们没抵抗啊?那人叹口气,说本来要抵抗的,可日本人离镇子还有三里路,镇长鲁老爷就打着白旗迎上去了。大石头说投降啊?那人说鲁老爷不让抵抗,鲁老爷说平原上凡是抵抗的村庄,都被烧得精光,尸陈遍野。镇长说打个白旗晃晃,就保护了一镇子人。
大石头听说正进行一场围棋赛,由鲁老爷对阵日军中队长伊腾。说这盘棋已经下了三天,今天就要决出胜负。
镇上人对鲁老爷充满信心。鲁老爷似乎更想赢。他着法十分凶狠,这和他一贯飘逸的棋风大不一样。
第三天,对局已进入鱼死网破的境地。
鲁老爷杀死大龙,棋局结束,大胜。
鲁老爷杀不死大龙,棋局也结束,大败。
大石头就是这时候赶到的。
鲁老爷几次身体打晃,又顽强地坐直了身子。他的身体和精力已到极限。
鲁老爷努力抬起头,两眼空茫地看着天花板,低下头又抓起一枚棋子儿,全身都抖动起来,手悬在半空好一阵,终于重重地打在棋盘上:“砰!”棋子顿时裂成两半。这手棋似乎耗尽了他的全力。
鲁老爷面色蜡黄,两眼盯住棋盘,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溅得满棋盘都是。一阵惊呼声,几个人连忙上前扶住他。
伊腾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擦擦脸,扔到地上。然后缓缓站起身,就要走。
谁都没有想到,这时大石头突然说:“慢!”
“大石头!你会下棋?”
“大石头,这棋还有救?”
“大石头!……”
伊腾冷笑一声,说棋局已经结束了。
大石头说鲁老爷并没有认输,只是身体不行了。
伊腾说你想下?
大石头点点头,说你也很累了,和你再下一盘不公平,就这个残局。
伊腾被大石头的挑衅激怒了,愤然落座,用手一指:“请!”
大石头也不客气,分开人群,稳稳地坐下,又仔细看了看棋局,伸手摸出一颗白子儿放上去:挖!
对局室的人都伸长了脖子,先还不明白,等仔细观看之后,突然鼓掌叫绝,这一挖,石破天惊!
对局到底结束了,输棋的是伊腾。
大石头被奉天镇的人视为英雄,当即被抬了起来,一片欢呼声。
当天夜里,鲁老爷不治而亡。


浏览完整试题不久,伊腾带领一百多日军进入大别山。奇怪的是,他们进去了却再也没有出来。
更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石人出山,山中那支奇人谜一般地消失了。奉天镇成了一座被废弃的古镇。
几十年后,一位探险者在深山里发现了一座被毁灭的石寨,寨子里有很多未完成的石雕。
石寨到处是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散落着无数大人和小孩的枯骨,很多枯骨是叠压纠缠在一起的。此外,还有生锈的刀子、斧头、锤子、火铳和三八大盖枪。显然,这里曾经历过一场浩劫和血战。
据报载,最近当地政府已贴出布告,严禁游人破坏石寨现场.原状将永久保留。
又据报载,在距石寨三里多路的地方发现一处山洞。山洞很深,里头刻满了大型浮雕,详细记录了石寨被日军攻陷和石人奋起抵抗的场面,十分惨烈。在这座山洞里,同时发现两具枯骨和一些用于雕刻的工具。依此推测,当时血战之后,起码有两个石人活了下来,他们躲进这座山洞里养伤,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几百幅浮雕作品。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奉天镇东邻人烟稠密的平原,西靠人烟稀少的大别山,小说开头交待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后面故事情节展开和人物性格塑造做好了铺垫。
B. 镇上人对“石人”的茫然不知很恼火,一连串的发问充满了不屑;后来当大石头反问时,他们只能“叹气”解释,这很有戏剧反差效果。
C. 镇长鲁老爷与伊藤对弈肘,一改“一贯飘逸的棋风”,“着法十分凶狠”,表现了他想以死来刷洗前耻、保全一镇子人性命的内心世界。
D. 小说擅长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人物,“对局室的人都伸长了脖子”“鼓掌叫绝”,借观棋者的反应来表现大石头石破天惊的绝妙棋艺。
2. 小说中大石头可谓“稳重内敛而又勇毅有担当”,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两段“据报载”的内容,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考查理解文章人物形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并加以概括。
(3)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结合小说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解答】(1)C.“保全一镇子人性命的内心世界”表述错误,依据前后文可以看出“鲁老爷”竭力想赢比赛,但不能就此说明想要保全一镇人的性命。
(2)根据“大石头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耳、厚唇、虎背熊腰,表情却有些腼腆”,是从神态上描写,表现出他的稳重而内敛。根据“镇上人指着一座石狮,说这个给八十块。大石头点点头。镇上人说这只石羊给三十块。大石头点点头。”,是动作描写,写他在做生意时,从不讲价,总是一言不发地“点点头”,刻画出其稳重而内敛;根据“鲁老爷面色蜡黄,两眼盯住棋盘,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溅得满棋盘都是。一阵惊呼声,几个人连忙上前扶住他”“大石头点点头,说你也很累了,和你再下一盘不公平,就这个残局”“大石头也不客气,分开人群……对局到底结束了,输棋的是伊腾”,写出鲁老爷下棋倒下时,他敢于挺身而出,并最终战胜伊藤,“伊腾带领一百多日军进入大别山。奇怪的是,他们进去了却再也没有出来”“石寨到处是被大火烧过的痕迹……这里曾经历过一场浩劫和血战”“山洞很深……十分惨烈”,日寇进犯大别山,他率领石人,抗击日寇,表现出在大敌和国难面前勇毅而有担当。
(3)如果赞同第一种观点的话,可以从结尾两段式对文本形象的具体补充,展现出一种同仇敌忾,顽强奋战的一种精神情怀,这种精神正好是石人群体的一种具体象征,凸显出一种真实的历史场景,给读者留下一种极为深刻的印象,进而使得小说情节更为完整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如认同第二种观点的话,可以从,这是独立于小说具体写作的一种说明,展现出独立的文本形式,与小说的文体结构不相吻合,而且这一内容限制了读者的一种思考空间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C
(2)①稳重而内敛。神态上,威猛的大石头“表情却有些腼腆”;做生意时,从不讲价,总是一言不发地“点点头”。②勇毅而有担当。鲁老爷下棋倒下时,他挺身而出,战胜伊藤;日寇进犯大别山,他率领石人,抗击日寇。
(3)观点一: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结尾两段是对“石人”形象的有力补充,从而塑造出同仇敌忾、顽强抗争、宁死不屈的石人群体形象;②浮雕的内容还原了当年石人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更为真实的感受,使情节内容更为完整;③结尾两段表现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宁死不屈、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保护石寨现场,更有缅怀英雄、铭记历史的深远意义。
观点二: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①从形式上看,“据报载”和小说是各自独立的文本;②从内容上看,“据报载”偏向于报道客观事实,与小说的文体特点不相吻合;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据报载”限制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点评】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肖像描写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②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③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④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⑤细节描写--对生活中那些细致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描写。它是叙事类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可随意取代。小说中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细腻地展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⑥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的渲染上,通过环境及人物活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以刻画人物性格。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如果没有当年的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1.“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参答:(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2. 探究:“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一句的深刻意蕴是什么。
答:
参答: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尤其是三峡人民告别家乡乃是顾全大局的壮举,而且即将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有着美好的未来,实在不必为他们太过惆怅。
3. 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参答:①惆怅而失落②感动与崇敬③肯定和褒扬:因为首次来到三峡,三峡却将要永远失去原貌,真诚惜别,自然惆怅而失落;当看到三峡人民甘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巨大牺牲的全局观念时又顿生感动与崇敬之情,最后又从历史和现实出发,高度赞扬移民一定会在新的家园作出新的贡献。
4. 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答:不矛盾。因为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②而“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可喜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张金凤作品精选精练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 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展开余下试题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12版,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揭示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哪些人生智慧。
3.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答案】
1.D
2.①人生的内里有时是朴素的,但会带来丰富多彩的人生。(或:生活的本质是朴实无华的,但可以给它增添多彩的色调。)②人生(生活)不轻言放弃。要用心,用情来对待人生(生活)的困境。(或:生活中有坎坷、有曲折,要用心、用情来对待,不轻言放弃。)③人生(并)不完美(有残缺)、生活(总)有残缺,需要守住内心,需要缝缝补补的精神。④生活中有坚硬尖锐的关口,需要强大的内心,不懈的奋斗到达目的地。(如果回答:人生中有难关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需要强大的内心、不懈的奋斗,从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生活的苦难、繁琐、裂痕,需要乐观来对待,活出精彩等意思,也视为同一点。)
3.①围绕“小小针线笸箩”来实写(考生概述实写的一些内容也可以),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富有感染力。②在实写基础上虚写,阐述生活哲理(如缝缝补补的精神等,考生列举虚写的句子也可以),引人深思,富有教益,丰富了作品的内容。③虚实的巧妙结合,既能表现“小小针线笸箩”是作者生活的陪伴、作者对它的珍惜之情,又能表现出“小小针线笸箩蕴含的生活真谛,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主旨内蕴更深刻。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和分析。
D项,“没有什么文采”错误,比如描写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按照题干要求,到原文中去理解文本的内容,一般在理解和分析的时候,要扣住文本内容的深层内含去作答,在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的时候,要扣住人物和事件对主人公的人生的启迪。
“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从以上文本中可以看出针线笸箩承载的是我不轻言放弃的人生启示。“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从以上内容中可以看出,我读懂了针线笸箩的朴实和母亲勤劳果断的性格给我的启示,生活的本质是朴实无华的,需要守住内心,有一种缝缝补补的精神。考生根据以上文本内容去理解和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手法赏析的能力。手法赏析题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弄清手法,然后到文本中重点解释和明确手法,最后结合对手法的赏析要注意明确手法的表达效果。
题干中明确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从文本内容看写母亲给我的嫁妆针线笸箩是实写,从给人带来的哲思和启发上看,我从针线笸箩中读懂了母亲的人生是有虚指的写法,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以上原文内容都是虚写的内容,但是虚实结合使得文章给人以很深刻的启发意义。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0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